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沃土锚乾坤
作品:《西游:稳健人生,从高中进士开始》 长安城,仲夏已深。
皇城深处,甘露殿四角摆放着雕花冰鉴,丝丝寒气驱散着暑意,却驱不散殿内凝重的气氛。
李世民屏退左右,只留心腹内侍远远侍立。
他负手立于巨大的西域舆图前,目光灼灼,手指正点在舆图上那片被朱砂重点勾勒出的状如丰腴叶片的广袤平原天竺恒河平原。
殿内光影微动,陈曦的身影无声无息地出现在李世民身侧,青衫依旧,风尘不染,唯有眉宇间沉淀着一丝穿越万水千山、勘破重重迷雾的深邃与疲惫。
“帝师!”
李世民猛然转身,眼中爆发出难以抑制的惊喜与急切,上前一步紧紧握住陈曦的手臂,“西陲之事,究竟如何?那无天魔氛,可曾遏制?恒河平原……”
一连串的问题,彰显着他内心的焦灼与期盼。
西进之策关乎国运,更关乎应对那悬于头顶的灭世魔影,由不得他不紧张。
“陛下稍安。”
陈曦微微一笑,反手轻拍李世民手背,一股温和而坚定的星辉道韵悄然渡去,抚平其激荡的心绪,“臣此番回转,正是要禀告陛下,恒河平原,大局将定!”
他引着李世民回到舆图前,指尖星辉流转,点在恒河平原之上。
“李靖将军用兵如神,已扼守波谜罗川咽喉,烽燧相连,通道渐固。
王玄策情报如网,渗透四方,恒河外围邦国联盟看似声势浩大,实则各怀鬼胎,矛盾重重。
白起率精锐小队纵横扫荡,已拔除魔窟外围爪牙数处,更缴获关键情报,证实无天势力确以此地为重要根基,正加速梵染进程,并与北俱芦洲巫族遗脉有所勾连。”
陈曦语气平静,却字字千钧,将西牛贺洲错综复杂的局势清晰勾勒。
“然,我军兵锋并非唯一手段,亦非根本之策。
臣与孔明、承乾等,行釜底抽薪之策。
西行宣导团已携车迟、吐蕃归化学子工匠,深入恒河边缘,以格物之利示人,以实政惠民。
王玄策散播旧秩序之腐朽,点燃底层变革星火。
如今,恒河平原内部,民心已有浮动,贵族僧侣统治根基,正被悄然侵蚀。”
他指尖在恒河平原上划过一个巨大的圆弧,星辉随之蔓延,仿佛为这片土地镀上了一层希望的光晕。
“陛下,如今阻碍我军彻底掌控此地的,已非敌方军力有多强横,而是我们能否以最快的速度,将这片广袤沃土,真正变成我大唐西进的基石,变成隔绝无天魔氛东侵的屏障,变成滋养我人族文明之火的……新家园!”
李世民听得心潮澎湃,目光死死盯着舆图上的恒河平原,呼吸都不由自主地粗重了几分。
他乃雄才大略之君,如何听不出陈曦言外之意?
“帝师之意是……移民实边?”
李世民声音带着一丝沙哑与激动。
“正是!而且必须快,必须大规模,必须有条不紊!”
陈曦斩钉截铁,语气前所未有地凝重,“陛下,您可知这恒河平原,意味着什么?”
他不再看舆图,而是目光炯炯地直视李世民,如同要将某种认知刻入这位帝王的灵魂深处。
“其一,此乃天赐之粮仓!
恒河沃野,水网密布,光照充足,若引入格物农法,精耕细作,其一年所出,可抵我关中数载之粮!
有了此地,我大唐将再无饥馑之忧,府库将充盈至前所未有的境地!
此乃立国之本,强盛之基!”
李世民瞳孔骤缩,作为帝王,他太清楚粮食意味着什么。那是民心,是兵力,是帝国运转的血液!
“其二,此乃战略之核心!”
陈曦指尖重重一点恒河平原,“西扼天竺魔窟,南控南海航道,北联吐蕃高地,东护大唐本土。
此地若稳固,则西牛贺洲门户洞开,无天势力将被压制于一隅,难以肆意扩张。
反之,若此地落入魔掌或被灵山某些势力彻底掌控,则我西进之路断绝,魔氛可沿此东侵,直逼我大唐西陲!
此地,进可攻,退可守,乃必争之地,亦必守之地!”
军事地理的重要性,李世民同样了然于胸。
他仿佛已经看到,大唐的龙旗插遍恒河两岸,以此为跳板,辐射整个西牛贺洲的景象。
“其三,亦是至关重要的一点,”陈曦声音放缓,却带着更深的意味,“此乃文明之锚点,气运之所在!”
他抬起手,文宫内的文明光轮虚影在身后隐隐浮现,理性辉光与星辰秩序之力交织,使得整个甘露殿都沐浴在一层清辉之中。
“陛下,无天欲以黑暗寂灭覆盖三界,其根基在于汲取众生之怨憎、恐惧、绝望。
而我格物大道,欲以文明之火照亮前路,其根基在于汇聚众生之智慧、勇气、希望。
此乃道争,亦是气运之争!”
