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杯水车薪
作品:《重生90:从倒爷开始当首富》 潘亮的心里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他小心谨慎试探着问道:“方总,您说的该不会是那件事吧?”
方越点了点头:“是,大方针基本上定了,合作社要改制,不端公家饭碗了,到时候你们可就要自负盈亏了。”
“另外如果你们有谁不想干,就直接签个协议离开,补偿金的话具体政策还没出来。”
潘亮一下傻眼了。
“这,这改得也太彻底了吧,好歹给人留条活路呀。”
方越看了看他语重心长地说道:“小潘呀,当年在你刚来合作社的时候,你可是朝气蓬勃,充满了干劲,到主城区上这么多年,你呀懒了。”
“外头有工作人员,他们现在就要把你们的账目给审一下,你去安排吧。”
潘亮心情复杂地走了出来。失望写在他的脸上。
整个一下午他过得浑浑噩噩。
对他来说合作社的铁饭碗丢了,那简直就是丢了半条命啊。
谁也不知道改制以后自负盈亏到最后是个什么样的局面。
人最大的恐惧就是对未知的恐惧,所以这潘亮越想越是害怕。
晚上回到家里,马玉莲见他有些魂不守舍,关切地问道:“老潘呀,你是不是病了?要不要和你去卫生院看看?”
潘亮往椅子上一坐,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指着自己的胸口:“我呀,是心病。”
听到他这么说马玉莲反倒是笑了。
“老潘呀,你天天的是不是吃饱了?闲得咋还憋出心病来了。”
潘亮一瞪眼:“我这跟你说正事呢,我还吃饱了闲的,马上我就吃不上饭了。”
看他的神情并不像是开玩笑,马玉莲这才有些慌神了。
急忙放下手里的菜刀,在围裙上蹭了蹭手。
来到潘亮跟前:“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你咋了呀,这是?”
潘亮长长地叹息一声:“唉,人到中年,遭飞来横祸呀!”
“老潘你别吓我,有什么事儿你赶紧说好不好?”马玉莲被他这一惊一乍,弄得也心慌不已,说话也明显带起了颤音。
潘亮这才一边叹息,一边把合作社要改制的消息说了一遍。
马玉莲听完,整个人也呆住了。
“这改得也太彻底了吧,一下子就把饭碗砸没了。”
“唉,谁说不是呢,自负盈亏,别人不知道我还不知道吗?合作社哪年不亏,没有上面的拨款,工资恐怕都成问题呀。”
两人在这嘟嘟囔囔说了半晌,最后马玉莲提出了一个建议:“老潘呀,真要是到那一步,你不如跟我一块去农贸市场卖菜,我现在一天也能赚十几块钱呢。”
潘亮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不行不行,我一个合作社的经理,我去跟你摆摊卖菜不成,这绝对不成。”
这个晚上,潘亮饭都没吃,早早地就躺下了。
马玉莲提出来去摆摊卖菜,反倒是提醒了潘亮。
要是没有了自己合作社经理的身份,还能不能从陈思港那里拿到如此的优惠条件,他不敢保证。
所以趁着现在消息没有扩散出去,最起码先把马玉莲这头儿给安稳了。
哪怕自己真的不干了,好歹家里也有个收入来源。
……
经过一个通宵的奋战,陈思港把关于酱菜厂的报告写了出来。
至于番茄酱,他需要去考察机器设备,在没有合适的数据之前,他不敢随便写。
领导崔俞滔看完他关于酱菜厂的设计报告。再次感到了震撼,同时也让他感受到了陈思港的魄力。
按照陈思港的这份报告,酱菜场至少要占地二十亩,光腌菜池就设计了五十个。
除了腌菜池还设计了用瓦瓮,用瓷盆腌制的区域。
不同的菜品用不同的东西腌制,当然了价格也就区分出来了。
在报告中,陈思港还提出了要通过以点带面,通过建立一家酱菜厂,树立示范效应,带动更多的农户以家庭小作坊的方式,来进入到这个行业。
这种方式降低了行业进入的门槛,同时百姓又增加了收入,还能帮菜农解决卖菜难的问题。
从头到尾把报告仔细地看了两遍,崔俞滔迫不及待的把司机喊来,他要立刻赶往县城,向沈县领导报告。
这一路之上,崔俞滔和陈思港有把一些细节问题详细地讨论了一遍。
越说崔俞滔越是兴奋。
这不只是建一个酱菜厂的问题,也不只是为了解决农民卖菜难的问题,这简直就是要开发一个新的产业呀。
……
县城。
县组织大院。
沈浩见崔俞滔一脸喜色地进来,情绪也受到了他的感染:“老崔,看你的样子,是给我带来了好消息。”
崔俞滔笑着把陈思港的报告放到他的办公桌上。
“沈县领导还是您自己看吧。”
沈浩笑着打开报告,从头到尾看了一遍。
看完之后脸上的笑容消失了。
沈浩上前握手:“小陈同志呀,你又不是大姑娘,到我这来怎么还害羞了,去我办公室坐坐。”
跟着沈浩到了他的办公室,崔俞滔帮着给他倒了一杯水。
“小陈同志,你写的报告我看过了,非常的详实,而且你的报告也让我们开拓了思路呀,尤其是你提出来的,带动农民以家庭作坊的形式参与到这个产业中来,我觉得就提得非常好。”
“我们主城区蔬菜种植的规模越来越大,单靠这一个两个的酱菜厂肯定是杯水车薪。”
能够得到沈浩这么高的评价,陈思港也有些意外。
“沈县领导,您过奖了,还请多多指教才是!”
沈浩站起身来,在屋子里来回踱步:“酱菜场是必须要建的,没有酱菜厂的领头和示范,后面的农户怎么跟进呀?”
“这就像舞龙,没有龙头怎么舞呀?”
说道这,沈浩的表情变得严肃了许多。
“陈思港同志,你有没有估算过,这样一个酱菜厂,需要多大的资金?”
陈思港伸出自己的右手,叉开五指又翻了一下。
“至少也得这个数。”
一旁的崔俞滔有点急眼:“这一个项目就要十万,恐怕咱们。”
陈思港急忙解释道:“崔领导,这十万里面,很大一部分是要用来收购蔬菜和给工人们发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