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讲道继续

作品:《西游:稳健人生,从高中进士开始

    陈曦话音落定,整个大雄宝殿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寂静。


    并非无声,那漫天的梵唱、缭绕的檀香、乃至虚空中流淌的佛光愿力依旧存在。


    但在陈曦应允讲道,并步出莲台,立于大殿中央的那一刻起,所有的声音仿佛都被一股无形的力量隔绝、吸收,使得他所在的那方寸之地,成为了一个独立的静默核心。


    万千目光加身,或慈悲,或威严,或好奇,或审视,或隐含锋锐,足以让大罗金仙心神摇曳,道基不稳。


    然而陈曦只是静立原地,青衫素净,面容平和,仿佛置身于自家书房,而非万佛环绕的灵山圣地。


    他周身并无强横的气势勃发,也无璀璨的神光护体,只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定与理在流转,如同磐石立于狂涛,任你浪涌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他并未立刻开口宣讲格物之道,而是先缓缓抬起了右手,五指微张,并非结印,亦非施法,只是一个简单至极的动作。


    但随着他五指张开,一点微光自其掌心浮现。


    那光,初时微弱如萤火,却并非佛门的金色,也非道门的清光,更非星辰的银辉,而是一种混沌初开、包容万象、却又蕴含着无限生机与秩序的原初之色。


    光芒迅速扩散,并非霸道地驱散佛光,而是如同水墨滴入宣纸,自然而然地在其周围晕染开一片独特的域。


    在这片域中,景象开始变幻。


    不再是金莲遍地、梵音浩荡的佛国净土,而是浮现出另一番景象:


    左侧,是浩瀚无垠的星空宇宙,星辰按照既定的轨迹运转,星辉交织成网,演绎着引力的舞蹈与能量的潮汐,冰冷而精确,充满了宇宙的宏大与秩序的严谨。


    那是周天星斗大阵的法则显化,是格物之道对宏观宇宙规律的认知与运用。


    右侧,则是生机勃勃的人间景象。


    阡陌纵横,稼穑有序;工坊林立,机杼轰鸣;书院之中,学子辩经论道,格物致知;市井之间,商旅往来,契约精神流转。其间更有无形的文脉之气如同江河奔流,承载着文明的记忆与智慧的火种。


    这是人道昌盛的景象,是格物之道立足现实、改造世界、凝聚文明气运的体现。


    中央,则是那点原初之光最为凝聚之处,仿佛是一切认知的起点,一切秩序的源头,一切文明的火种。


    光芒之中,隐约可见最基本的粒子在碰撞、组合,形成物质,演化生命,构筑法则……那是格物之道追溯万物本源、探究天地至理的终极追求。


    这三重景象并非割裂,而是以那原初之光为核心,相互交融,彼此支撑。


    星辰的秩序为人道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环境与能量的源泉;人道的实践与认知,又反过来验证、丰富并推动着对宇宙规律的探索;而那对本源的追溯,则为一切秩序与文明的发展提供了最根本的道理支撑。


    一种与佛门慈悲超脱、道门清静无为截然不同的道韵,开始在这大雷音寺中弥漫开来。


    这气息,不追求个体的顿悟与超脱,而强调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与改造;不寄托于来世福报或天道垂青,而立足于现世的奋斗与文明的传承;不空谈心性玄理,而注重实证、逻辑与体系的构建。


    它厚重、坚实、锐意进取,带着一种人定胜天、薪火相传的磅礴信念!


    “格物者,穷究事物之理以致其知也。”


    陈曦终于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一位与会者的心神深处,如同清泉石上流,自然而然。


    “宇宙星辰,运转有法,此乃天地之序。草木枯荣,生老病死,此乃生命之律。金石变化,能量流转,此乃物质之性。人族繁衍,聚落成城,文明演进,此乃人道之途。”


    他言语朴实,并无天花乱坠之玄虚,每一个字却都仿佛蕴含着千钧重量,是他自身道途的凝聚与践行的总结。


    随着他的讲述,掌心那三重景象愈发鲜活生动。


    星辰运转的轨迹更加精妙,仿佛将周天星斗大阵的奥义蕴含其中,引动殿外真实星空的微微共鸣。


    人间景象中,出现了辽东书院学子演算公式、工坊匠师铭刻符文、农夫利用新式农具耕作、医师以格物之理剖析病理的画面,充满了创造的活力与智慧的光彩。


    而那原初之光中,粒子碰撞衍化的过程愈发清晰,甚至隐约触及了能量与物质转化的边缘,法则生灭的雏形!


