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国营厂矿的采购订单?
作品:《重生90:从倒爷开始当首富》 “没关系,有什么拿什么,我先看看。”赵副主任的语气不容拒绝,他看了一眼那些仓库,又补充了一句,“对了,我看你们这几个仓库条件也太简陋了,山货娇贵,这么存放可不行。县社在镇上有几个标准的储备仓库,可以暂时借给你们用用嘛,租金好商量。”
图穷匕见!
不仅想查账,还想把囤积的山货控制到自己手里!
陈思港的心沉到了谷底。刚送走了何永寿这头狼,又来了赵副主任这只笑面虎!王晓苑的担忧没错,盯着供销社这块肥肉的人,太多了!
就在陈思港骑虎难下、不知如何应对之时,一个清冷的声音再次从人群外响起:
“赵副主任真是体贴入微,连仓库都给我们准备好了。”
只见王晓苑不知何时又出现了。她今天换了一身更显干练的西装套裙,长发盘起,脸上带着淡淡的、却极具压迫感的笑容,缓步走来。她身后跟着刘磊,刘磊手里抱着一个厚厚的文件袋。
“小王经理?你来得正好。”赵副主任看到王晓苑,脸上的笑容自然了一些,但眼神深处闪过一丝忌惮。他知道这位厂长千金的背景不简单。
“赵主任要查我们的收购账目?”王晓苑走到近前,目光平静地看着赵副主任。
“啊,例行公事,例行公事嘛。”赵副主任打着哈哈。
“应该的。”王晓苑出人意料地点了点头,从刘磊手里接过那个文件袋,直接递了过去,“这是我们从开始筹备到现在,所有的资金往来账目、收购合同、品质检测报告,以及未来三个月的销售预算和利润预估。请赵主任过目。”
她如此干脆利落,反而让赵副主任愣住了。他接过沉甸甸的文件袋,有些不知所措。
王晓苑却不给他反应的时间,继续道:“至于县社的仓库,多谢赵主任好意。不过我们已经和镇上的粮管所谈好了,租用他们的旧粮仓,地方大,通风好,关键是……便宜。就不给县社添麻烦了。”
她的话,句句客气,却句句带着软钉子,把赵副主任的意图堵得死死的。
赵副主任脸色有些难看,拿着那份文件袋,翻也不是,不翻也不是。他本来想敲打一下,捞点好处,没想到王晓苑准备得如此充分,态度又如此强硬。
“呵呵,小王经理做事,果然周到。”赵副主任干笑两声,只好就坡下驴,“既然你们都有规划,那我也就放心了。账目我带回去慢慢看,有什么问题再沟通。”
他实在不想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去查那份明显无懈可击的账,那等于自取其辱。
“赵主任慢走。”王晓苑微微颔首,姿态做得十足,却丝毫没有挽留的意思。
赵副主任憋着一肚子火,狠狠瞪了张主任一眼,转身灰溜溜地走了。
看着县社的小汽车离开,陈思港才长长松了口气,后背已经被冷汗湿透。他又一次见识到了王晓苑的手腕和能量。
“以后遇到这种事,直接推给我。”王晓苑转向陈思港,语气平淡,“你的任务是生产和采购,这种官面上的应酬和扯皮,我来处理。”
“谢谢王经理。”陈思港真心实意地道谢。
“谢就不必了。”王晓苑摆摆手,目光投向那几座堆满的仓库,眼神里闪烁着精明的光芒,“收购进行得怎么样?资金还够吗?”
陈思港立刻汇报了进展和资金缺口。
王晓苑听完,沉吟片刻:“钱不是问题,我明天让刘磊再送一笔过来。但是,陈思港,光是囤货还不够。我们必须让这些东西,尽快变成流动资金。”
她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我收到消息,市里的几大国营厂矿,下个月要搞劳保用品和福利采购。这是一个机会!我们必须拿下至少一家的山货供应合同!”
国营厂矿的采购订单?
王晓苑的话像一块巨石投入陈思港的心湖,激起惊涛骇浪。那可是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庞然大物,是无数供应商挤破头都想钻进去的金饽饽!门槛高,关系硬,规矩多。就凭他们这个刚刚从泥坑里爬出来、靠着走街串巷卖酱菜的乡镇作坊,想去啃这种硬骨头?
陈思港的第一反应是:“这……可能吗?我们连人家的门朝哪开都不知道。”
“门朝哪开,去找就知道了。”王晓苑的语气没有丝毫动摇,仿佛在说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市机械厂,下个月十五号,后勤科负责今年的职工福利采购,主要是干菜、调味品和一部分罐头。这是我们第一个目标。”
她连具体厂家、时间、负责部门都摸清楚了!陈思港再次感受到了这位厂长千金可怕的信息搜集能力和行动力。
“但是……我们拿什么去跟人家谈?就凭这些蕨菜笋干?”陈思港看着仓库里的山货,心里实在没底。这些东西在乡下是宝贝,但在城里那些见多识广的采购科干部眼里,恐怕就是上不了台面的土特产。
“不然呢?”王晓苑挑眉,“难道你现在能变出鱼翅鲍鱼?就是要打‘土特产’这张牌!但要打出不一样的花样!”
她走到一筐品相最好的蕨菜干前,抓起一把:“品相要最好!包装要改进!不能再用麻袋散装!去找人定制一批干净的小纸袋,每袋装半斤,封口要严实,贴上我们‘南山’的标签,写上生产日期和产地!”
她又指向笋干和野山椒:“还有!光卖原料附加值太低!让郑工立刻试验,用我们的酱菜工艺,把这些山货做成即食的风味小吃!香辣蕨菜干、五香笋丝、泡野山椒!弄几个小样品出来!要让那些采购科的人,能直接看到、尝到最终产品的效果!”
“另外,”王晓苑目光扫过陈思港洗得发白的旧褂子,“你准备一下,明天跟我去市里。见这些人,光靠嘴皮子不行,也得有点样子。刘磊,去镇上供销社,给他弄身像样的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