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帝师

作品:《西游:稳健人生,从高中进士开始

    两仪殿的烛火,摇曳至天明。


    当第一缕晨曦透过窗棂,洒在巨大的疆域图上时,李世民与陈曦的密谈方告一段落。


    两人眼中虽皆有倦色,但更多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振奋与决绝。


    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已在昨夜勾勒出模糊而宏伟的轮廓。


    没有过多的休憩,李世民直接唤入值守的内侍省少监王德,声音虽略带沙哑,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传朕旨意,即刻召集群臣,辰时三刻,太极殿大朝!”


    王德心中一凛,感受到陛下语气中不同寻常的凝重与急切,不敢有丝毫怠慢,躬身领命,快步离去。


    辰时三刻,太极殿钟鼓齐鸣。


    文武百官身着朝服,依序鱼贯而入。


    许多人脸上还带着昨日盛宴的余韵,或是些许宿醉的疲惫,但更多的是疑惑。


    如此紧急的大朝会,在贞观年间并不多见,尤其是在刚刚举行过盛大接风宴的次日。


    当李世民身着十二章纹衮冕,头戴通天冠,缓步登上御座时,整个大殿瞬间肃静下来。


    帝王的威仪如同实质,笼罩全场,让所有人心头一紧。


    目光扫过丹陛之下垂手肃立的陈曦,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决然。


    他并未像往常一样先由宰相奏报常规政务,而是直接开口,声音通过真元加持,清晰地传遍大殿的每一个角落,甚至隐隐传出殿外:


    “众卿家。”


    “臣等在!”百官齐声应和。


    “北冥一战,辽王陈曦,斩灭古魔,消弭大劫,护佑大唐乃至南赡部洲安宁,功盖当世,德配天地!此功,非寻常爵禄可酬,非等闲封赏可表!”


    李世民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宣告般的郑重:


    “然,功之大者,赏亦非凡!朕思虑再三,决意效古圣先王,设帝师之位,以导君德,以正国本,以定乾坤!”


    帝师二字一出,满朝哗然!


    帝师,并非常设官职,其地位超然,往往只在王朝初创或面临巨大变革时,由帝王尊奉德高望重、学识通天、于国有大功者担任。


    其地位尊崇,见君不拜,参议国政,某种程度上,甚至能对君权形成制约与引导!


    自汉初张良、叔孙通之后,已罕有帝王真正设立此位!


    陛下竟要封辽王为帝师?


    不少老成持重的大臣,如房玄龄、杜如晦,眼中都闪过一丝惊愕与深思。


    他们隐约感觉到,这道封赏背后,恐怕蕴含着远超他们想象的深意。


    李世民不顾下方细微的骚动,继续朗声道:


    “辽王陈曦,学究天人,功参造化。于内,格物致知,富民强兵,开拓疆土,奠定盛世之基;于外,执掌兵戈,斩妖除魔,扬威域外,立下不世之功!更兼其身负儒圣正道,得勾陈天帝之位,文庙尊崇,乃天道所钟,气运所归!”


    “朕膺天命,抚有四海,然欲求江山永固,社稷长安,欲使我大唐基业超迈前古,光耀万世,非有擎天博玉柱不可!非有架海紫金梁不行!”


    “故,朕今日,特旨册封辽王陈曦,为大唐帝师!”


    “帝师之位,尊同朕躬!见君不拜,剑履上殿,赞拜不名!参议所有军国要务,有权调动大唐境内一切资源,凡涉及超脱凡俗、图谋长远之策,皆由帝师统筹决断!太子及诸皇子,见帝师如见朕,需执弟子礼!”


    “钦此!”


    圣旨宣毕,整个太极殿死一般寂静。


    落针可闻。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道依旧平静的青衫身影之上。


    尊同朕躬!见君不拜!有权调动一切资源!皇子需执弟子礼!


    这已不是简单的位极人臣,这几乎是……与皇帝共天下!


