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青石巷

作品:《步步诱妻

    她是为什么要在一个弃养自己的家族里不离开呢?


    在她还是孩子的时候,当她那一眼看到她母亲墓碑的时候,她似乎就离不开了。


    她离开了要去哪里?父亲无能,爷爷强势,弟弟弱小。


    她离开了海城,再离开沈家,她和孤儿有什么不一样?


    沈黎软靠在沙发上,眼神穿透玻璃窗,游离在窗外的空气中。她好像突然失去了心里一直深埋着的锚点,一阵阵心慌涌上心头,如海水涨潮,越来越汹涌,快要将她淹没。


    她猛地吸了一口气,然后拿起电话,让李有林帮她订一张去海城的机票,马上就走。


    ————


    “咚!”飞机轮胎触地的声音,把沈黎从失神中带回到现实中。


    她眨巴了一下眼睛,熟悉了一下机舱里的光线,然后侧脸看到舷窗被点点雨滴打湿了。缓缓流下的雨柱,冲刷着窗玻璃上映出的人影。


    海城的天气就是这样,风雨来的时候没准备,走的时候又很匆匆。


    她下了飞机,直奔那个让她能找回自己的地方。


    青石巷其实不只是一条巷子,那里聚集了海城最大面积的明朝风格的建筑群。海城市政府将这些民居列为历史保护文物,只保护不修缮。如果能继续住的可以继续居住;如果实在是破旧无法居住了,政府出钱让给居民迁到指定的保障房里。


    5岁之前的沈黎,就是在青石巷渡过的。


    沈黎呱呱坠地时,沈云庭一看到是个女孩,就一脸黑气。


    沈黎母亲还没出院,他就已经先把沈黎私下送到了青石巷,只安排了一个保姆跟随她。


    林婶,是沈黎睁开眼睛看到的第一个人。沈云庭当时要把沈黎送走时,和沈黎相处了几天的林婶非常不舍得,自告奋勇要跟着沈黎走。


    她亲自去求沈云庭,沈云庭无所谓谁照顾沈黎,就答应了林婶。


    沈黎没有母亲的概念,她只认识林婶。后来,母亲每年来看她一次,她却总是躲在林婶的身后看着眼前那个漂亮的女人哭红了双眼,不停地叫着她的名字。


    每次,母亲都是没坐多久就被几个黑衣人催促着带走了。


    她五年时光里最好的朋友是巷尾的大榕树,和一只大黄狗。


    今天虽然是工作日,但是来青石巷旅游的人络绎不绝。大部分的民居都变成了卖本地特产的店铺或饭馆;整个巷子的烟火气倒是越来越浓了。


    沈黎穿过络绎不绝的游客,在巷子里越走越深,直到耳边高调的叫卖声越来越弱时,终于看到了那扇熟悉的门。


    沈黎拍响木门上的已经褪色的门环,沉重的敲门声传到院里。


    “谁啊?”苍老的声音从门缝里颤颤巍巍地传出来,沈黎故意没有回答。


    等了好一会,才听到兮兮索索的脚步声传来。


    “咚,唰!”沉重的门栓被推开,木门拉开了一条小缝。


    “谁……”林婶的“啊”字还没发出来,看到门缝里的一半身影,突然就哽咽了起来。


    “阿,阿黎。怎么,怎么突然来了?”


    从外往里看到这个微胖的老太太,沈黎也蓦地湿了眼眶。


    她稍微用了点力推开了门缝,单手拎着重重的礼盒迈进了门槛里。


    “林婶~”沈黎用另一只手重重地环抱着林婶。


    林婶抹着眼泪,一边说:“呀,怎么回来也不提前说呢?我这什么都没准备。”


    沈黎轻抚林婶的背脊,就像小时候她做噩梦时,林婶安抚着她那样。


    “不需要准备什么,我就是想看看你。”


    林婶腿脚有些不好,沈黎扶着她进了屋里。


    “小张,快,去买些阿黎爱吃的菜……”


