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一年!
作品:《横推妖魔乱世,修出个极阳道君》 月中,武国公调集精锐一万从陵州急行军直插雍州北部,以自身为诱饵,再分兵三万,配合一万精锐肃清东北西秦五万大军,速度之快让人瞠目结舌!
至此兵力优势翻转,后双方皆有高手出手阵前斗将,西秦大败,被打至裕天关南。
而西秦再派一名高手坐镇,双方陷入了僵持阶段。
江湖人皆称:姜还是老的辣!
与此同时,四王大军于陵州会战,宣乐王在惠王三万大军帮助下坚守不出,相持一月,最终誉王亲自出手结合八万大军结阵,毁州城护城大阵。
陵州城毁,宣乐王败逃。
他为什么能跑掉?
因为晋王出手暗算了誉王,誉王重伤,在军阵掩护中回撤望云郡。
最终陵州城落入晋王手中,虽然城池已经毁坏,但到底是陵州咽喉,终究能遏制誉王的兵锋。
但正当所有人都认为此战是晋王获胜之时,地处北境的宁王突然发兵五万,长驱直入兵临北州城下。
晋王变成了丧家之犬。
至此七月末,北方大势几乎已定,宁王占北境大半个北州与半个宁州,排除抵御北戎的大军,可调动大军达二十三万。
......
九月处的京府,秋阳正烈,街面上的石板被晒得发烫。
卖糖画的老汉刚支起摊子,就见西南方的天际突然暗了暗,像是被谁泼了碗淡粉的颜料。
“那是啥?”
挑着菜担的农妇抬手遮眼,指缝里漏出的光竟带着层胭脂色。
话音未落,整片天空好似突然活了。
原本淡蓝的天幕像是被打翻的染料缸,先是浅粉漫过云层,跟着是月白、靛青、金紫......七色云霞层层叠叠涌来,边缘处泛着细碎的金芒,像是有无数碎星粘在云边上,将京府的飞檐、城墙、甚至街角的老槐树都染得五光十色。
云霞在天顶盘桓了整整一个时辰,直到日头西斜,才像潮水般慢慢褪下。
最后一缕金芒掠过皇城角楼时,整座京府还浸在淡淡的霞光里,连石板缝里的青苔都泛着微光。
百姓们跪在地上没敢动,望着天空渐渐变回淡蓝,眼里的震惊还没散去。
永宁帝最终没有随靖武帝的意思返回皇甫氏族,于皇宫凝聚所剩不多的气运踏入真武境。
他一心想要恢复大离往日荣光,殊不知这种行为只会加速大离的灭亡!
然而,永宁帝的震撼未结束,月末平西侯与西秦边关斩西秦国柱入真武。
彩云照耀八百里,即便处于岳州的百姓都看到了那辉宏无比的彩光。
西秦赵氏皇族吓尿了,连忙调回裕天关大军,与边关陈兵五十万,由西秦皇帝亲自坐镇。
但突破真武的平西侯却没有动静,既不进攻,也不撤兵。
聪明人知道平西侯是什么意思——他不想插手大离之事,但也不允许西秦插手。
与此同时,誉王尝试扣关岳州,损兵万余,连岳州的边都未摸到,被打到怀疑人生。
十月中,誉王突然对雍州发难,为大离效忠百年的武国公最终死于阵前,死于大离皇甫氏族手中。
天下悲呼!
雍州信王独木难支,被誉王生擒关押入王府。
十二月中,中原三王突然宣布联合,就连晋王与誉王都握手言和。
因为他们感受到了来自永宁帝、宁王以及安静了快一年的陈景行的压力。
至此,四方大势已成。
宁王佣兵近三十万,坐镇北境、大半个北州与半个宁州。
永宁帝手握两府,一半澜州和另一半宁州。
三王分割大半个西部中原,佣兵三十万,与宁王相当。
而最后的陈景行独掌三州之地。
至于这一年时间里,陈景行大半时间都在闭关,假身除了镇守三边的,还有一尊假身披了个马甲在中原江湖开宗立派,名为日月圣教,自号道炁真人,已有一统中原南部江湖的趋势。
三州之地则是在陈景行给出的框架下快速发展。
岳州彻底进入陈景行掌控,云州名声恢复,靠近双江郡附近郡县甚至有取代渠江商业运输中心的趋势。
而夷州,陈景行并未过多插手,也无需插手。
百姓安居乐业,官吏各司其职。
......
澜州谷风郡的明山,自来以险峻闻名。
主峰孤悬如剑,半山腰却别有一片开阔平地,此刻已被黑压压的人群填满。
日头刚过午时,忽闻三声擂鼓,震得满山松涛翻滚。
平地四周的峭壁上,忽然竖起数百面黑旗,旗上绣着一轮日与月,正是日月圣教的标志。
黑旗猎猎作响,映得底下教徒们的黑衣愈发沉暗,头巾上的日月徽记在日头下闪闪发亮。
平台正北搭了座高台,台口悬着黄绸,绣的却是黑底红字的 “圣教” 二字。
台上设着七张紫檀木椅,居中一张铺着白虎皮,椅上坐着个面如冠玉的中年道人,头戴紫金冠,身穿八卦紫绶仙衣,手持一把素白拂尘,正是日月圣教教主道炁真人。
此刻眼皮半阖,手指漫不经心地捻着拂尘,看似慵懒,周身却透着股慑人的威压。
台下两侧站着十二位长老,个个面沉如水。
再往下,是各分坛的香主、舵主,按方位排列得整整齐齐,足有数百人之多。
最外围的是普通教徒,多是精壮汉子,也有不少劲装女子,人人手按兵刃,目光灼灼地望着高台,大气也不敢出。
忽有个白面无须的中年人踏上台,尖声道:
“吉时到,请教主训话!”
道炁真人缓缓睁眼,目光扫过台下,似有实质般让前排教徒齐齐低头。
他尚未开口,台下忽有一人振臂高呼:
“日月圣教,攻无不克!”
霎时间,数百教徒齐齐举臂,声浪如潮般涌来:
“日月圣教,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喊罢,众人又转向道炁真人,眼神狂热如焚:
“道炁真人,文成武德!千秋万载,一统江湖!”
声浪一波高过一波,撞在峭壁上反弹回来,竟似有千军万马在山谷中呼应。
有几个新入教的少年面红耳赤,喊得嗓子都破了,却兀自挥着拳头,恨不得将满腔热血都吼出来。
道炁真人微微颔首,拂尘轻摆。
右使立刻尖声喝道:
“肃静!”
声浪戛然而止。
道炁真人这才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
“自圣教立教以来,江湖宵小屡犯我教境,正道伪君子更是视我等为眼中钉。今日聚于此地,便是要让天下知道明山在此,圣教在此!挡我者,杀无赦!”
“杀无赦!杀无赦!”
台下教徒再次狂呼。
日头渐渐西斜,将黑旗的影子拉得老长,与台上道炁真人的身影重叠在一起,竟似要将整座明山都罩在这日月暗影之下。
道炁真人望着这一幕满意一笑:
“原来当邪教头子是这种感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