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一关了之
作品:《重生90:从倒爷开始当首富》 见了村长刘远旻,他陪着笑,递上了一支烟。“哥,你听说了吗?陈思港跑到东山村看得去了,你说咱都是本乡本土的,跑人家村里算怎么回事?”
刘远旻眼一瞪。“你还有脸说,喊涨价的时候,属你喊得起劲。”
刘德贵一脸的尴尬,“哥,那不觉得陈思港赚钱多吗?乡亲们不也想多赚几个钱吗?”
刘远旻语重心长地说道:“想赚钱没错,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能看人家赚钱,咱就没没由来地乱要价。”
“你那片旱田,一年也打不了几个粮食粒,一亩地给你三百块钱算不错了。”
“是是是。”刘德贵陪着笑,顺着刘远旻的话,呼天抢地地把自己数落了一顿,满意地离开了。
看着刘德贵离开的身影,刘远旻无奈地摇摇头。
“唉,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一个开了头,其余的刹不住。不到一天的功夫,便有五六家来找刘远旻,愿意降价把地租给陈思港。
刘远旻也终于决定得找刘宇谈谈,尽量把这么多的大棚建在自己村的地上,好歹也是他这个村长的功劳不是。
见到村长来了,陈思港很高兴,招呼刘远旻坐着,自己跑到厨房整了几个菜。
陈思港在厨房里备了一些罐头,有鱼罐头,有午餐肉,还有真空包装的肴鸡。
所以收拾一桌酒菜对他来说是简单轻松愉快的事情。
菜摆上,酒倒上,陈思港先开口了,“叔,正好你来了,我有件事想跟你说,村里的地价太高了,我去东村了一趟,那边好点。”
刘远旻说道:“大侄子,我去说了村民,他们还是会用原价。”
“那可要签字。”
听到陈思港这么说,刘远旻连连点头,“对对对,就得这么干。”
对他来说,协议也是陈思港跟村民的事,价钱高低跟自己也没关系,只要陈思港的大棚建在南山村,到时候电视台的记者来了,自己能被采访就行了。
……
今天是个晴天,气温也开始转暖。
南山村里,陈思港和每一户村民都签了一份协议,约定了自己承包土地的时间和价格,有了这个就不怕他们再坐地起价了。
眼看着到了中午,该吃饭回到自己的家门口,陈思港却意外地发现表姐于娜来了。
他显得有点局促,“姐,你怎么来了!”
于娜看着眼前焕然一新的宅子,吃惊地看着陈思港,“陈思港,这都是你弄的?”
“是啊姐,这不是村里说不好嘛,就弄了弄,姐中午这里吃饭吧!”
“陈思港你不要搞这么多,咱们两个吃不了多少,你这太丰盛了。”
陈思港嘿嘿一笑。“姐,你难得来一次,我怎么也得好好招待你一下。”
说着话,陈思港还拿出了一瓶酒晃了晃。
“姐,中午咱俩怎么也得喝一杯。”
于娜连连摆手。“不行不行,我不能喝,下午还要赶回去上班。”
好吧,不喝陈思港也不勉强。
但他给自己倒了一杯。
“姐,那你就喝水,咱们俩干一杯。”
两人两只酒杯轻轻碰在一起,此时的于娜心中百感交集。
她想不到陈思港居然几个月的时间脱胎换骨成了这个样子。
陈思港心中对这个表姐满满的都是感激,上次来的时候送自己的新衣服,成就了自己出去推销点心。
……
合作社里,潘亮显得一筹莫展。
改革的文件到底还是下来了。文件比他预想的还要彻底。
所有人的编制全部取消,实行自负盈亏的公司化运营。
公司化运营这说白了就是同工同酬,他们这些所谓的正式工没有了任何的优越感。
像晓红那样的临时工,如果继续留用的话,工资待遇也得有相应的调整。
当然这些对潘亮来说不是最重要。
对他而言最重要的自然是钱。
合作社每年都是亏损的。年终奖金各种福利,这些都是得靠上级的拨款。
现在,不但上级的拨款没有了,合作社每年还得向县里合作社交钱。
因为这楼房,里面的柜台甚至包括货物,所有的财物可都是算做上一级对他们的直接投资。
所以年底或多或少象征性的都得交一点上去。
潘亮知道单靠自己带着手下,这帮人想要扭亏为盈,简直是不可能的。没办法,他只能拿着这个文件来找领导崔俞滔。
崔俞滔听完了潘亮的诉说,脸上也现出了一丝的凝重。
合作社改制虽然涉及的人数不多,但是影响力巨大。
所以最好的办法当然是让合作社继续经营下去,而不是一关了之。
拿过文件,崔俞滔仔细的看了两遍,脸上最终露出了一丝喜悦之色。
“小潘啊,这上面不也给你们写了出路吗?你怕是没仔细看!”
一听说有出路,潘亮自然是欣喜异常。
“崔大哥,在哪呢?在哪呢?”
崔俞滔指着文件的最后部分,“你看这上面写的很清楚,鼓励吸引外部投资,扩大规模,实现多元化经营。”
一听这个潘亮脸扭曲的像苦瓜,“崔领导,您说我现在连外部投资都引不来,是哪搞多元化经营呢?”
崔俞滔没有答话,陷入了沉思。
潘亮说的是一个实际情况,外部来投资,县里都很难搞来,更别说他们镇上。
所以只能是把目光放在主城区。
而主城区有能力给合作社投资的,也只有崔长河的毛纺厂了。
“小潘啊,我觉得你可以去毛纺厂找老崔谈谈,他或许有兴趣。”
崔长河!
潘亮的眼前就是一亮,对呀,自己怎么把他给忘了。
合作社只需要投入几万块钱就能摆脱困境。
几万块钱对他潘亮来说是个不可逾越的天文数字,可是,对于崔长河的毛纺厂来说,那就是小菜一碟。
离开了镇组织,潘亮兴冲冲地赶往毛纺厂。
从镇组织顺马路一直往北,有个十几里地,路西边便是毛纺厂。
听说是潘亮来了,崔长河非常正式地在会议室接见了他。
听潘亮说完来意,他陷入了沉思。
许久之后他才抬起头说道。“潘经理,这件事不是三百五百的小事情,一下子几万块钱我也得跟下面人商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