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软硬兼施

作品:《西游:稳健人生,从高中进士开始

    夜色褪尽,晨光熹微。


    当第一缕金红色的阳光刺破东方的云层,洒在唐军连绵的营盘和后方那略显凌乱的总理衙门时,空气中那令人窒息的肃杀与紧绷,如同被阳光蒸发的露水,悄然散去。


    衙门内,烛火燃尽,只余青烟袅袅。


    程咬金晃了晃有些发沉的脑袋,豹眼环顾四周,似乎还在确认昨夜那场惊心动魄的绝杀是否只是一场幻梦。


    但当他的目光落在窗外,那洒满阳光一切如常的景象,以及身前陈曦那依旧挺拔如松却更添几分深不可测意味的青衫背影时,才猛地吐出一口浊气,彻底回过神来。


    “他娘的…真…真就结束了?”


    他喃喃自语,下意识摸了摸自己的脖子,仿佛还能感受到那七道恐怖投影带来的冰冷杀意。


    王玄策脸色依旧有些苍白,但眼神却亮得惊人,他迅速检查着案上的笔墨纸砚,发现竟无一损毁,只是记录昨夜情景的纸张上,墨迹似乎都带着一丝冰冷的寒意。


    深吸一口气,立刻开始埋头疾书,要将那亚圣挥袖破禁器,黄河浪卷老祖宗的惊天一幕详实记录下来,手臂因激动而微微颤抖。


    诸葛亮缓缓自座椅上起身,整理了一下略显褶皱的葛衣,走到陈曦身侧,与他一同望向窗外复苏的大地。


    羽扇轻摇,眼中残留着震撼,但更多的是一种洞悉世情的叹服与欣慰。


    “雷霆一击,荡涤妖氛。山长昨夜之举,非但破其杀局,更是彻底击碎了山东世家最后一丝侥幸与依仗。”


    诸葛亮声音温和,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慨,“亮,叹为观止。”


    陈曦缓缓转过身,面色如常,仿佛昨夜那场足以让大罗陨落的战斗于他而言只是随手拂去衣上尘埃。


    他目光温润,扫过程咬金、诸葛亮、王玄策以及无声出现的子业,淡淡道:


    “疥癣之疾已除,接下来,该办正事了。”


    他的神念,如同无形的水银,早已悄无声息地漫过方圆数百里的山东大地。


    他能清晰地看到,那些传承千年、深宅大院的祖地深处,弥漫着的不再是之前的怨毒、算计和蠢蠢欲动,而是一种死寂般的恐惧与彻底的绝望。


    博陵崔氏祖宅,那间深邃的地下密室内,七盏长明灯已然熄灭六盏,仅存的一盏也灯焰微弱,明灭不定,仿佛随时会彻底湮灭。


    崔九面如金纸,瘫坐在祭坛前,眼神空洞,嘴角还残留着血迹,周身缭绕着散不去的反噬气息与惊惧。


    再无任何指令传出,唯有死一般的沉默。


    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情形大抵相同。


    一道道最严厉、最绝望的封口令通过血脉秘法急速传向各房各支:蛰伏!


    不惜一切代价蛰伏!


    严禁任何形式的挑衅与违逆!


    全力配合东征大军一切所需!


    违令者,逐出家族,生死不论!


    那些平日里在州县颐指气使与世家牵连颇深的官员,更是如同惊弓之鸟,天不亮便已守在衙门门口,捧着账册文书,脸色惨白,等待着最终的审判,再无半分往日骄矜。


    千年世家,盘根错节,傲岸不屈,此刻,终于在绝对的力量和碾压式的手段面前,低下了高昂的头颅。


    恨意依旧深埋,但更多的是一种源自灵魂深处的战栗与无力。


    他们终于明白,这位年轻的亚圣,其手段、其底蕴、其决断,远超他们想象极限,绝非他们所能抗衡。


    再挣扎,唯有族灭人亡一途。


    陈曦感受到这弥漫于山东地界的恐惧与臣服,微微颔首。


    目的,已然达到。


    逼得太紧,狗急跳墙,虽不惧,却难免横生枝节,延误东征大局。


    如今杀威棒已足够沉重,是时候,递出那颗胡萝卜了。


    “玄策。”


    陈曦开口。


    “学生在!”


    王玄策立刻放下笔,躬身应道,声音因激动而略带沙哑。


    “拟两份文书。”


    陈曦语气平稳,条理清晰。


    “第一份,以山东道行军参军、总督后勤事宜的名义,发往山东、河北各州县。内容如下:前番核查,乃为整肃纲纪,确保东征大业,不得已而为之。今首恶已惩,余者惶恐,非本官所愿见。陛下仁德,念尔等世家大族,于地方教化、文脉传承素有贡献,并非全无功劳。”


    他略微停顿,给予王玄策记录的时间,继续道:


    “故,特此明示:即日起,以往些许瑕疵,若无人再告,本官可暂不深究。眼下东征乃国朝头等大事,凡各家族、各州县官员,若能倾力配合大军粮草转运、民夫征调、地方维稳等事宜,保障前线无后顾之忧,便是将功折罪,便是于国有功!


    待东功成,凯旋之日,本官自会据实上奏陛下,按功行赏,绝不埋没任何一份功劳。过往种种,亦可酌情宽宥,准予戴罪立功。”


    王玄策笔下如飞,字字句句,皆清晰记录,心中已明了山长之意。


    这是明明白白地告诉那些世家:老实干活,以前的事可以暂时不提。


    干得好,不仅没事,还有奖赏,若再阳奉阴违,新账旧账一起算!


