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武将文脉!不卑不亢!
作品:《一秒一气血,从边关悍卒开始无敌!》 为首的是一老态龙钟的老将,
虽说已经老迈,但却依旧身材魁梧,甲胄明亮,照着寒光。
而若仔细观察,便会发现,他与黄云廷有几分相似。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当朝大将军,黄天忠!
而在黄天忠身后,还有两个小将。
一男一女。
男的黑袍黑甲,胯下更是一匹乌骓马,面容俊朗,文雅中透着几分杀气;
女的银甲白马,英姿飒爽,正是陈清河的熟人,燕飞雪。
见到他们三人,秦大人等一众官员不敢怠慢,连忙拱手见礼。
黄天忠见此,微微点头,并未下马的意思。
而在他身旁,那个身披黑甲的男子更是径直来到陈清河身旁,一枪指向陈清河,“你,就是陈清河,杀害我弟黄云廷的人?”
“嗯?!”
听到此人这般喝问,陈清河也不禁心神一凝。
关于黄云廷之事,已经基本告一段落。
而且他做的也十分隐秘。
可此人却不由分说,在众目睽睽之下,直接如此喝问。
来者不善!
特别是在那人这般喝问中,一股若有若无的气势已然向他压迫而来。
感受至此,陈清河更是面色微凝。
而就在他将要爆发煞气,抵抗这股气势压迫时,黄天忠终于发话道:“云天,不可造次。”
“是父亲大人!”
听到黄天忠这话,黄云天这才收敛气势,拱手答应下来。
而这时,黄天忠也向陈清河注视过来,“你就是那个陈清河,在塞北立下千人京观之人?”
“启禀大将军,正是在下。”
听到黄天忠这话,陈清河拱手一礼,不卑不亢道。
“你,很好!”
黄天忠闻言,注视陈清河许久,然后才凝声道。
而在随后,他并不再迟疑,“走!我们进城。”
如此说罢,他便直接催使战马,进入皇城之中。
见到这一幕,那些把守皇城的禁军也不敢阻拦,连忙让开一条路。
陈清河见此,也不禁心神微凝。
要知道,
他们为了进宫上殿,不仅没有骑马,甚至就连兵器也放在驿站了。
而这黄天忠父子却直接带兵骑马进入皇城,如此殊荣,已然远超过他对古代王朝的了解!
毕竟纵观前世历史,也唯有权倾朝野,独掌朝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才能这么做。
可据他了解,大夏皇朝虽说腐朽,但还不到腐朽到那种程度。
更别说在朝堂之上,还有文臣一脉与武官一脉分庭抗礼。
黄天忠还完全达不到那种地步!
可就算如此,他竟然还能如此。
“还有他们的名字,黄天忠,黄云天,如此犯忌讳的名字,看来这个世界也不能完全用前世王朝那般理解。”
陈清河眼底精芒微动,暗自沉吟着。
而且,
不仅是黄天忠父子,燕飞雪也是同样的待遇。
带兵骑马进入皇城之中。
只不过相对于黄天忠父子,她在进入皇城之前,还是向陈清河这边看了一眼,对陈清河点了点头。
陈清河见此,也是点了点头。
随后,燕飞雪也不再逗留,已然跟随黄天忠父子进入皇城之中。
而这一幕落到其他官员眼里,却让他们脸色无比阴沉。
那个秦大人更是拂袖冷哼一声,然后也径直进入皇城之中。
既然武官一脉的大将军已经进入皇城,那些武官一脉的人自然也不会继续逗留。
相比之下,那些留下来的却都是身形单薄,颇带文雅之气。
陈清河扫了一眼,“这些都是文臣一脉的,他们是在等杜宰相?”
念及至此,陈清河已然心中了然。
果不其然!
也就在黄天忠他们进去后不久,一个轿子便来到这里。
那些文臣见此,皆是不禁一喜,连忙拱手见礼:
“见过宰相大人!”
“杜师进来可安好?”
“……”
甚至一些熟稔的人直接上前,询问杜如晦的近况。
“好,一切安好,既然诸位都来了,我们便进去吧。”
相对于黄天忠,杜如晦却是语言温和,让人如沐春风。
只不过,他在如此说罢,轿子便被抬起,从始至终都没露面,颇有几分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觉。
面对杜如晦这般状态,那些文臣也没有一丝不悦,甚至是习以为常,恭敬的跟着轿子后面,准备跟随杜如晦一起进入宫门。
陈清河见此,不禁眼底精芒微动,“这个杜如晦,恐怕也不像表现那般亲切和蔼。”
毕竟对方能走到这一步,甚至与黄天忠分庭抗礼,只靠亲切和蔼,或者把持文脉,可远远不够!
既能走到这个位置,定然有其手段!
而且在他这般想着,那顶轿子已然来到他身旁。
然后竟停了下来。
一只苍老的手掀开轿帘,杜如晦的面容随之显露出来。
他面容苍老,须发皆白,双目深邃,宛若洞穿灵魂。
一身大紫官袍衬托着庄重,显得不怒自威!
那个镇北军见此,皆是连忙拱手行礼。
其中一个见到陈清河没有动静,还不禁戳了戳陈清河的手臂。
陈清河得到提醒,也立即反应过来。
“不必多礼,你就是陈清河,那个千人校尉?”
杜如晦目光落在陈清河身上,面容温和,宛若族中老祖在询问你是哪家小辈。
“不敢,在下正是陈清河。”
陈清河如实回答道。
“你小子不错啊,扬我国威,是个栋梁之才。”
听到陈清河的回答,杜如晦点了点头,颇带褒奖道。
“大人谬赞,这些不过是在下本职而已。”
陈清河并没有居功自傲,依旧是不卑不亢的回道。
而在这时,杜如晦却话锋一转,“不过堵门之事,你可莫要再做了,你现在只是个校尉,就敢堵一州牧的府门,若成了将军,岂不连老夫都无法出门了?”
他语气平和,却直击人心。
陈清河听闻此言,更是心神一凝。
之前他去“拜访”徐敬国的事,被杜如晦知道了。
要知道,
那可是半月前才发生的事,现在大雪封山,路途艰难,杜如晦竟能清晰知道远在北境的事,可见其势力遍布,手眼通天!
“不敢,当时在下只是想请徐大人吩咐些差事,由于时间紧迫,所以才有些冒犯。”
陈清河不敢迟疑,当即解释道。
面对陈清河的解释,杜如晦却并不在意,“不必与我解释,少年英杰,年轻气盛,容易冲动,可以理解,老夫也是过来人,并不怪你,只是想你提醒小心过盛必衰,强弓易折的道理。”
虽说言语平淡,但却依旧给陈清河一种若有若无的压迫力。
陈清河感应至此,更是心神一凝,“多谢大人提醒,在下记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