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不争气咋样都不争气

作品:《小辉的名义从光明区开始

    陈小辉听着孙海洋的讲述,从桌上拿起烟自顾自点燃吐了个烟圈,而后顺手散给了孙海洋一根。


    孙海洋继续介绍道:“根据我的了解,教育系统的腐败是最为严重的,因为存在很多的乡村小学,现在的人又不愿意吃苦。”


    “这个田建强,甚至在教育系统自创了一套教职工调动的明码标价。”


    “从乡村到镇,三千到五千,从山区乡镇到交通方便的乡镇,三千到五千,镇到县城五千到一万块钱,保持现单位不变两千到三千,并且只管一年的时间。”


    “至于后边会不会调整,得看想去他们单位的人多不多。”


    “在全县近三千名中小学教师里,几乎已经是不公开的秘密。”


    陈小辉开口道:“之前你既然知道,那么你之前就没一点改变?”


    孙海洋介绍的开口道:“田立信从县委副书记开始,在恒盛县干了十多年的时间,我这才到恒盛县一年多的时间。”


    “这个各局垂直管理的内部人事调整,县政府也插手不了,教育局自己发文盖个章就办了。”


    陈小辉也不想听这么多废话,很是直接的开口道:“说说你对恒盛县的发展规划吧。”


    孙海洋没想到陈小辉的转折如此之快,组织着需要开口道:“这段时间我也了解了市里的产业布局,我认为还是作为市里的工业园区配套产业,同时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深耕农业。”


    “大力发展辖区内的苹果等高经济附加值农业,扶持畜牧业发展。”


    陈小辉询问的开口道:“高附加值的农业发展?这个我倒是没看到,我看到的是你们大面积的砍伐果树等高附加值农业,返璞归真的从事玉米种植?”


    “为什么放弃果树种玉米等粮食作物?归根到底县里的气象部门不作为,连续五年大面积的冰雹,果树投资能达到50%以上,一场冰雹下来血本无归。”


    “而粮食,虽然收入少,但是抗灾能力强一些,受灾只是减产而不至于亏本。”


    “但是我听说你们县有的区域可是风调雨顺啊,高炮、火箭作业别的地区听不到,哪里框框的往天上打。”


    孙海洋擦着脑门上的汗开口道:“这个是我要给您汇报的,省里把劳改农场搬离之后,原农场2.5万亩耕地全部交还给了县里。”


    “土地由部分县里各级干部或者亲属联合承包了,我上任之后也了解到了这个情况,想调整改变,但是顾及到影响过大就一直没有动。”


    “然后蛋糕就这么被各位吞进肚子,2.5万亩平整的大面积整块耕地,按我市的人均耕地,这是近两万人的土地份额。”


    “孙县长啊,眼光放长远,每个地区有每个地区的独到发展之路,你们那现阶段最大的优点是什么你知道吧?”


    “京西市到你们那就一个多小时,夏季平均温度比市里低七八度,而你们的森林公园周边平均温度更低,那么夏季避暑项目能不能开发?”


    “倚靠着红色旅游项目,搞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能不能搞?再大胆一点,在教育基地旁边搞出一个大的经营性靶场,收费按经营性靶场半价收费,适当的赚一点。”


    “还怕吸引不来游客?”


    “你们县的各项资源,在全市可以说是最好的了,森林覆盖面积近60%,煤、石油、天然气都有,并且储量还都不小。”


    “除了挖煤别的一点儿没开发。”


    “再说到上级扶持,你们有着自己的金字招牌,革命时期有几个老领导在你们县工作多年,他们的家属都来过吧,你们县找他们要什么?”


    “眼皮子浅的只会要点扶贫资金,要资金你们倒是开大口啊,几千万的至于张口?”


    “要来钱去哪儿了,省市不敢占一分一毫的钱你们贪了一大半。”


    “并且现在还是国家级贫困县,你们感觉丢人不丢人?是要的饭吃起来香?”


    张海洋表态的开口道:“我回去就调整经济发展方案,一定按您的方针政策做出新的发展规划出来,合理的利用各项资源。”


    “嗯,谈话内容暂时保密,回去盯着点让那个教师分流方案尽快落地。”陈小辉指示的开口说道。


    陈小辉对他孙海洋的总结,眼皮子浅,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要每年的进步超过平均线,那就皆大欢喜的干部。


    同时根本原因陈小辉也看的明白,他的职务和年龄没有奋斗的奔头了。


    五十三岁的挂着二级巡视员待遇的县长。


    这还怎么奋斗?奋斗什么?再奋斗到退休也高不过副厅的退休待遇。


    就是原地立刻升县委书记,任期到换届时就57了,升不了副市长。


    这种人在陈小辉看来就是压根没法用,指望敲打改变他们,那是只能改变一时,就像找工人干活儿,把工资提前支付了肯定磨洋工。


    论干事儿,还是得有奔头的年轻干部。


    陈小辉想了想,晚上约常正平吃饭,沟通一下部分区县干部的轮换问题。


    常正平答应的很快,直接开口邀请陈小辉去他家里吃饭。


    常正平对陈小辉的意见很认可,不过还是解释的说道:“因为恒盛县的特殊原因,近几年哪里的干部都采用高配,同时因为距离市区远,也就诞生了二级巡视员担任县领导。”


    “现在看来也不合适,年龄和职务的确影响事业心,你说一下你的方案吧。”


    “嗯,我认为调任梅晓歌担任恒盛县县委书记吧,年轻人有干劲,在田立信拿下以后由他接任吧。”


    “至于孙海洋,既然没闯进,一个县同时调整两任也不合适,给梅晓歌做好辅助工作吧。”


    “九原县的曹立新,整天正事儿不干,带着县里待在县宾馆研究床翻身响不响,毛巾掉不掉毛,枕头要不要用荞麦皮的……”


    “这样的干部担任县领导领导一地经济发展不合适,反倒是搞接待保障倒是正好对口,我认为就由他来市里担任接待处长吧。”


    “至于接任干部的市里考虑吧,县长的话虽然表现还不错,但是不符合异地调任流程,先调整曹立新再考虑县长调任外县担任一把手。”


    ……


    陈小辉介绍完,常正平对这些没有意见,和陈小辉讨论了相关联的干部任命。


    陈小辉提的并不多,给常正平留了很大的发挥余地,常正平也顺势提了几个干部。


    并且在陈小辉能看出来,常正平是按着陈小辉的原则,人选都是干净的能干事儿、肯干事儿的年轻干部。


    调整一个人,底下就是一连串人的调整,俩人也只是调整了大的框架,至于其他的,肯定是组织部来填充了。


    虽然县委书记和县长是省管干部。


    但是市里有建议权的,市常委会讨论研究之后向省里推荐,省委批准后任命生效,大部分省份的县长只需要在省委组织部备案。


    并且推荐99.999%的直接同意,本市提拔的基本都是这样的任命程序。


    除非是省里下放,那是由省里直接任命。


    不是说县委书记和县长是省管干部,市里就管不了他们的任免。


    就是非常委的普通副厅级干部,除了省里直接任命外,也可以市里推荐。


    区别就是任命文件里:批准某某某担任什么什么职务,决定任命某某担任什么职务。


    名义里祁同伟上位副省长,在汉东省常委会讨论,就是想走推荐任命程序。


    看不清楚形势的自己找不自在,或者说拿祁同伟的任命试探沙瑞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