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长安定策

作品:《西游:稳健人生,从高中进士开始

    天庭瑶池的琼浆玉液余香仿佛还在唇齿间萦绕,西牛贺洲雪域的风霜却已沉淀为眼底的坚毅。


    陈曦一步踏出虚空,脚下不再是星辰阶梯,而是长安城外官道旁新修的青石驿路。


    时值盛夏,关中平原麦浪翻滚,金黄灼目。


    官道上车马粼粼,商旅往来不绝,更有身着格物院制式短衫的学子,骑着加装符文的脚踏车,驮着测量器械匆匆而过,留下一串清脆铃音。


    远望长安城,巍峨城墙在烈日下泛着青灰色光泽,其上新架设的几座探照灯塔隐约可见,塔顶镶嵌的聚灵晶石在阳光下闪烁着理性的光芒。


    与西牛贺洲的肃杀、天庭的缥缈相比,这人间的烟火鼎盛、生机勃勃,另有一番踏实厚重的力量感。


    陈曦并未惊动任何人,青衫微拂,身形几个闪烁,便已穿过熙攘的城门,掠过繁华的街市,直入皇城。


    甘露殿内,冰鉴散发着丝丝凉气,驱散着夏日的闷热。


    李世民并未身着龙袍,只是一袭玄色常服,正伏案批阅奏章。


    听闻内侍低声禀报,李世民猛然抬头,见到悄然出现在殿中的陈曦,眼中瞬间爆发出惊喜与如释重负的光芒。


    他立刻放下朱笔,起身大步迎上。


    “帝师!你终于回来了!”


    李世民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双手扶住陈曦的手臂,仔细打量,“天庭之行,可还顺利?朕听闻蟠桃会上波澜暗涌,甚是担忧。”


    “有劳陛下挂念。”


    陈曦微微一笑,拱手一礼,“一切安好。些许风波,不足为虑。”


    君臣二人落座,内侍奉上清茶后便悄然退下,并启动了殿内隔绝窥探的阵法。


    “陛下,西陲之事,以及天庭见闻,容臣详细禀告。”


    陈曦神色一正,将西牛贺洲近期变故,清晰扼要地道来。


    他语气平静,仿佛在陈述一件与己无关的旧事,但其中蕴含的信息,却让历经风浪的李世民也不禁面色数变,时而凝重,时而惊怒,时而陷入沉思。


    尤其是当听到无天之名,以及其欲以黑暗寂灭重塑三界的野心时,李世民霍然起身,拳锋紧握,指节发白。


    “魔罗无天……”


    李世民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寒意。


    他踱步至窗前,望着窗外湛蓝的天空,目光锐利如刀:


    “帝师,依你之见,此魔实力恢复几何?其首要目标为何?我大唐,又当如何自处?”


    陈曦端起茶杯,浅啜一口,从容应道:“陛下,无天本尊受天道限制,尚未完全复苏,此乃不幸中之万幸。


    然其分身投影、麾下魔众,已悄然渗透西牛贺洲,甚至开始染指南赡部洲。


    其首要目标,确是佛门根基。


    以梵染之术,从内部腐化,兵不血刃瓦解灵山,若让其得逞,佛门亿万信众之信仰反噬,足以让其力量暴涨,届时三界危矣。”


    他放下茶杯,目光与李世民对视:“至于大唐……西进之策,非但不能因无天浮现而停滞,反而更需加速,更需坚定!”


    “哦?此言怎讲?”李世民转身,眼中精光闪动。


    “陛下请想,”陈曦起身,走到那西域沙盘前,指尖划过吐蕃、车迟国,直指天竺,“无天欲制造混乱与绝望,以众生怨念为资粮。


    我格物之道,则播撒秩序与希望,以众生智慧为薪火。此乃根本之道争。”