    纵然是早已心理准备的陈曦,听到如此彻底、如此毫无保留的授权,心中亦不免泛起一丝波澜。


    李世民这份魄力与信任,确实超出了他的预期。


    短暂的死寂之后,是山呼海啸般的朝贺之声。


    “陛下圣明!”


    “臣等恭贺帝师!”


    无论心中作何想法,此刻无人敢提出异议。辽王的功绩与实力,已然碾压一切不服。


    更何况,这是皇帝陛下乾纲独断的意志。


    房玄龄、杜如晦等重臣率先躬身,眼神复杂,却也只能接受这前所未有的权力格局变动。


    陈曦上前数步,于御阶之下,微微躬身,算是领受了这份天大的殊荣,声音平和却清晰地传开:


    “陈曦,领旨谢恩。必竭尽所能,辅佐陛下,护佑大唐,探索前路,不负陛下信重,不负苍生所望。”


    没有激动,没有惶恐,只有一种理所当然的沉稳与担当。


    李世民从御座上站起身,亲自走下丹陛,来到陈曦面前,执其手,面向群臣,高声道:


    “自今日起,帝师之言,即朕之意!帝师之令,即朕之令!众卿当谨遵毋违,同心协力,共铸大唐万世不朽之基业!”


    “臣等遵旨!”百官再次齐声应诺,声震殿瓦。


    这一刻,大唐的权力核心,完成了一次悄无声息却又影响深远的重构。


    陈曦的地位,从此凌驾于所有亲王、宰相之上,成为大唐实质上的第二极,甚至在特定领域,拥有了超越皇权的决策力。


    朝会散去,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遍长安,继而以更快的速度传向大唐的每一个角落,乃至引起了天庭、灵山等各方势力的密切关注。


    帝师陈曦之名,响彻寰宇。


    而陈曦,并未在长安过多停留。


    接受了册封之后,他便与李世民进行了一次更具体的闭门会议,确定了接下来数年的初步方略。


    随后,他便带着赵公明、子业等人,乘坐飞舟,返回辽东。


    飞舟之上,陈曦独坐静室。


    外界风云变幻,权力加身,于他内心,却仿佛只是湖面投下一颗石子,涟漪过后,复归澄澈。


    他并未沉浸在权柄的滋味中,反而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肩头的责任与未来的挑战。


    心神沉入文宫。


    成就帝师之位,并非虚名。


    当他坦然接受那份代表着大唐亿万人族信任与期望的职责时,便感觉到一股庞大无比、精纯浩瀚的人道气运,自冥冥虚空之中汇聚而来,融入他的圣心之中。


    这气运,不同于战场杀伐所得的功德,也不同于天庭赐予的权柄气运,它是一种更加厚重、更加绵长、承载着文明延续与族群希望的力量。


    是师之责,导之运。


    圣心之上,那代表着教化、秩序、文明的法则光轮,在这股全新气运的滋养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变得凝实、璀璨。


    格物大道自发运转,与这帝师气运交融,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以往许多关于文明发展、制度变迁、技术革新的模糊想法,此刻变得清晰无比,一条条可行的路径自然呈现。


    他甚至能隐约感知到,脚下这片大唐疆域的人道脉络,感知到无数百姓的祈愿与期望,感知到文明火种跃动的节奏。


    “帝师……不仅是权力,更是与这片土地、这个文明更深的绑定与责任。”


    陈曦心中明悟。


    在这种奇妙的共鸣与感悟中,他那本就已达儒圣中期巅峰的修为,水到渠成般开始松动、攀升!


    文宫之内,紫气浩荡三万里,圣心跳动如擂鼓,与大唐的人道气运同频共振。


    浩瀚的浩然正气奔流不息,不断提纯、压缩,带上了一种更加包容、更加厚重的师道气息。


    那层通往儒圣后期的壁垒,在这内外交攻之下,轰然洞开!


    没有惊天动地的异象,因为所有的变化都发生在他自身的法则层面与生命本源之中。


    但他的气息,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更加深邃、更加内敛,仿佛一片无垠的星空,又似一部承载了万古文明的厚重典籍。


    眸中智慧之光流转,一眼望去,似乎能洞悉世事变迁的规律,能明辨思潮起伏的根源。


    儒圣后期!


