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那以后我也做表哥的夏侯婴

作品:《被诬科举舞弊?一篇六国论惊天下

    “此人可是青史留名的车神。”陆临川调整了下坐姿,娓娓道来,“早年间,他不过是沛县县府一个管马驾车的差役。后来汉高祖刘邦在沛县起兵,见他驾车技艺精湛,便封为七大夫,专司车马……”


    李水生不由放慢车速,竖起耳朵听着。


    “楚汉相争时,夏侯婴为汉高祖驾车冲锋陷阵。”陆临川继续道,“彭城之战,汉军大败,追兵将至。夏侯婴驾车载着汉高祖与一双儿女,硬是从千军万马中杀出血路。车轮溅血,马鬃带箭,硬是保得汉高祖周全。”


    李水生听得入神,手上的动作都变慢了许多。


    “后来汉高祖定鼎天下,封他为汝阴侯。”陆临川轻拍车板,“太仆位列九卿,掌舆马畜牧。夏侯婴历经汉高祖、惠帝、吕后、文帝四朝,始终执掌此职……”


    李水生忽然开口道:“表哥是说,驾车也能有大出息?”


    “我是说,英雄不问出处。”陆临川笑了笑,“夏侯婴最初不过是个车夫,却凭着忠勇勤勉,终成开国功臣。你若有志气,未必不能像他一般建功立业。”


    李水生心潮澎湃,脱口而出:“那以后我也做表哥的夏侯婴!”


    陆临川一惊,连忙压低声音:“这种话大逆不道,可不能乱说!”


    你做我的夏侯婴,那我做什么?


    李水生赶紧捂住嘴巴。


    他犹豫片刻,终是鼓起勇气道:“表哥,我想习武……做大将军。”


    他的声音很朴实,却透着前所未有的坚定。


    陆临川仔细打量表弟。


    十六岁的少年身板结实,肩膀宽厚,黝黑的皮肤下肌肉线条分明,一看就是常年干农活练出来的好身板,是个习武的苗子。


    “好。”陆临川想了想,点头应允,“你身子骨结实,学武倒是合适。”


    如今,大虞内忧外患,各地天灾人祸,辽东女真又虎视眈眈。


    若真到了大厦将倾那地步,表弟习得一身武艺,将来或可领兵在外,自己则坐镇朝堂……


    一个大胆的计划在他脑海中渐渐成形。


    李水生见表哥答应得爽快,喜出望外:“谢谢表哥!”


    陆临川摆摆手:“一家人,说这些见外的话做什么。你以后出息了,我脸上也有光。”


    李水生嘿嘿直笑。


    陆临川想了想,又道:“择日不如撞日,我们先去选一把趁手的兵器……等我打听打听,再给你请个师父。”


    李水生眼睛一亮:“好!”


    “去城西的铁匠铺看看。”陆临川回忆着京城布局,“那边匠户集中,兵器铺子也多。”


    “好嘞!”李水生兴奋地应道,一抖缰绳,驴车转向西行。


    大虞京城的匠户多聚居城西。


    因靠近西山煤矿,取用燃料方便,铁匠铺也主要集中在西城的阜成门附近


    那一带街道狭窄,房屋低矮,终日炉火不熄,打铁声此起彼伏。


    虽不如其他地方富庶,南城繁华,却自有一番市井烟火气……


    车轮碾过青石板路,发出辘辘声响。


    不多时。


    二人驾车来到西城一处热闹的市集。


    街道两旁店铺林立。


    铁器铺、木匠铺、布庄、杂货铺鳞次栉比。


    行人摩肩接踵。


    空气中弥漫着铁器淬火的焦味、木屑的清香以及各种食物的香气。


    李水生小心地将驴车停在一家茶肆门前,拴好缰绳,从腰间摸出一小吊枚铜钱递给店小二:“劳烦照看驴车,喂些草料。”


    店小二接过铜钱,眉开眼笑:“客官放心,保管给您照料妥当。”


    两人汇入熙攘的人流。


    虽然金榜唱名那天进士游街,陆临川走在最前面,但当时他身着大红状元袍,与今日的便服截然不同,百姓们能认出他的不多,反倒落得清闲。


    大虞对民间兵器交易管制甚严。


    律法明文规定,民间买卖兵器必须登记姓名、年甲、籍贯、住址、形貌,购买超过三件兵器还需有司衙门开具文书许可。


    交易的兵器长度也有限制,以防民间私藏重武器。


    此外,私人若要售卖来历合法的武器,同样需要报备。


    陆临川身为朝廷命官,李水生也是有合法身份的良民,买一把防身兵器在法律上没有任何阻碍。


    “水生,你想用什么兵器?”陆临川问道。


    李水生挠了挠头:“我也不知道……表哥觉得什么合适?”


    陆临川略一思索,道:“刀法易学,入门最快,为百兵之胆,劈砍有力,攻守兼备……而枪棒弓剑则需要长期练习,不如先学刀。”


    李水生眼睛一亮:“那就听表哥的,用刀。”


    陆临川点头。


    两人沿着街道,一连问了好几家铁匠铺。


    各家铺子里陈列着各式兵器,从朴刀、腰刀到雁翎刀,种类繁多。


    市面上,最流行的是雁翎刀,价格普遍在三两银子左右……


    转过一个街角,忽见前方围着一群人。


    两名差役坐在不远处酒肆门口,时不时朝这边张望,似是防备骚乱。


    走近一看,原来是个中年汉子在卖刀。


    那是一把做工精良的雁翎刀,刀身修长,弧度优美。


    刀鞘以黑檀木为底,镶嵌银丝云纹,刀柄缠着暗红色丝绳,像是军中将领的佩刀。


    陆临川打量那卖刀汉子,见他身材魁梧,面容粗犷,手掌布满老茧,想必是个行伍出身的好汉……


    余光瞥见水生盯着那把刀,眼睛都直了,想开口却又不敢。


    陆临川心中已有计较,上前问道:“你这刀卖多少钱?”


    那汉子抬头看了他一眼,眼神平静,诚恳道:“十二两银子。”


    陆临川微微皱眉:“一把普通的雁翎刀也就三两银子,你这刀能有多好,敢卖十二两银子?”


    那汉子闻言,黝黑的脸上显出几分认真,小心翼翼地抽出刀身,寒光在阳光下闪烁。


    他介绍道:“我家是京营的世袭百户,这刀是祖上传下来的,杀过蒙古鞑子,也砍过东南倭寇,当年跟着太宗皇帝还北伐了好几次……公子请看,刀身用的是上好的镔铁,锻造时掺了乌兹钢,锋利无比。您看这刀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