第257章 文昭献策,曲阜蓝图
作品:《我在大明炼石油》 太行深处的秘密山谷里,
柳含烟正带着精挑细选的老匠人和护厂队精锐,
如同鼹鼠般悄无声息地构筑着工坊的火种基地。
运河上游的隐秘河汊,
加固的货船卸下物资,
伪装成渔家的小型仓库正在河湾的苇荡深处悄然成形。
“北望计划”如同两条暗线,
在李烜的棋盘上悄然延伸,
这是应对北方风暴和内部危机的底牌,
每一步都走得如履薄冰。
兖州黑石峪主坊,炉火依旧,喧嚣依旧,
但李烜案头的压力却丝毫未减。
瓦剌的阴云、王振的记恨、沈锦棠那不安分的野心,
如同三座无形的大山,
压得工坊这棵大树虽枝繁叶茂,
根基却时有摇晃之感。
尤其是“奇技淫巧”这顶帽子,
始终是悬在头顶的一把刀,
清流言官的唾沫星子,
随时可能借着某个由头化作倾盆大雨。
这日,徐文昭脚步匆匆,
脸上却带着一种异样的红晕,
眼神里跳动着近乎狂热的光,
手里捏着一卷精心绘制的舆图,
径直闯入李烜处理公务的石屋。
“东家!工坊欲安若泰山,非止于砺兵秣马,更需得‘名器’护身!”
徐文昭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将舆图在桌上哗啦一声展开,
手指重重戳在兖州府西北方一个被特意朱笔圈出的地名上——曲阜!
李烜目光一凝。
曲阜?孔圣故里?衍圣公府?
这地方,在大明士林心中的分量,可比泰山还重!
“文昭兄,孔府门第…
岂是我等商贾匠作轻易可攀?”
李烜皱眉。
衍圣公府,那是天下文脉祖庭,
清议之源,地位超然物外,连皇帝都要给几分薄面。
黑石工坊在兖州府算号人物,
放到曲阜孔家面前,只怕连门房都未必正眼瞧一下。
“攀?直接攀附自然难如登天!”
徐文昭镜片后的眼睛精光四射,
手指激动地敲击着桌面。
“然,欲得清流庇护,消弭‘奇技淫巧’之讥,
非借孔府之‘名’不可!
东家试想,若我工坊之物,
能入孔府家学,用于圣人祭祀,
得衍圣公府只言片语的嘉许…
那便如同得了煌煌正朔的背书!
届时,王振阉党欲以‘妖术’构陷,
清流欲以‘末技’攻讦,都将自取其辱!
天下悠悠众口,亦可堵住大半!
此乃…不战而屈人之兵!
更胜万军之护!”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翻腾的心绪,
声音压低,却字字如金石坠地:
“东家,此非仅为工坊计,
更为我等所行‘格物致知’之道!
若得圣人门庭一言认可,
便是为‘格物’二字,
在儒家道统之中,
争得一席立锥之地!
此乃…千秋之功!”
说到此处,徐文昭的呼吸明显急促起来,
眼中那抹狂热再也掩饰不住。
他仿佛看到了自己苦读半生未能企及的科举功名,
以另一种方式——为格物学正名
——得到了至高的认可。
这份源于内心深处对儒家正统的敬畏与未能通过科举的遗憾交织而成的执念,
此刻化作了无比强大的驱动力。
李烜心头剧震!
他瞬间明白了徐文昭的深意。
这已不仅仅是寻求政治庇护,
更是一场为工坊根基、
为格物之道争夺话语权和生存土壤的意识形态战争!
孔府,就是那面能号令天下士林的杏黄旗!
“好!此计大善!”
李烜霍然起身,眼中同样燃起火焰。
“如何着手?直接送礼?怕是连门都进不去。”
“送礼?那是下乘!”
徐文昭胸有成竹,
手指在舆图上曲阜周围的道路、孔庙、孔林位置划过,
吐出八字真言:“以文载道,以利惠民!”
“其一,文房清油,玉魄安神!”
徐文昭语速加快,“工坊‘无影油’,
已是顶级灯油,然孔府家学,子弟夜读,灯火通明乃常事。
我意,以郕王府名义,特制一批‘文房清油’!
在现有‘无影油’基础上,
以活性炭吸附、酸碱精制法反复提纯,
务求其色如清水,点燃后近乎无烟无味,光色稳定如豆!
再配以‘玉魄安神烛’
——用最纯净的石蜡,
掺入微量苏姑娘调配的宁神药材粉末,
烛体洁白如玉,燃烧时长烟少,
且有淡淡安神清气。
此二物,专供孔府家学子弟夜读及圣人祭祀长明灯所用!
名为捐赠,实为‘雅物’,不沾铜臭,只显心意!”
李烜听得连连点头。
以郕王府名义送出,
抬高了档次又不显突兀。
东西本身极致纯净、有益学业祭祀,正是投孔府所好!
“其二,惠泽桑梓,义路仁工!”
徐文昭手指点向曲阜城外几处标注为“义路”的虚线,
“此乃连接孔林、孔庙与附近村落之次要道路,
年久失修,坑洼泥泞,百姓祭拜、学子往来,苦不堪言!
孔府虽尊,然修桥补路乃地方有司或乡绅之责,非其本分。
我工坊,愿以‘利民’之名,无偿提供上等沥青,
并派精干匠人,为曲阜整修此数条‘义路’!
将其铺筑得平整如砥,不惧雨雪!
此乃实打实惠及孔圣故里百姓之举!
名正言顺,彰显我工坊‘格物’只为‘利民’之宗旨!
孔府纵使清高,对此等‘仁工’,
也绝无拒之门外之理!
百姓称颂之声,便是最好的清议!”
“妙!妙啊!”
李烜忍不住击掌赞叹!
徐文昭这老秀才,
肚子里果然有乾坤!
第一招“雅物”叩门,
抬出郕王,给足面子,
东西又雅致实用。
第二招“仁工”惠民,
实打实解决孔府眼皮底下的民生痛点,
不声不响就把工坊“利国利民”的大旗插在了圣人之乡!
这两手组合拳,软硬兼施,文雅实惠,
简直是为孔府量身定做的公关神策!
“徐先生!此计若成,你当居首功!”
李烜目光灼灼。
“所需人手、物料,
工坊全力拨付!‘文房清油’、‘玉魄安神烛’,
按最高规格,不惜工本,
立刻让苏姑娘带人赶制!
沥青,用最好的!修路的匠人,
挑最细心的老把式!
此事,由你全权负责,
一应开销,工坊账上支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