    沈黎把拿来的礼品拎到屋里,林婶让她别忙,坐下聊会天。


    “阿黎,今年25了吧。什么时候带男朋友回来给林婶看看啊。”


    林婶习惯性地从面前的茶几上,剥了一颗糖给沈黎。


    沈黎顺从地结果,却微笑着没回答林婶的问题。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林婶见到她,总是要催婚。


    “我一个人挺好的。等沈从回来,我就可以一直陪着林婶了,那样多好啊,是不是。”


    沈黎把头靠在林婶的肩膀,闭着眼感受着林婶身上飘来的浅浅淡淡的洗衣粉的味道。


    她的幸福感一直都和这样平淡,淳朴的气息相连。


    “那怎么行呢。林婶老了,总有一天会不在的,阿黎一个人我不放心啊。”


    “咳咳。”林婶突然咳嗽了两声,沈黎即刻抬头。


    “林婶,怎么了?”沈黎眼里布满了担心。


    林婶摆摆手:“不碍事,这几天天气冷热交替,有点小感冒。小张替我去开了药,已经好很多了。”


    “真的吗?生病可不能瞒着我。”


    林婶点点头。


    正好小张从厨房里出来,沈黎立刻拽着她问。


    “林婶真的只是小感冒吗?”


    小张眼神坚定地点头,一边点头还一边怕沈黎不相信,转身拿了旁边红木柜子上的药盒给她看,旁边还有医生的处方。


    沈黎虽然心里担忧,但看着林婶的脸色确实还好,觉得可能就是自己多虑了,转身又坐下继续和林婶聊天。


    “阿黎,你还记得住在巷尾的张婆婆吗?”


    沈黎点头:“记得。小时候我不是经常去她家和大黄玩儿吗?”


    林婶:“她前两天走了,孤单单地走了。她的儿女都在国外,一个也没回来。丧事都是村委会帮忙弄的。”


    林婶说着,眼里泪滢滢的,似乎对张婆婆的离去特别有感触。


    沈黎记得,那个爱笑的张婆婆。她家里养的大黄狗特别喜欢自己。


    那时,沈黎经常吃了晚饭留下的肉骨头,迈着小碎步就跑去张婆婆家里喂大黄。有时候大黄甚至会跟着沈黎回家赖一个晚上。


    青石巷的小孩子不多,都是一些留守老人。整条巷子里,就是沈黎,跟着大黄窜来窜去,一会是孩子的叫喊声,一会是大黄的犬吠声。有点吵闹,但也很适意。


    她突然想去张婆婆家看看。等林婶回屋里休息的时候,她就悄悄地出了门。


    这些年虽然她经常回来,但多半来去匆匆,除了到自己家里,很少在巷子里闲逛。


    她顺着长满青苔的青石板路,一点点地往张婆婆的家里走去。那深邃狭窄的巷子,抬头只能看向一线的天空。很多老人不愿意离开,都是因为他们已经和外面的世界隔绝许久了。出了巷子,就好像没有了家。


    林婶也是这样,沈黎之前曾经想过要把林婶接到港城。林婶拒绝了,她说自己在港城也没有家人。在这边生活了几十年,附近邻居就像是家人。


    林婶对她,更是家人。如果林婶真的有一天不在了,她哪里还有家?


    走到张婆婆家门口。


    记忆中的院门半敞着,门上还残留着半张白底黑字的纸。沈黎刚想推开门,突然从门缝里挤出一个毛茸茸的东西,金黄色的。


    沈黎下意识叫出:“大黄?”


    转念一想,不对,大黄好多年前就去世了。


    那团东西一直蹭着自己的裤脚,沈黎只好半蹲下来,忍不住用手梳理那一团杂乱又脏兮兮的黄毛。


    “你要跟我走吗?”


    小黄毛懵懵地抬起头,眼睛咕噜噜转着,沈黎看得移不开眼。


    “你不回答,我就当你是答应了哦。”


    沈黎弯腰抱起小黄毛,起身后向周围环视了一圈。那破败的小屋让她有点压抑得喘不过气,她抱紧了怀里的小黄毛,转身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