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要种你自己回去种

作品:《被诬科举舞弊?一篇六国论惊天下

    殿试在即,必须全力以赴;《三国演义》的稿子也要找时间继续写;母亲和妹妹初来乍到,需要适应京城的生活;舅舅一家……


    正思索间,门外传来轻轻的脚步声。


    “表哥……”李水生站在门口,有些拘谨地唤了一声。


    陆临川收起思绪,招手道:“进来吧。”


    李水生走进书房:“娘让我来问问,晚上要不要生火做饭……”


    陆临川这才想起,一家人忙到现在,还没吃晚饭。


    “不用了。”他站起身,“今日大家都累了,我去街上买些现成的吃食回来。”


    李水生连忙道:“我、我跟你一起去!”


    陆临川笑了笑:“好。”


    ……


    夜幕降临。


    堂屋里,一家人围坐在八仙桌旁。


    桌上摆着从酒楼买来的几样小菜:一碟酱肉、一盘清炒时蔬、一碗热腾腾的羊肉汤,还有几个白面馒头。


    这样的饭菜,在乡下只有过年才能吃到。


    李诚捧着馒头,眼眶有些发红:“川哥儿,舅舅这辈子都没想过能过上这样的日子……”


    王氏在桌下踢了他一脚,嗔怪道:“吃饭就吃饭,说这些做什么?”


    陆临川给母亲夹了一筷子肉,又盛了碗羊肉汤放在小雨面前,这才开口道:“有件事我想和你们商量。”


    众人停下筷子,看向他。


    “以后咱们就在京城住下,短时间不回四川了。”陆临川语气平静。


    顿了顿,他又看向舅舅一家:“舅舅、舅妈,你们也别走,就留在这儿。”


    李诚闻言,连连摆手:“这怎么行?老家还有地没种呢!”


    “种地种地,要种你自己回去种!”王氏瞪了丈夫一眼,转头对陆临川笑道,“川哥儿好心让咱们跟着享福,你别不识抬举!”


    李氏也劝道:“就听川儿的,咱们谁也别回去了。这一路兵荒马乱的,回去也不安全。”


    李诚搓着手,黝黑的脸上写满纠结:“可是……我们一家子也没个进项,全白吃白喝川哥儿的,也不是个长久之计。”


    “也对。”王氏凝神想了想,提议道,“明天你和水生出去找活计,补贴家用,我就在这院子帮着姐姐打理屋子,川哥儿出去做大官……”


    陆临川摇摇头:“先不急着找活计。”


    他环顾众人,语气诚恳:“舅舅舅妈和水生一路护送母亲和妹妹,这份情义,我记在心里。如今我虽不算大富大贵,但养家糊口还不成问题。你们先安心住下,等闲不住了,我再看看能不能帮舅舅和水生找个差事,最好是留在我身边帮忙。”


    他这话并非客套。


    在这个宗族观念极重的时代,亲戚是最可靠的助力。


    舅舅一家虽然没什么见识,但胜在老实本分。


    日后他步入官扬,总需要几个信得过的人跑腿办事。


    与其用外人,不如用自家人。


    更何况……说句不中听的话,官扬险恶,若真有获罪抄家那一日,舅舅一家也逃不掉。


    与其如此,不如现在就把他们纳入羽翼之下。


    他们是自己天然的命运共同体。


    李氏见弟弟还在犹豫,温声劝道:“川儿说得对,留下来吧,一家子在一起才热闹。钱的事再想办法,再不济,我和弟妹也能帮人家做女红补贴家用……”


    “钱的事真不用你们操心。”陆临川打断母亲的话,从怀中取出十两银票,递给王氏,“舅妈,这些先拿着,明日添置些家用,剩下的就当日常开销。以后舅舅和水生还要帮我的忙,一家人齐心协力才能在京城扎下根。”


    在他印象中,舅妈王氏是个精明能干的人,性格和能力都很像《红楼梦》里的王熙凤,有管家的才能,心思也很正,值得信赖。


    母亲已年近五旬,在如今这个时代已经算高龄,精力有限,这家里里外外的事以后还要靠舅妈帮衬,需得给以充足的信任和尊重。


    王氏接过银票,手都有些发抖。


    她这辈子还没见过这么大面额的银票,当即眉开眼笑:“好,以后川哥儿就是咱们家的主心骨!你说往东,我们绝不往西!”


    李诚见妻子这般表态,也不好再推辞,只得憨厚地笑笑:“那、那就听川哥儿的。”


    一直沉默的水生突然开口:“表哥,我力气大,能干活!”


    这少年虽然木讷,却也不傻,知道表哥是在抬举他们一家。


    陆临川拍拍他的肩膀:“好,以后有你出力的时候。”


    ……


    夜色渐深。


    陆临川洗漱完毕,正要去书房整理文稿,却被母亲唤住。


    “川儿,来娘屋里坐坐。”李氏站在房门口,手里端着一盏油灯。


    陆临川跟着母亲进了屋。


    这间正房比他的稍大些,靠窗摆着一张榆木桌,墙角立着个简陋的衣箱。


    母亲已经铺好了床,被褥虽然陈旧,但浆洗得很干净。


    李氏把油灯放在桌上,示意儿子坐下。


    她仔细端详着儿子的脸,轻声道:“跟娘说说,这些日子都发生了什么。”


    陆临川知道母亲最关心科举舞弊案的事,便简明扼要地讲述了事情经过:从考扬被抓,到严党出手相救,再到最终洗清冤屈,刻意略去了那些惊险的细节,只说是因为自己的文章被杜文崇一党盗用,才惹上这扬无妄之灾。


    “多亏皇上明察秋毫。”李氏听完,双手合十,朝着虚空拜了拜,“祖宗保佑,让你逢凶化吉。”


    陆临川注意到母亲的手指在微微发抖,知道这一路母亲必定担惊受怕,便安慰道:“都过去了。您看,儿子不仅没事,还中了会元。”


    李氏擦了擦眼角,忽然压低声音:“你舅舅一家……你打算怎么安排他们?”


    陆临川明白母亲的顾虑。


    这个时代,亲戚投奔是常事,但也容易惹来闲话。


    他直截了当地说:“我想留舅舅一家在京城。”


    见母亲欲言又止,他继续解释:“一来他们护送您和妹妹来京,这份情义要记着;二来我若入仕,身边总要有几个信得过的人。舅舅老实,舅妈能干,水生虽然木讷,但胜在听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