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能告诉我为什么录音吗?

作品:《急诊科医生:开局大师级心肺复苏

    她的嘴唇哆嗦着,手忙脚乱地想将录音笔塞回布袋深处,却不小心将它掉在了地上。


    “对、对不起...“


    她的声音细如蚊呐,弯腰去捡录音笔时,罗峰看见她花白的头发在微微颤抖。


    医院规定严禁未经允许的录音录像。


    罗峰本该立即制止并上报,但看着老人惊慌失措的样子,他鬼使神差地关掉了诊室的录音设备。


    “能告诉我为什么录音吗?“


    罗峰轻声问道,同时弯腰帮老人捡起了录音笔。


    张桂芳的眼眶红了,她紧紧攥着那支老旧的录音笔,像是抓着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我...我不是要做什么坏事...“


    她的声音哽咽,“就是...回家听着录音...就像有人陪我说话...“


    这句话像一把钝刀,猛地扎进罗峰心里。


    他看见老人粗糙的手指摩挲着录音笔的播放键,动作熟练得令人心酸。


    电子屏上的倒计时只剩下30秒。


    按照规定,他应该结束问诊了。


    但罗峰伸手按下了桌上的延时按钮。


    “张老师,“他听见自己的声音异常柔和,


    “能多告诉我一些吗?“


    张桂芳抬起头,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光亮。


    她小心地按下录音笔的播放键,里面传出罗峰上次接诊时的声音:


    “...血压控制得不错,但要注意保持心情愉快...“


    “晚上睡不着的时候,我就听听。“


    老人的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


    “房子里太安静了,有时候...有时候我都忘了自己还会说话。“


    罗峰突然明白了为什么这位老人会频繁更换科室就诊。


    她需要的或许不是药物,而是一点点被倾听的时间,一段能带回家的温暖对话。


    “张老师,“


    罗峰深吸一口气,


    “录音确实不符合规定,但我理解您的需要。不过我们能不能换个方式?“


    他从抽屉里取出一张名片,


    “这是我的工作手机号,如果感到不舒服,或者只是想聊聊,可以打给我。“


    张桂芳愣住了,她颤抖着接过名片,眼泪终于夺眶而出,滴在那本泛黄的健康记录本上,晕开了几个钢笔字。


    “谢谢...谢谢...“


    她反复说着这两个字,仿佛这是她唯一记得的词汇。


    叫号系统提示下一位患者已经在等待。


    罗峰知道三分钟早已超时,但他还是轻声问道:


    “今天胃痛的具体位置能指给我看看吗?“


    张桂芳擦了擦眼泪,指向自己上腹部。


    罗峰注意到那个位置与她上次在心内科描述的心脏不适位置几乎重合。


    一个念头在罗峰心中逐渐清晰:这位独居老人的“病痛“,或许更多源于无人诉说的孤独。


    “不对劲!”


    罗峰将神经科查体手册翻到“感觉异常“那一章,再次确认自己的判断。


    张桂芳老人描述的“胃痛“位置沿着左侧肋缘呈条带状分布,触痛明显但腹部按压无异常。


    这根本不是消化系统问题。


    “张老师,您这个疼痛是不是像火烧一样?晚上特别严重?“


    罗峰轻轻按压老人左侧肋骨下方。


    张桂芳微微皱眉,


    “是啊,尤其是躺下的时候...“


    她突然停住,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诧异,“你怎么知道?“


    罗峰放下叩诊锤,指向墙上的人体神经分布图,


    “您看,疼痛沿着这条神经走行。


    这不是胃痛,是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半年前您是不是出过疱疹?“


    老人干瘦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左侧肋部,那里皮肤看起来略微色素沉着。


    她沉默了几秒,缓缓点头,“去年冬天...我以为就是普通疹子...“


    电子病历系统显示,过去半年张桂芳在各个科室间辗转,做过胃镜、心电图甚至Ct,却没人想到这可能是神经痛。


    罗峰心里涌起一阵愧疚。


    如果上次就诊时他检查得更仔细些...


    “我给您开一种叫加巴喷丁的药,专门治疗这种神经痛。“


    罗峰敲击键盘的声音在安静的诊室里格外清晰,


    “刚开始可能会头晕,要从小剂量开始。“


    “好,都听医生的。“


    张桂芳的声音轻飘飘的,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


    她伸手去拿放在膝上的布袋时,袖口上滑,露出手背上的一片青紫。


    罗峰的手指停在处方确认键上。


    那片淤青中央有个明显的针眼,周围皮肤因反复穿刺而显得僵硬。


    这是长期留置针的痕迹。


    “张老师,“罗峰尽量让声音保持平稳,


    “您手背上的针眼是怎么回事?“


    老人像触电般缩回手,迅速拉下袖口,


    “没什么...社区诊所输了些营养液。“


    她的目光游移,落在诊室角落的医疗废物桶上。


    罗峰注意到她今天的气色比上次更差,眼白泛着不健康的黄色。


    他假装继续开处方,余光却观察着老人:


    呼吸稍快,指甲床苍白,右手一直无意识地按着右上腹...


    “好了,处方已经传到药房。“


    罗峰将就诊卡递还给她,


    “您记得一周后复诊。“


    张桂芳接过卡片时,一张折叠的纸片从她的病历本里滑落。


    她慌忙去捡,但罗峰已经弯腰拾起。


    在递给她的瞬间,他瞥见了纸上“增强Ct报告“几个字。


    “谢谢。“老人迅速将纸片塞回病历本,动作慌乱得不像那个曾经一丝不苟的语文教师。


    罗峰点点头,没有多问。


    但当他目送张桂芳佝偻的背影消失在走廊拐角时,立刻点开了护士站的内部通讯系统。


    “小李,刚才走的张桂芳老人,能帮我看下她病历本里夹着什么吗?


    就说需要补充登记信息。“


    五分钟后,护士小李神色凝重地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张Ct报告单。


    “罗医生,你看这个。“


    她将报告放在桌上,手指微微发抖,


    “老人在其他医院做的检查...肝癌晚期,已经转移。“


    纸上的医学术语冰冷刺目:


    “肝右叶占位,直径6.5,门静脉癌栓形成,考虑多发骨转移...“


    而最令人心惊的是家属签字栏那片刺眼的空白。


    罗峰感到一阵眩晕。


    他调出张桂芳的就诊记录——过去三个月,17次挂号,消化科、心内科、疼痛科...


    却从未提及这张决定命运的检查单。


    “她一直在社区诊所偷偷输液。“


    罗峰喃喃自语,想起老人手背上的淤青,


    “可能是止痛药或者营养支持...“


    小李翻看着那本病历本,突然倒吸一口冷气


    “罗医生,这里还有一张纸条。“


    纸条上是张桂芳工整的字迹:


    “若我失去意识,请不要抢救。


    儿子在国外,不必通知。


    遗体捐给医学院。张桂芳,2023年3月12日“


    罗峰抓起白大褂就往外跑。


    他在门诊大厅看到了正在排队取药的张桂芳。


    那个瘦小的身影在人群中显得那么孤独,仿佛随时会消失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