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北戎,赤牙部族!

作品:《横推妖魔乱世,修出个极阳道君

    自从突破三花聚顶后,凝练灵胎对于陈景行而言只是水到渠成罢了。


    若非刻意压制,半年前他便可以迈过这一步,但灵胎不会如现在这般凝实。


    现在的他距离真武也不过一步之遥。


    不过,如今的真武他已不放在眼中,除非归真级别的强手倒是要重视一二。


    归真归真,是谓将体内真炁再度凝练,相比于初入法天象地的高手,归真的实力完全取决于你能把真炁凝练到何种程度。


    ......


    转眼又是一年。


    如今的西秦边关,轮值不再都是边军,还有当年的淮西军,如今的银龙卫十万人马。


    轮休制度在四野边军推行,也好让这些离家的汉子有了回家的机会。


    边陲大帐中,韩青坐于下位,首位自然是如今的定国公薛从光。


    一军不可二帅,这也是陈景行的意思。


    韩青朝着薛从光拱了拱手,发自肺腑道:


    “定国公镇守边关多年,使得西秦未得侵占边关疆土,韩某实在佩服!”


    “职责所在罢了!”


    薛从光看得出来韩青并非是陈景行派来监视他的,而是担忧其军中士卒。


    这些军士虽然都是他自己训练出来的,但有些已经数年未曾归家,连粮饷也是微薄。


    自己再大的威望也有一天会消耗殆尽。


    好在这一年多来,粮饷逐渐补齐,轮休的边军也越来越多,可以明显察觉到大军的士气都提升了很多。


    “此次韩国公前来是陛下有何旨意?”


    “倒不是什么旨意,只是前些日子闭关的陛下突然传信,说西秦近些日子可能会有动作,故而让韩某亲自跑这一趟。”


    薛从光眉头缓缓皱起:


    “陛下此时传信,恐怕并非空穴来风啊!”


    韩青点头,补充道:


    “如今我朝初定,陛下的意思是暂停兵戈,收敛边军,当然若是西秦来犯,全由定国公做主。”


    “该是如此,只不过西秦若是敢强攻,恐怕是有所准备了。”


    如今,大夏百官对外界情况也非一无所知了。


    韩青也明白薛从光所说的有所准备是什么意思,语气肯定道: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大夏境内陛下独断,他们打不进来的!”


    ......


    相同的一幕也在北境发生着。


    北境并非指的是北州和宁州,而是向北靠近草原的地界统称为北境。


    大夏建立后,北境百姓回撤北部二州,施行屯兵制。


    此屯兵制非原先的屯兵制,军户也不再单独作为一个户籍,而是分主战兵与辅兵。


    主战兵十八万无需种地,而辅兵则需要完成运粮,种地,建造等等杂事。


    没办法,北境距离中原腹地还是太远了,一些军需粮草自己无法供给。


    至于雍州裕天关,陈景行交给了楚井和武国公后人一同镇守。


    此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要不是出了杨凯之那个意外,裕天关难以陷落。


    最后便是南方妖族,全由王端手下黑甲军与夷族大军镇守。


    从青玉送来的消息看,如今妖皇残废,南部妖庭彻底陷入内战阶段,他们自己已经分身乏术,没心思打南部二州的主意。


    当然,陈景行是很想主动出击的,但自己这个人皇效果只在大夏疆域内有极大威慑,出了国门效果将大大减弱。


    而且,如今的大夏的生产力太低,发动大的战事吸得还是百姓的血。


    也不知是不是大离气运吸得太猛,一开始的粮食产量真就与寻常凡人社会没什么区别。


    好在这两年的休养,稻谷等亩产量也在稳步提升,群山之中的灵植也显著增多。


    大夏这两年来也一直在修路,整治盗匪,升级工具,提高生产力,所有的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故而,陈景行的假身游走四方,到处考察,在哪里可以抢夺人口。


    靠着大夏人慢慢生,那起步都需要二十年。


    而陈景行的耐心只有五年!


    ......


    出了北境,入眼的先是一片荒原。


    此地名为驱马原,原本是北戎纵马的地方,但后来被大离靖武帝打了下来,纳入了版图,再后来又被北戎打了回去。


    北戎全称为北戎阿叔不王庭,阿叔不是北戎最大的部族,由他们统合各大部族,组建了如今的北戎。


    从驱马原向东北走靠经东海之滨,才逐渐能看到绿色。


    而位于东海之滨的部族名为赤牙部。


    听名字就知道这不是一个纯血的北戎部族。


    赤牙部一共五十多万人,也不像寻常的北戎部族那般靠着养牛羊马为生,而是靠着打鱼。


    而赤牙这个名字的由来,皆是因为此地盛产一种肉质鲜美的赤牙条鱼。


    驱马原的沙砾挂在陈景行的粗布短褐上,他拢了拢衣襟,将帽檐压得更低些。


    玄色披风早换成了寻常游商的麻布斗篷,全身上下值钱的可能只有挂在身后的长刀。


    越往东,咸腥气越重。


    道上也能看见几个人影了,隐约间已经能看到赤牙部的土坯墙。


    陈景行没往人更多的海边去,而是径直入了赤牙部族领地。


    不远处,两个赤着脚的汉子该是刚刚出海回来,正蹲在石头上剖鱼,手里的刀划开鱼腹,鲜红的内脏落入木盆之中。


    “南边那大夏,真像宁州商贾说的那般?” 年轻些的汉子甩了甩刀上的血,刀刃映着他焦黑的脸,“说官府不抢东西,还帮着修码头?”


    年长的啐了口带血丝的唾沫,将剖好的赤牙条鱼往竹匾里放:


    “商贾的话听一半就好。可再不好,总比北戎强。你看这鱼,宁州人给的价虽贱,换的盐够吃月余。北戎来的人呢?前日那收税的,看我筐里有两条大的条鱼,伸手就抢,说什么阿叔不王庭也要征渔税,凭什么?”


    “凭他们马多呗。”年轻汉子往地上啐了口,“咱们赤牙部族,没有马,刀不如他们的锋利,除了忍还能怎地?要是大夏能把南边的路清一清......”


    “清路?”年长的冷笑,“前些年大离的兵也来过,杀了几个北戎头目,可转脸就撤了。如今这世道,谁会为咱们这些靠海吃海的人费力气?”


    “阿爹说,今晚把这筐鱼腌了,等宁州商贾来,换些花布给我做新衣裳。”


    小姑娘的声音脆生生的,像滩涂上的贝壳。


    “别盼了。” 剖鱼的年轻汉子故意扬声道,“这几月不太平,上头说不定明日就来,十条鱼得缴三条,哪还有剩的换花布?”


    小姑娘一听,不满的噘着嘴跑远了,陈景行望着她的背影,脚步放慢,徐徐听着,又看了一眼赤牙部族的全部由土墙构建起来的院落,他都以为自己是入了大夏东海的某个渔村了!


    然而,汉子的话刚落,不远处的驱马原上烟尘四起,千人众马队驱马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