“恒河平原,生灵亿兆,信仰混杂,如今正处在旧秩序崩塌、新秩序未立的混沌节点。
若我大唐能趁此天赐良机,以格物秩序取而代之,将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从神佛与妖魔的绝对掌控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因知识而聪慧,因秩序而安定,因富足而心怀希望……
那么,由此产生的、源源不断的文明愿力与秩序气运,将何等磅礴?”
陈曦目光灼灼,仿佛看到了未来:“这股力量,不仅能滋养臣之文明光轮,助我格物大道飞速成长,更能反哺大唐国运,使得我朝人道气运如日中天,煌煌不可直视!
届时,纵使无天魔焰滔天,又岂能轻易侵蚀这由亿万人心汇聚而成的文明长城?”
他深吸一口气,做出最终论断:“陛下,移民实边,非仅为拓土,更为固本!
非仅为眼前之利,更为万世之基!
将我们的子民,我们的制度,我们的文明,牢牢扎根于这片沃土,便是为大唐,为人族,也为这三界苍生,钉下了一根最坚实的定乾坤之锚!”
李世民被这番话语深深震撼,胸膛剧烈起伏,眼中光芒明灭不定,显然内心正在进行着激烈的权衡与抉择。
移民,谈何容易?
路途遥远,险阻重重,水土不服,异域风情,乃至与当地土著的冲突……每一样都是巨大的挑战。
但是……陈曦描绘的蓝图太过诱人。
一个永不匮乏的粮仓,一个掌控西陲的战略支点,一个能让人道气运蓬勃增长的文明锚点……更重要的是,这是对抗那灭世魔头无天的关键一步!
风险巨大,收益同样巨大!
良久,李世民猛地抬起头,眼中再无丝毫犹豫,只剩下帝王的决断与孤注一掷的狠厉。
“帝师所言,如醍醐灌顶!朕,明白了!”
他大步走回御案之后,提起朱笔,铺开空白的圣旨绢帛。
“此非寻常拓边,实乃文明存续之战!朕,岂能因循守旧,坐失良机?”
笔走龙蛇,一道道指令随着殷红的朱砂流淌而出:
“一,设立恒河拓垦总司,秩比三省,由帝师陈曦总领全局,房玄龄、杜如晦协理,魏征负责监察谏言与法度厘定。
各地州县,凡西进移民事宜,皆需配合,不得有误!”
“二,颁布《鼓励西迁恒河令》。
凡自愿迁往恒河平原之农户,每丁授永业田百亩,免赋十年,由朝廷提供种子、农具、乃至初期口粮。
匠户迁入,赐予宅地,优先承接官营工坊事务,其技艺传授可获得格物院积分,兑换典籍乃至修行资源。
吏员、学子西行,考评优先,拔擢重用!”
“三,命工部、将作监,联合格物院,全力研制、建造适于远途运输之大牲口车、内河航船,并沿西进路线,设立官方驿站、补给点,确保移民通道畅通安全。”
“四,着户部、兵部,核算钱粮,抽调精锐府兵,组建西进护垦军,专司护卫移民队伍,清剿沿途匪患,并在恒河平原建立军屯,亦兵亦农,巩固防卫。”
“五,令礼部、鸿胪寺,遴选熟知西域风土、通晓梵语及相关方言之人才,编撰《恒河风物志》、《睦邻指南》,对移民进行必要的行前训导,以减少文化冲突。”
一道道旨意,如同精密的齿轮,开始咬合运转,推动着这个庞大帝国,向着西方那片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沃土,迈出坚定而有力的一步。
写罢最后一道旨意,李世民放下朱笔,长长舒了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又像是扛起了更沉重的责任。
他看向陈曦,目光中充满了信任与托付。
“帝师,国内之事,朕与诸位爱卿自当竭力。
然西陲风云,魔影诡谲,这移民实边能否成功,恒河能否真正成为我大唐之基石,仍需帝师运筹帷幄,掌舵前行!”
陈曦躬身一礼,神色肃穆:
“陛下信重,臣敢不竭尽全力?此乃臣之大道,亦是人族之希望。纵有万难,亦当往矣!”
他直起身,望向殿外长安的万家灯火,目光仿佛已穿越千山万水,落在了那片奔流不息的恒河之畔。
移民的洪流即将启动,文明的种子将要播撒。
他知道,这将是一场比军事征服更加漫长、更加复杂的战争。关乎土地,更关乎人心。
但,这亦是格物秩序能否真正在西牛贺洲燎原的关键一役。
无天欲以黑暗终结,他便要以这恒河沃土为基,点燃最炽烈的文明之火,照亮这纷乱的三界。
“陛下,且待佳音。”
陈曦身影缓缓消散在殿内,唯有余音袅袅。
李世民独自立于殿中,看着舆图上那片被星辉标记的沃土,握紧了拳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