    位比准圣中期!


    至此,他不仅在权柄上成为大唐帝师,在个人修为上,也真正踏入了三界顶尖大能的行列!


    良久,陈曦缓缓睁开双眼,感受着体内磅礴无尽、圆融如意的新生力量,嘴角勾起一丝淡淡的弧度。


    力量,是践行理念、守护责任的根基。


    如今,根基更为雄厚。


    与此同时,飞舟已然抵达辽城上空。


    如今的辽城,似乎比离去时又多了几分兴旺之气。


    得知帝师归来,诸葛亮早已率领留守文武及书院骨干,于城外迎候。


    当陈曦步下飞舟时,迎接他的,是比在长安更加纯粹、更加炽热的崇敬目光。


    “恭迎山长归来!”


    众人齐声行礼,声音中充满了激动与自豪。


    陈曦微微颔首,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诸葛亮身上:“孔明,辛苦。”


    诸葛亮躬身:“分内之事。山长……不,帝师归来,辽城上下,更有主心骨了。”


    回到熟悉的节度使府书房,陈曦立刻召集核心人员,包括诸葛亮、李绩、程咬金、王玄策以及赵公明,传达了长安之行的结果与未来的初步规划。


    当听到帝师之位与仙庭构想时,纵然是诸葛亮,眼中也爆发出惊人的光彩,更遑论程咬金等人,更是激动难抑。


    “仙庭!乖乖!子川……帝师,咱们真要干这么大一票?”程咬金搓着手,满脸兴奋。


    李绩神色肃然:“帝师,若真如此,军队建设、疆域防御,需以全新标准考量,不能再局限于凡间征战。”


    王玄策眼中精光闪烁:“情报网络需立刻向外扩展,目标不仅是周边国度,更需关注天外势力动向。”


    赵公明抚掌笑道:“妙啊!这可是大买卖!气运流转,资源调配,老赵我能帮上忙的地方多了!”


    诸葛亮羽扇轻摇,已然进入状态:


    “帝师,仙庭之基,首重内政。格物院需加大投入,书院培养体系需调整,侧重跨界人才。民生、经济、工造,皆需为长远计。”


    陈曦看着瞬间被点燃斗志的众人,沉声道:


    “不错。仙庭非一日之功,当前首要,仍是夯实根基。孔明,你即刻牵头,制定一份潜龙计划纲要,涵盖人才、科技、军事、经济、外交等所有方面,目标是在十年内,使大唐具备初步跨位面探索与立足的能力。”


    “李绩、程伯伯,军队改编之事加速,淘汰冗弱,强化精锐,探索符文兵器、灵能铠甲、乃至小型化战争法器的列装。组建专门的星拓军雏形,负责未来异界探索与征战。”


    “王玄策,情报网升级,代号烛龙,重点监控四大部洲异常空间波动,搜集一切关于天外世界、古仙庭、乃至仙秦的传说与信息。”


    “赵兄,气运与资源监控,便劳你多费心,尤其是新拓之地与核心工坊的气运流转,务必平稳。”


    一条条指令清晰下达,整个辽东乃至大唐的庞大机器,开始围绕着仙庭这个宏伟而遥远的目标,悄然调整了齿轮,进入了更高强度的运转节奏。


    陈曦立于书房窗前,望着窗外辽城蓬勃的景象,感受着体内儒圣后期的磅礴力量与系统中那庞大的稳健经验值,目光穿越云层,投向无垠星空。


    帝师之位,是责任,也是平台。


    仙庭之路,是挑战,也是机遇。


    而他的道,将在更广阔的天地间,践行,延伸。


    “第一步,就从让这大唐的根基,坚不可摧开始吧。”


    他轻声自语,指尖仿佛有文明的光焰在跳跃。


    【叮!】


    【宿主就任大唐帝师,实力提升至儒圣后期,稳健经验值+30000】


    【当前稳健经验值:99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