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 偷鸡不成蚀把米

作品:《科举?老子儿孙满堂,遍布朝野

    宋远廷看了看困惑的孩子们,轻声解释道:


    “你们觉得陛下为何让我宋家自查?”宋远廷停顿一下,继续说道:


    “陛下就是为了看我们是否会求助晋王!


    若我们接受了晋王的帮助,那无论结果如何,在陛下心中,我宋家便彻底打上了晋王的烙印。


    日后一旦晋王失势,或是有任何的风吹草动,我宋家便是首当其冲!


    可倘若晋王因咱们不肯站队而从中作梗,陛下便会知道,我宋家是真正的纯臣。


    如此,才能真正保住宋家满门!”


    儿女们闻言都了然的点点头。


    宋远廷会心一笑,最后深吸一口气,斩钉截铁道:


    “传令下去!动用一切可动用的资源,但绝不可借用晋王势力。


    从王轩近日饮食以及接触的人开始查起。


    还有王府下人们的背景,特别是那个举报的丫鬟,都要一一查过。


    另外,查一查近来有没有燕王的人与王府人接触过。”


    “父亲,你的意思是……是燕王干的?可那王轩不是燕党的重要人物吗?”


    宋远廷摇摇头:“我也不敢断定。但总觉得这件事透着古怪。


    晋王不傻,此时动手并不明智。


    但如果是燕王的话,似乎就说得通了。


    断尾求生,同时还能反将一军,不失为一个好谋划。”


    宋远廷的分析大家都觉得很有道理,事不宜迟,得赶紧着手查案,以免燕王销毁证据。


    宋家查案,不同于官府查案的条条框框,宋家动用的是更为灵活的力量。


    三郎率先发力,他庞大的商业网络此刻成了最佳情报源。


    通过各路商队、掌柜、乃至往来驿卒,三郎很快便勾勒出王府近期的物资采购清单和人员流动情况。


    同时,他重金悬赏,寻找任何关于那个指证丫鬟,翠儿的背景信息。


    二郎则利用在京营的职权和萧煜在军中人脉,暗中调查近期是否有异常人员或物资从边关流入京城。


    至于四娘,她闭门谢客,将自己反锁在药房中。


    强忍着委屈与压力,凭借过人的记忆力,将当日为王轩诊脉的每一个细节、所开药方的每一味药材及其分量都一一记录下来。


    她反复推敲,并与父亲商讨,最终确认自己的方子绝无问题。


    那么……问题必然出在药材本身或煎煮的过程中。


    五郎、六郎带着可靠的家丁,日夜轮班,暗中监视王府以及那个丫鬟翠儿的家人,寻找任何可疑的接触。


    还有赵栓柱,他虽官阶低微,却利用职务之便,查阅了近期的京城户籍变动和一些底层官吏的档案,寻找可能被收买或安插的线索。


    功夫不负有心人。数日后,几条关键线索逐渐浮出水面:


    三郎的人查到,翠儿有个嗜赌成性的哥哥,最近突然还清了大笔赌债,还在城外买了一处小田产。资金来源不明。


    二郎从一位西域回来的客商处得知,近期黑市上流通着一种来自极西之地的罕见毒药,名为“寂心散”。


    无色无味,入水即溶,中毒者症状与心疾发作极其相似。


    五郎的人在监视时发现,翠儿曾偷偷与一个面生的货郎接触过。


    而那货郎的行踪,最终指向了城南的一处宅院。


    所有的线索被宋远廷一一串联起来,果然,他们都指向了同一个方向,燕王!


    宋远廷当机立断,让二郎直接以协助京畿防务为由,调兵控制了那间货郎所以住的宅院。


    果然在里面搜出了尚未用完的“寂心散”。


    由于二郎到得及时,恰好抓住了试图灭口翠儿哥哥的燕王府死士!


    至此,人赃并获!铁证如山!


    宋远廷将所有证据、证人口供以及四娘详细的药理分析,整理成一份证据链完整的奏章,直接呈送御前。


    只不过整个奏章中,一句也没有提到燕王。


    涉及案件的最大黑手就只是一个与王轩素有仇怨的燕王手下而已。


    这也是宋远廷的聪明之处。有了这份证据,皇帝便有选择的余地。


    他可以就此结案,也可以继续追究。


    而宋家也没有表现出要趁机拉踩燕王的意思。如此这般,也是变相地向皇帝表明了决心。


    只不过,看到奏报的皇帝心情可不怎么愉悦。


    他欣慰宋家的懂事,却也恼火燕王的愚蠢。


    他实在没想到,自己这个蠢儿子竟然蠢得如此猖狂,甚至不惜毒杀朝廷重臣来挑起事端!


    可即便如此,事情最终还是以燕王御下不严而告终。


    皇帝厚葬了王轩,抚恤了家属。


    还亲赐宋家四娘“妙手仁心”的御匾,褒奖她仁心仁术,是大渝实至名归的女神医。


    真相大白后,宋家在京中的声名更旺。本以为事情就此结束了,可敏锐的六郎却带回来一个消息。


    六郎注意到,自打王轩死后,礼部左侍郎窦明之活动频繁。


    他四处奔走,显然是想趁机坐上尚书之位。而此人,正是铁杆的燕王党!


    宋远廷闻言轻笑:“难怪燕王舍得王轩去死。原来是早就找好替补了。


    这个窦明之……他想上位?咱们便让他永远也上不去!”


    宋远廷并未让儿子们直接在朝堂上攻击窦明之,反而是利用了宋家商业上的人脉资源。


    宋远廷命人暗中大量收购京城及周边地区的纸张、印墨和礼仪用品。


    时值年终祭祀,这些东西都是礼部的必需品。


    窦明之代理礼部事物后,却忽然发现,这些必需品的采购价格竟然飞涨起来。


    可若是不进行采购,一些仪式筹备便会因物资短缺而受阻。


    窦明之想了想,左右就是多了些银钱,也没什么大碍。只要不影响年终祭祀,其他都是小事。


    然而窦明之并未想到,就是他以为的小事最终让他与尚书之位无缘。


    户部有人当朝弹劾,指明窦明之自代理礼部事物以来,花销比先前长了五倍还多。


    那官员虽未明说,却一直暗讽窦明之中饱私囊,是个贪腐的蛀虫。


    窦明之心理冤啊,奈何皇帝本就因王轩之死对燕王党不满,此刻见窦明之连基本的后勤事务都处理不好,还惹来非议,顿时对他印象更坏。


    最终,在皇帝的权衡下,礼部尚书一职并未落入窦明之手中,而是由一位资历较老,性格中庸,既非燕王也非晋王派的户部侍郎暂代。


    至此,燕王党试图控制礼部的图谋,彻底落空。


    当真是丢了西瓜也没捡着芝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