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二郎拜师

作品:《科举?老子儿孙满堂,遍布朝野

    二郎进入内殿,行跪拜礼:“臣宋明信见过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帝摆摆手,和颜悦色的说道:“此处没有外人,起来吧。”


    二郎缓缓起身,垂手站在内殿中央,等待着皇帝问话。


    “明信啊,蒋将军说今日是你指出了岩罕的弱点,他才能一击制胜。可有此事?”


    二郎低着头,恭恭敬敬的回道:“回陛下的话,臣只是提醒了蒋将军一点儿微不足道的小事。


    最终能够力压岩罕,还是蒋将军实力超然之功。”


    皇帝的目光再次落在二郎身上。


    要说宋家这四个儿子,二郎原本是最不起眼的。


    论学识,他比不上家中其他三个兄弟。


    论起聪慧与远见,更是比不上宋明仁。


    可今日皇帝却发现这小子的过人之处。


    宋明信,不争不抢,却有旁人无法企及的洞察力。


    从琼林宴他品评怡宁郡主的画作到今日他发现岩罕的命门,都足以说明这一点。


    不仅如此,宋明信还不好大喜功。他虽发现岩罕的弱点,却心甘情愿将功劳拱手送给蒋辉。


    这在朝中可是极其罕见的。


    皇帝想了想,片刻后开口问道:“朕问你,既然你都发现了岩罕的命门所在,为何不自己请缨,来比这第三场?


    你的哥哥和两个弟弟都在比试中有惊人的发挥,你难道不想也显露锋芒?”


    二郎闻言,忙躬身施礼回答道:“回陛下的话,臣的兄弟们也并非张扬之人。


    只是今日三邦来使屡次挑衅,只要是大渝子民都有责任煞一煞他们的威风。


    此事与显露锋芒没有关系。臣的兄弟在比试中有所表现与臣未敢请缨,都是出自同样的目的。


    他们用自己的能力捍卫大渝的尊严。而臣虽知岩罕命门,却无百分之百的胜算。


    臣不敢赌,个人的荣辱与国家的尊严相比,臣能否崭露头角实在太微不足道了。”


    皇帝闻言赞许的点点头,而后又问道:


    “你既然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发现岩罕的命门,说明你在武学之道应该有所造诣才是。


    怎么?是真的打不过?”


    二郎犹豫片刻,然后才如实答道:“臣喜武,但自幼长在村中并没有机会学习。


    这两年会些骑射与拳脚功夫还是父亲见臣实在喜欢,私下寻了几位师傅教了些皮毛罢了。


    和梁将军那样的高手相比,臣这点儿本事实在不够看。


    故而即便有心为我大渝争光,却也不敢擅自行事。”


    皇帝点点头:“原来如此。但你能看出岩罕的命门,这一点便足以证明你在武术一道是有天赋的。


    这样吧,我看梁将军对你也是颇为欣赏。你带着朕的旨意去寻他。


    让他收你做个弟子,如此既全了你醉心武艺的心思。也全了他今日对你的感激之情。”


    二郎闻言忍不住有些激动。他猛地抬头对上皇帝的眼睛,本能的反问了句:


    “真的吗?”


    皇帝微微一笑:“君无戏言。去吧,找你师父去吧!”


    二郎怀揣着皇帝的旨意,内心既激动又忐忑,一路寻到了梁辉在京中的府邸。


    侍卫通报后,梁辉亲自迎了出来。他刚受封赏,脸上犹带红光,见到二郎,更是笑容满面,一把拉住他的手臂:


    “宋参军!正想着该如何寻你道谢,你倒先来了!快请进!”


    进入厅堂,二郎并未立刻宣旨,而是先行了晚辈之礼:


    “梁将军,今日赛场之上,晚辈孟浪,妄加指点,还望将军勿怪。”


    梁辉哈哈大笑,声若洪钟:“怪罪?我感激你还来不及!


    若非你那一言,梁某今日胜负难料,甚至可能折损国威。


    你那指点,简直就是神来之笔!快坐下,跟我说说,你究竟是如何看破那岩罕命门的?


    我观察良久,也只觉其招式诡异,难寻破绽。”


    二郎依言坐下,谦逊道:“将军过誉了。晚辈并非眼光独到,只是自幼观察力尚可。


    那岩罕出手时,攻势虽猛,但每次发力,左肋三寸处的肌肉总会有一丝极细微且不自然的紧绷。


    且他下意识地会对那一侧多有防护,虽极其隐蔽,但次数多了,便让晚辈心生疑虑。


    猜测那处或许是他练功的罩门所在。晚辈也只是赌一把,万幸猜中了。”


    梁辉听得目光炯炯,连连赞叹:“好!好一个观察入微!


    这绝非寻常人所能及。战场之上,瞬息万变,往往决胜就在这细微之间。


    宋参军,你这份洞察力,实乃天赋异禀!”


    二郎闻言憨憨一笑,而后才站起身,恭敬地说道:


    “梁将军,陛下有口谕。”


    梁辉连忙起身,恭敬施礼。


    二郎按着皇帝的原话说了一遍。


    听完口谕,梁辉的脸上顿时露出惊喜,看向二郎的眼神更是充满了欣赏与喜悦:


    “陛下竟有此意?妙极!妙极啊!宋参军,不,明信,我梁辉是个粗人,不懂那些弯弯绕绕。


    我只问你,你可愿随我习武?虽不敢说能让你成为天下第一,但将你这一身天赋潜力激发出来,成为国之栋梁,我梁辉必倾囊相授!”


    二郎闻言,心中激动,立刻一掀衣摆,跪倒在地:


    “弟子宋明信,拜见师父!弟子愿学!”


    “好!快起来!”梁辉大喜,上前用力扶起二郎,大手拍着他的肩膀,感受了一下他的筋骨,眼中精光更盛:


    “光是听说还不够,来,让为师试试你的根底如何!”


    说罢,梁辉并未动用真气,只是随手一拳,似慢实快地向二郎肩头击来,意在试探其反应与身体素质。


    二郎猝不及防,但身体却仿佛自有意识般,在那拳风及体的瞬间,下意识地一个侧身卸力,虽然略显仓促,脚步却稳住了。


    “咦?”梁辉轻咦一声,再次变招,化拳为掌,轻飘飘地拂向二郎手腕。


    这一次,二郎凝神应对,竟勉强看清了来势,手腕一翻,试图格挡。


    虽然速度力量远不及梁辉,被轻轻荡开,但那反应速度和身体协调性,已远超常人。


    梁辉停下手,脸上已满是遏制不住的笑容:


    “好!果然是好苗子!反应迅捷,身体协调,底子虽薄,却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


    陛下圣明,给我送来了一个宝贝徒弟!哈哈哈哈哈!”


    他笑声洪亮,充满了发现良才的喜悦:


    “明信,你且回去准备,待此番各国使团离去,你便随我回营,为师定好生教导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