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本是同根生
作品:《不是说大限将至?你咋越活越年轻》 杜天师被这几十道目光钉在原地,一时间手脚都不知道该往哪儿放,后背的冷汗“唰”一下就下来了。
他心里直打鼓。
先生单独留下我这是要干嘛?
是要单独传我无上妙法,还是要敲打我天师府?
刚才那帮老家伙抢着表忠心,自家天师府虽然第一个跪了,但开出的条件好像不是最离谱的。
难道先生不满意?
杜天师越想越慌,整个人都麻了。
旁边的赵道长看着杜天师那副坐立不安的样子,心里酸得冒泡。
好你个杜老道,走了什么狗屎运!
他清了清嗓子,皮笑肉不笑地冲秦放拱了拱手。
“先生,既然您与杜天师有要事相商,我等便不多打扰了。”
“说好了啊,我们各派的长生术法,三日之内,必定派人送到先生府上!”
他特意加重了“各派”两个字,就是说给杜天师听的。
别以为你被留下了就能吃独食,我们可都盯着呢!
“对对对,先生放心,我茅山派的典籍,一定送到!”
“还有我武当的!”
一群道长七嘴八舌地表态,生怕落于人后。
秦放摆了摆手,示意他们可以走了。
众人这才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河滩,几十道目光跟探照灯一样在杜天师身上扫来扫去,让他如芒在背。
很快,河滩上就只剩下了秦放、白青青,以及站得笔直,大气都不敢喘的杜天师和陶道长。
白青青站在秦放身后,看着杜天师那紧张得快要同手同脚的模样,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又很快憋了回去。
河风吹过,卷起几片落叶,沙沙作响。
杜天师感觉自己的心跳都快跟那落叶一个频率了。
他深吸一口气,终于鼓足勇气,小心翼翼地躬身问道。
“先生您留下我,可是有什么天大的事要吩咐?”
秦放看了他一眼。
“天大的事?”
“算不上。”
他顿了顿开口。
“我这次来龙虎山,其实是想跟你天师府,借点东西。”
借东西?
杜天师一愣,脑子飞速运转。
借什么?
法宝?丹药?还是钱?
不对,先生这等神仙人物,怎么会看得上凡俗之物。
那是要借人?
他心里咯噔一下,难道先生要我天师府出人出力,去办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想到这里,杜天师的呼吸都急促了。
这可是天大的机缘啊!
他立刻挺起胸膛,满脸激动地表态。
“先生但说无妨!别说借,只要我天师府有,您就算是全拿走,我杜某也绝无二话!”
”上刀山下火海,我天师府弟子万死不辞!”
旁边的陶道长也跟着点头,一脸决然。
秦放看着他们这副准备慷慨就义的模样,有点哭笑不得。
“没那么严重。”
他伸出手指,点了点自己的太阳穴。
“我就是想借你们天师府的术法典籍,看一看。”
“啊?”
杜天师和陶道长同时呆住了。
杜天师眨了眨眼,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预想了无数种可能,从献出镇山之宝到带领整个道门去拯救世界,唯独没想过,秦放的目的,竟然只是想看几本书。
巨大的心理落差让他一时没反应过来。
“先生您是说借书?”
“对,借书。”秦放点头确认。
杜天师长长地,长长地松了一口气,整个人都放松了下来。
原来是这样!
吓死我了!
先生要看我天师府的典籍,这是看得起天师府啊!
他连忙点头哈腰,脸上笑开了花。
“嗨!我还以为什么大事呢!先生您想看书,那还不是一句话的事!别说借,我这就让人把藏书阁给您搬过来!”
不过,他很快又想到了什么,脸上的笑容微微一僵。
“只是先生,有件事我得跟您说清楚。”
“我们天师府的典籍不太全。”
杜天师叹了口气。
“当年祖天师创教,广纳百家之长,我天师府的藏书阁,号称‘万法之源’。”
”可惜,几十年前,因为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张天师带着大半的秘典,远走湾岛。”
“如今留在龙虎山的,大多是一些基础的符箓、科仪、斋醮之类的典籍,真正核心的秘法,十不存一。”
”我怕这些粗浅的东西,入不了先生的法眼。”
旁边的陶道长也跟着补充,语气里满是痛心。
“是啊先生,想当年,我天师府藏百家经典,光是雷法,就有神霄、清微、东华等十几个流派的完整传承。如今……唉,只剩下一些残篇了。”
说到这里,两个老道士都眼圈泛红,神情黯然。
秦放看着他们,沉默了片刻。
他当然知道这段历史。
他缓缓开口。
“无妨。”
“本是同根生,两教一家人。”
“分出去的,总有一天,会回来的。”
杜天师和陶道长浑身一震,抬起头看着秦放。
是啊,总有一天,会回来的!
他们心中的那点失落和不甘,被秦放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抚平了。
是啊,有先生这等人物在,道门何愁不兴?典籍何愁不归?
杜天师心潮澎湃。
“先生说的是!是我等格局小了!”
他一扫颓然,重新振作起来,恭敬地做了个请的手势。
“先生,白姑娘,请随我来!我这就带您去观书!”
一行人不再停留,转身朝着天师府的方向走去。
杜天师并没有把秦放带去戒备森严的藏书阁,而是直接领到了后山一处极为清幽雅致的院落。
这里是专门用来招待最尊贵客人的地方。
“先生,您和白姑娘一路劳顿,先在此处歇歇脚。”
杜天师将两人让进一间宽敞明亮的客房,里面的陈设古朴典雅,一尘不染。
“我这就去安排人,把府里剩下的典籍,全部给您搬过来。”
说完,他便和陶道长急匆匆地退了出去。
白青青好奇地打量着四周,走到窗边,看着院子里的一棵千年古樟,忍不住感叹。
“这里可真安静。”
秦放走到一张黄花梨木的桌案前坐下,给自己倒了杯茶,茶水入口,清香甘冽。
“嗯,是个看书的好地方。”
没过多久,门外就传来了一阵脚步声。
十几个年轻力壮的小道士,在陶道长的带领下,两人一组,抬着一个个沉重的樟木箱子,鱼贯而入。
“都轻点!别惊扰了先生!”陶道长压低声音呵斥着。
小道士们一个个屏息凝神,动作轻柔地将箱子放在地上。
然后打开箱盖,将里面一卷卷用锦布包裹的竹简,或是一本本泛黄的线装古籍,小心翼翼地取出来,整齐地码放在桌案上。
秦放本来以为,杜天师说“十不存一”,剩下的估计也就几十本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