    “第二份文书,以我私人名义,分别致函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当代家主。语气可稍缓和,但立场不变。


    重申国事为重,东征为先。告知他们,昨夜之事,我已了然,然我并不愿多见血腥,动摇地方。


    望其等好自为之,约束子弟,莫要自误。若愿助军,前尘可暂揭过,战后论功,我必秉公处置,许其等一个将来。若仍执迷…呵。”


    一声轻呵,未尽之意,却比任何威胁都更具分量。


    王玄策心神领会,重重点头:


    “学生明白!定将山长之意,准确传达!”


    “速去办吧。用印后,以六百里加急,即刻发出。”陈曦吩咐道。


    “是!”王玄策捧着墨迹未干的文书,快步而出,安排信使。


    程咬金在一旁听着,挠了挠大头,咧开嘴笑道:


    “小子,你这手软硬兼施,玩得溜啊!打一巴掌给个甜枣,嘿嘿,这下看这帮龟孙子还敢不敢耍花样!俺看他们得哭着喊着来送粮了!”


    诸葛亮羽扇轻摇,含笑补充:


    “山长此举,深合兵法之要,攻心为上。既显雷霆手段,立下无上威严,又网开一面,给予出路,消弭其死战之心。如此,山东大局定矣。后方安稳,卫公前方用兵,便可再无后顾之忧。”


    陈曦微微颔首:“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东征乃举国之战,内部能稳则稳,不宜过度消耗。待战事平定,江山稳固,再行深化改革,彻底厘清这些积弊不迟。”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远方,仿佛已看到了幽州方向那滚滚东去的铁流。


    他知道,经此一役,山东世家这颗毒瘤,虽未彻底根除,但其恶性已被暂时遏制,至少在东征期间,绝不敢再兴风作浪。


    甚至,为了将功折罪,为了战后那酌情宽宥和按功行赏的希望,他们反而会动用其全部的能量和资源,来保障大军后勤。


    这,便足够了。


    至于战后…陈曦眼底闪过一丝深邃的光芒。


    格物大道推行,科举制度完善,寒门崛起…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这些旧时代的庞然大物,若不能顺势而变,终究会被扫入历史的尘埃。


    今日暂留余地,亦是给时代以时间,给变化以空间。


    不久之后,由陈曦签署并加盖了参军金印与皇帝金牌副印的公文,以及那几封措辞微妙却分量极重的私信,便由精锐信使带着,如同插上翅膀般,飞向山东、河北各州县,飞向那几家千年世家的深宅大院。


    消息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迅速荡开涟漪。


    那些原本惶惶不可终日、等待着最后审判的官员和世家主事人们,在接到公文的那一刻,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恐惧之后,是巨大的错愕,随即是一种劫后余生的狂喜与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


    他们读着那公文上首恶已惩、暂不深究、将功折罪、按功行赏、酌情宽宥的字眼,仿佛溺水之人抓到了最后一根稻草。


    尤其是那几大世家的家主,在收到陈曦私信,看到昨夜之事,我已了然、不愿多见血腥、许其等一个将来等语句时,更是后背冷汗涔涔,同时又生出一种难以言喻的敬畏与…一丝微弱的希望。


    亚圣之威,不可匹敌。


    但其行事,似乎…并非赶尽杀绝,仍留有一线余地?


    只要…只要听话,只要好好干活?


    几乎是立刻,一道道与之前截然不同的指令从各大世家的核心层发出:


    停止一切对抗!


    家族所有资源,无条件向大军东征倾斜!


    各地粮仓,全力保障供应,若有短缺,以家族私库填补!


    族中子弟、依附的乡绅,全部动员起来,协助维持地方,保障粮道畅通!


    谁敢在此事上懈怠、甚至暗中使绊子,族规处置,绝不姑息!


    态度转变之快,之彻底,令人瞠目结舌。


    先前还是阳奉阴违,推诿扯皮,此刻却变成了争先恐后,唯恐落后。


    原本滞涩的粮草转运体系,瞬间变得高效顺畅起来。


    各州县官员更是如同打了鸡血,亲自督阵,清点粮秣,征调民夫,修缮道路,效率比平日高了数倍不止。


    程咬金很快便感受到了这种变化。


    原本需要他瞪着眼拍着桌子甚至威胁动斧头才能勉强推动的事情,现在往往只是一道公文下去,下面便办得妥妥帖帖,甚至超额完成。


    报上来的账目清晰了许多,运来的粮草质量也显著提升,征调来的民夫中,青壮的比例明显增加。


    “嘿!真他娘的稀奇!”


    程咬金看着最新送来的粮草入库清单,啧啧称奇。


    “这帮孙子,果然都是属驴的,牵着不走打着倒退!子川你这顿揍,算是把他们彻底打明白了!”


    诸葛亮看着各地发回的汇报,羽扇轻摇,笑容意味深长:


    “非但打明白了,更是给了他们一个盼头。为了这个战后论功行赏的盼头,他们此刻怕是比谁都希望东征大胜。”


    衙门内的气氛,也随之轻松了不少。


    文书参军们虽然依旧忙碌,但眉宇间的凝重和紧张已渐渐化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高效运转的专注。


    陈曦坐镇中枢,处理着各类文书,协调着各方关系,神态一如既往的平静。


    大局,已定。


    他端起阿福新沏的热茶,氤氲的雾气模糊了他深邃的眼眸。


    接下来,便是耐心等待,等待前线捷报,等待这场国运之战的最终结果。


    而他,已为这场大战,扫清了后顾之忧,夯实了最坚实的基础。


    【叮!以雷霆手段慑服世家,旋即施以怀柔,给予出路,彻底稳定山东大局,保障东征后勤无忧。刚柔并济,深谋远虑,稳如泰山,深合稳健之道,稳健经验值+4000!】


    【当前稳健经验值:33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