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十章 给你讲个故事吧!
作品:《穿越晚唐:从负债不良人开始》 三桌宴席上的菜都一样,都是大名鼎鼎的宫廷宴席,烧尾宴。每一席有58道菜。
山珍海味,蒸煮烤炸,极尽挑逗大家伙儿的味蕾。
宁真却越来越拘谨,觉得浑身不适。因为太后对他太好了。已替代老师给他夹菜。
“阿真,尝尝凤胎,这是天竺孔雀帝国特产。”太后夹过来一块黄澄澄煎炸食物,挺像切开的鸡蛋,过油炸了一遍。
宁真夹起来,尝了尝,就是煎蛋嘛。只不过,煎的是孔雀蛋。
“阿真,再尝尝这个,升平炙,用鹿舌做的。”
宁真尝了尝,和猪舌头差不多。
太后指着一盘制作精美的菜肴,直接让高朝世把盘子给端了过来,“尝尝这个,阿真,这个叫八仙盘。是用烧鹅做的。”
宁真一看,鹅骨已剔去,鹅肉摆成八仙的模样,惟妙惟肖。宁真不由得赞叹厨师的刀功,都不舍得破坏这份艺术美。
在太后的督促下,才依依不舍地夹了吕洞宾的腰,塞入口中细嚼。
嗯,还是鹅肉。
太后不断给他夹菜,周围人如高朝世、归叔夜母子、瘦弱的淑妃娘娘和偎依在她身边的三皇子,都笑眯眯看着他吃。
这让宁真更加不适,又不敢开口说自己想坐到老秦那一席。只是看着自己碗里堆起的菜肴发呆。
【区区词宗,不至于让大唐太后如此优待吧!就算对待亲孙子也不过如此了。】
高朝世看出了宁真的不适,微笑着朝太后打了个眼色。太后停止了夹菜,转头向归叔夜母子和淑妃母子劝菜。
高朝世缓缓道:“阿真,杂家给你讲个故事吧!”
讲故事?
宁真眨眨眼,“好啊,老师。”
“从哪里讲起呢?”高朝世仰头看着穹顶,长长尾指指甲轻敲桌面。
太后轻声道,“从三十年前,朱贼作乱讲起。”
“对,就从那时讲起。”高朝世笑道。
此时,小夷那桌的人都喝大了,满桌58盘名菜被抓得乱七八糟。小夷抢不过,一会儿瞪着这个,一会儿瞪着那个。
阳还真和游天一还恭恭敬敬敬献餐盘,军神和剑圣交流战阵心得太过投入,竟似将她忘了一般。
一个眸子如银,一个眸子如血。
酒气冲天。
小夷气呼呼地站起来,坐到了对面阳还真和游天一中间,享受着二人侍奉,这才怒气稍解。
老秦这桌喝多了,伪装的体面掉地上了,也懒得捡,放浪形骸地划起拳来。
太后这桌,所有人都在静静地听高朝世讲故事:
“三十年前,朱贼作乱,率领大军攻入长安。先皇带着皇室宗亲和朝廷重臣出走长安,当时咱家就在先皇身边陪侍。哪料到,中途队伍遭遇伏击,先皇和皇后失散。当时,咱家刚踏上修行路不久,功法尚未大成,唉,不然也不会发生此等事。”
“先皇忧急交加,染上重疾,驾崩。临终之际,叮嘱咱家,一定要找到皇后,等叛乱平复,将皇后送回宫。其后,咱家便四处去找皇后,一边找,一边修炼潜行术。期间……颇吃了苦头。”
高朝世回忆起当年遭遇的乱兵,大小战斗,明战暗战,多少次险些身陨。心中虽万般感慨,口中却一语带过。
“三年后,咱家才在河东道的一个村落找到了皇后,这时的皇后竟和普通农妇一样,做着农活,还经常吃不饱。咱家、咱家……那个心疼啊!”
高朝世呜咽,擦了擦眼泪。
【太后神情冷峻,眼眶却已微微发红。归母抓着太后的手,垂泪抽泣。】
宁真也不禁动容,同情地看了太后一眼。
“后来,咱家在那个村子开了间酒肆,一边雇人经营,一边侍奉皇后,一边出外打探消息。这才知道,先皇驾崩后不久,鱼天恩便拥立先皇的侄儿李漼为帝,神策军用了一年时间,平定叛乱。”
“咱家始终不忘先皇叮嘱,要送皇后回宫。可送皇后回宫,咱家要兵没兵,要权没权,只能拼命修炼。刚开始咱家想得很简单,杀了皇帝,换上先皇和皇后的嫡子不就行了?于是修行暗杀术。
“三年过去,咱家暗杀术有成。曾潜入皇宫三次行刺,但都被千牛卫和神策军挡下。咱家又去钻研大面积搏杀术。最好的法子,便是用毒。”
高朝世微笑。席间众人不寒而栗。
宁真叹息,原来老师的一身本事是这么来的。
“没想到,毒术一道,竟比潜行暗杀一道还要渊博精深,这一钻研便钻研了五年。终于功法大成。期间,咱家出外查探消息,这才知道,皇后的三个嫡子,二子三子均被李漼和毒后杀害,公主失踪,只剩长子相王被软禁在十六王宅。”
“咱家心知不能再等,便卖了酒肆,买了辆舒适的马车。咱家亲自驾车,载着太后直奔京城。那一夜,大雪,咱家驾着马车从春明门进入,鱼天恩驱动两万神策军挡路,嘿嘿,咱家也没和他客气,直接用毒,放倒了七千多。
“那是十八年前的事,那一晚大雪,咱家和神策军在春明门的一战,长安修行界称之为春明雪战。”
宁真和众人齐齐倒吸一口凉气。一人对抗千军万马只在传说中听说过,没想到还真有人能做到。
不由得现出崇拜之色。
本来他觉得剑圣师父比老师要高出几层楼,但现在不确定了。
高朝世脸上浮现淡淡傲色,“鱼天恩看到这阵势,不敢再拦,就回宫请示李漼和毒后。然后,李漼下旨,封皇后为太后,安置在远离皇城的兴庆宫。哪知道,这是稳军计而已,这边皇帝下旨安置我们,那边毒后便向相王下手了。”
“咱家和皇后住进兴庆宫第三天,才知道,便是在春明雪战那一晚,相王和王妃喜诞麟儿。那个孩子,在先皇孙辈里,排行第九。前面八个不是早夭,便是在朱贼作乱中失踪。”
“毒后造谣说那个孩子怀胎三个月就出生,必为妖异,诬陷太子妃行巫蛊之事,便派人用三尺白绫勒杀。他们还要扼杀那个孩子,但被一只狸猫紧紧护住。那狸猫是皇后早年养的神猫,早已通灵。”
“毒后借助国师之口,说猫抱子不详。其后传遍深宫。毒后让宫女将孩子连带神猫一起杀掉,扔出城外,幸好被咱家救下。”
宁真想起到长安的第一天,自己帮小乙赢了诗词大赛后,和王一夫去醉仙居喝酒,酒桌上便听过猫抱子的童谣。
没想到里面竟有这么深的渊源。
那首童谣只记得是个西域游商说的,叫什么名字早忘了,但童谣却深深印在脑海,只有短短几句,简单易记:
“猫抱子,羊生子
子不见子,子必见子
镜像双生非虚言
大唐安覆在一念。”
宁真听故事听得入迷,高朝世却不说了,心痒难耐,便问:“后来呢?”
“后来……杂家把这个孩子抱到了千里之外,太原府附近,一个叫盂县的小县城。”
“放到一户员外家门口。”
“那个员外,姓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