    “西牛贺洲广袤,人族国度众多,如西梁、祭赛、朱紫等国,或因祖制困守,或因佛宝失落而衰微,或因妖王盘剥而民不聊生。此正是混乱与苦难滋生之地,亦是无天势力最容易渗透蔓延之所。若我大唐能趁佛门被无天牵制、无暇他顾之机,以格物之道助其梳理内政,改良农工,开启民智,建立新秩序,便是从根本上断绝无天蔓延之土壤,同时为我大唐西进开辟稳固通道与盟友。”


    他指尖重点在天竺区域:“尤其是天竺,乃无天此番复苏之重要据点,古婆罗门遗迹暗窟已被其经营成巢穴。”


    李世民听得目光越来越亮,频频颔首。


    陈曦继续道:“此乃阳谋。无天若阻我西进,便是直接与我大唐、与格物秩序为敌,其隐藏之势必露。


    若其不阻,则坐视我星火燎原,根基日固。无论其如何选择,主动权皆在我手。”


    “然则,西进所需人力、物力、财力巨大,朝中恐有非议。”


    李世民沉吟道,他虽雄心万丈,亦需平衡朝堂。


    “陛下,西进非仅疆域之拓展,更是文明之输出,秩序之建立。”


    陈曦语气坚定,“可效仿汉之西域都护府旧制,但更重经济文化纽带。以格物院为主导,联合工部、户部,组建西进统筹司,专司其事。


    初期以商队、使团、工匠团、蒙学教师为主,辅以少量精锐护卫。


    所得利益,除反哺西进本身,亦可充盈国库,惠及民生。待秩序稳固,民心归附,再设郡县,水到渠成。”


    他顿了顿,声音微沉:“更何况,无天之威胁近在眼前。若待其彻底掌控西牛贺洲,魔焰东侵,则我大唐首当其冲。


    届时再想御敌于国门之外,代价何止百倍?今日之投入,实为明日之生存。”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眼中最后一丝犹豫尽去,取而代之的是帝王的决断与魄力:“帝师所言,字字珠玑,深合朕心!西进之策,非但可行,更是必行!


    朕即刻下旨,设立西进统筹司,由帝师你总领其事,房玄龄、杜如晦协理,魏征负责监察谏言。


    辽城格物院、长安格物院需全力配合,抽调精干人员。户部、工部、兵部,皆需无条件支持!”


    “臣,领旨。”陈曦躬身。


    “此外,”李世民走到案前,提笔疾书,“朕会密令李靖,加强西域边防,暗中向吐蕃、车迟国方向增派斥候与游击精锐,配合帝师行动。


    凡西进所需一应物资、人员,皆列为最高优先。”


    他放下笔,目光灼灼地看着陈曦:“帝师,此乃关乎国运,乃至三界气数之大事。朕与大唐,皆托付于你了。”


    陈曦神色肃然,再次躬身:“陛下信重,臣必竭尽全力,为我人族,为大唐,在这三界变局中,开辟一条康庄大道!”


    君臣二人又详细商议了西进统筹司的组织架构、初期目标、人员调配等具体事宜,直至夜幕降临,华灯初上。


    当陈曦告退,走出甘露殿时,长安城已是万家灯火。格物院研发的新型路灯沿着朱雀大街次第亮起,柔和而稳定的光芒,驱散了夜的黑暗,照亮了行人归家的路。


    他立于殿前高阶,回望这座气象万千的帝都,感受着那蓬勃跃动的文明之火与人间烟火气。


    与天庭的僵化、佛门的空寂、无天的死寂相比,这里的每一缕灯光,每一声喧哗,都代表着一种不断向前、自强不息的生机。


    他的格物大道,根植于此。


    西进之路,虽有魔影重重,前路艰险,但他心中信念愈发坚定。


    以理性为剑,破开迷雾。


    以秩序为基,重塑山河。


    以文明为火,照亮前路。


    这,便是他陈曦,亦是如今大唐,所选择的道路。


    他一步踏出,身形融入夜色,下一刻,已出现在辽城帝师府的书房中。


    诸葛亮早已等候在此,案上摆放着厚厚的西牛贺洲情报汇总与初步的西进计划草案。


    “孔明,开始吧。”


    陈曦拂袖坐下,目光落在草案之上,“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书房内的灯光,亮至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