    这番讲道,没有神通演示,没有法力比拼,甚至没有直接针对佛法的任何辩驳。


    他只是平静地、清晰地阐述着自身之道的根基、方法与目标。


    然而,正是这种立足于现实、逻辑严谨、目标宏大的阐述,与佛门乃至道门传统追求个体超脱、精神觉悟的道路,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甚至可以说是根本性的差异!


    这是一种道的展示,更是一种道的宣言!


    无声处,听惊雷!


    殿内诸多仙佛,脸色开始变化。


    一些菩萨罗汉,眉头微蹙,显然对这种过于务实、甚至显得有些功利的道路难以认同,觉得其忽略了心性的根本,落了下乘。


    但也有部分仙真,尤其是来自南赡部洲、或对世事有所了解者,眼中露出了深思。


    他们能感受到这条道路中蕴含的那种脚踏实地、改造世界的强大力量与勃勃生机。尤其是在北冥之战、辽东兴盛的实例佐证下,无人能轻易否认其成效。


    李承乾看得心驰神摇,只觉老师所展示的道路,比他在辽东亲眼所见的更加系统、更加深邃、更加震撼人心!


    那是一种足以与亘古存在的佛道媲美,甚至开辟新天的气魄!


    赵公明瞪大了眼睛,他虽听不太懂那些深奥的理,但能感受到那条道路中蕴含的创造与掌控的力量,这与他追求拥有与流通的财道,隐隐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觉得力量应该作用于现实,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


    燃灯古佛闭合的眼帘不知何时已完全睁开,那看透万古的眸中,首次出现了清晰的波动,不再是之前的淡漠或怅惘,而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审视,仿佛在陈曦的道中,看到了某种既熟悉又陌生,既排斥又不得不重视的东西。


    广成子抚须的手停在半空,面色凝重至极。


    他感受到了这条道路对现有格局,尤其是对强调师承、根脚、悟性的玄门正宗的潜在冲击。


    文殊菩萨智慧之光剧烈闪烁,似乎在急速推演分析。


    观音尊者慈悲的目光中,也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凝重。


    端坐九品金莲的如来佛祖,宝相依旧庄严,但那半开半阖的双眸,此刻已然完全睁开!


    那双眸,不再仅仅是慈悲与智慧的凝聚,更仿佛化为了两面映照大千的明镜,镜中倒映出陈曦掌心那三重景象,倒映出那原初之光,更倒映出陈曦那坚定而澄澈的道心!


    如来并未打断陈曦的讲道,甚至没有任何表示。


    但整个大雄宝殿的气氛,却在他双眸完全睁开的刹那,变得无比沉重!


    仿佛无形的天穹正在缓缓压低,万法的源头正在收紧缰绳。


    陈曦立刻感受到了这股压力。


    这压力并非针对他的肉身或法力,而是直接作用于他的道,他的理,他正在阐述和展示的格物大道!


    仿佛有一只无形的大手,正在试图抚平他掌心那三重景象的棱角,消弭那原初之光的独特性,将其纳入某种既定的、庞大的、包容一切的体系之中。


    这是道的侵染!


    是更高层次存在,以其无上修为与对大道法则的深刻理解,发起的无形同化!


    若陈曦之道不够坚定,对自身之理认知不清,便会在这种无声的侵染下,道心蒙尘,所展景象扭曲,甚至自身之道被潜移默化地修正,融入佛法的框架,成为其一个旁支或注脚。


    陈曦讲道的声音微微一顿。


    他抬起头,目光清澈,毫无畏惧地迎上了如来那双仿佛蕴含无尽寰宇的眼眸。


    四目相对。


    没有火星四溅,没有气势对冲。


    但在所有道行高深者感知中,两人之间的那片虚空,已然成为了两个庞大世界、两种根本道理激烈碰撞的战场!


    陈曦掌心,那三重景象猛地光华大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