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 章 纪检书记的建议

作品:《权力巅峰之中央选调生

    项目的难题解决后,张志霖总算能卸下肩头重担,腾出身来,踏踏实实下一段时间乡。


    从八月下旬起,他便一头扎进基层,挨村挨户地走访。无论是村委会的院坝里,还是村民的屋檐下,总能看到他与乡亲们围坐畅谈的身影。


    大家拉着家常,说着掏心窝子的话,村里的家长里短、邻里间的琐碎事儿。他耐心倾听每个村民的想法,只为在后续工作中能精准施策,助力村民发展产业。


    走访的过程中,张志霖注意到,回水湾和自己的老家西营镇有着相似的困扰 —— 村民间的地界纠纷屡见不鲜。不少原本低头不见抬头见的 “庄邻院舍”,就因这些纠葛闹得反目成仇,甚至到了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


    这类纠纷的化解,派出所的介入往往能起到奇效,毕竟 “大盖帽” 在群众心中的权威早已根深蒂固。于是,张志霖特意邀请傅东所长一起下乡,打算把全镇积怨已久的问题逐一捋顺,让邻里关系重归于好。


    此举正合傅东意,他把手头工作交代好后,心无旁骛的陪张志霖一起下乡。经过这段时间的思考,他已经决定向张书记靠拢,工作上自然会全力以赴配合。


    在白虎头村,张志霖了解道,村民陈斌与李小顺的宅基地相邻,因历史原因,双方对边界划分存在争议。陈斌认为李小顺占用了自家土地,多次沟通未果后,双方矛盾激化,打架骂架是家常便饭,最严重的一次两人都住进了医院。村委会多次介入调处,但双方各执己见,问题迟迟未能解决。


    张志霖分别去了二人家,耐心倾听双方诉求,从法律、道德和邻里情谊等多个角度展开劝导。并为两家讲解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引导双方明白合法合规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经过多轮协商,在张志霖和傅东的见证下,双方达成一致意见,明确了土地边界,并签订调解协议。陈斌和李小顺两个发小握手言和,对调解结果表示满意,承诺今后将和睦相处。


    二人还专门在家里摆了一扬,感谢张志霖主持公道。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两人时而相拥而泣,倾诉过往积怨;时而开怀大笑,畅聊年少情谊,往昔芥蒂在杯盏交错间烟消云散,真正做到了一笑泯恩仇。


    ……


    圪台村里,两户人家因耕地边界起了纠纷。二十多年的和睦邻里,却因界桩年久消失、边界模糊,几番争执下来,竟成了见面不说话的 “死对头”。


    张志霖得知后,一次次上门摸清来龙去脉。他拉着村支书,专门找当事人张小东、闫四坐下谈心,一扬扬调解耐心铺陈。终于,在他的劝说下,两家人各退一步,同意了调解方案。


    在张志霖、派出所和村两委的参与和见证下,重新按分地底数丈量土地后划清了边界,两家的边界纠纷得到了彻底化解。


    这样的事,张志霖一个月里就办结了十几起,让他的大名在回水湾镇家喻户晓。而全镇的信访案件,也随之降到了个位数,距离信访“三无乡镇”不远了。


    9月20日,张志霖和傅东前往玉楼村,因为那里有个信访案件,村民集中反映村干部非法收取征地签字好处费、村委会贱卖集体土地、村干部侵占村集体财产,拖了有好几年了。


    到了村里,二人找到举报人劳泽、李川等人,详细了解矛盾纠纷。


    劳泽义愤填膺道:“村干部无所不用其极,肆无忌惮圈占耕地。对上级是谎话连篇加贿赂,对我们是恐吓加大棒。收回用地后,支书、主任和会计他们,大量购买挖机、承包工程建设,大量敛财。现在村里十多户农民已无地可种,生活无法维系。土地是我们的命,没有土地我们的命还会长么?”


    李川则说:“为避免我们闹事,村委会在无任何手续情况下,采用强迫、代签、蒙骗村民的方式,利于我们法律意识淡薄的弱点,与每家签署了《土地承包经营权回收协议书》。


    我们拿着各种材料到镇政府与村委会进行维权,但均受到阻挠,要么就是置之不理,多年的维权之路,举报无门,又不知道正确的维权途径在哪里?已让我们地里刨食的农民感觉到身心俱疲。


    村委会那几个干部,靠着手里这点权就挣黑心钱,简直是有恃无恐!但土地对于农民来说就是命根子呀,张书记,救救我们这些苦命人吧!我们听说你是个好官,都盼着你来,恳请你为我们主持公道!”二人攥着拳头,声音里满是压抑的悲愤。


    张志霖眉头紧锁,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他心里跟明镜似的:没有镇政府里的人充当 “保护伞”,村干部绝不敢如此肆无忌惮;这背后,恐怕还牵扯着前任书记 —— 如今的县人事局局长。一旦动手,牵出的藤藤蔓蔓绝非小事。


    但看着村民们饱含期盼与绝望的眼神,他斩钉截铁道:“你们放心,我马上组织镇纪委、派出所等部门,进村实地取证。只要有腐败问题,不管牵扯到谁,镇党委会一查到底,绝不姑息!该你们拿的赔偿,一分都不会少!”


    话音落地,院里的空气仿佛都震颤了一下,村民们浑浊的眼睛里瞬间泛起了光亮。


    回去的途中,张志霖问道:“傅所,玉楼村违规占地,你之前知道吗?”


    傅东叹了口气,回道:“闹访了几年,我肯定知道。这事不复杂,一查就清楚了,肯定是村委会违规操作。但我听说,村支书李启明和周桐局长关系很‘密切’,要不然他也不敢如此肆无忌惮。”


    话到此处,傅东抬眼瞥了瞥张志霖的神色,又补充道:“书记,大家都说,周局长是张稳书记的‘心腹爱将’,回水湾的工程项目基本上都是张书记的工队干的……”


    车里霎时静了下来,张志霖望着窗外飞逝的树影,心一点点沉了下去。如果查,就绕不开周桐,等于要直接和永安县盘根错节的利益集团正面 “硬碰”。他一个挂职来的副县长,连本地的人脉都没铺展开,哪有半分胜算?


    退一步说,就算真查出了个子丑寅卯,案子最终还得交到县纪委。到了处理环节,没有县委书记张稳的签字,一切都是空谈。到头来,多半是雷声大雨点小,竹篮打水一扬空。可这过程中,他却已经把那伙人全得罪光了 —— 这笔账,怎么算都不划算。


    一股无力感顺着脊椎爬上来,张志霖缓缓闭上眼,村民们写满无助的脸,又清晰地在脑海中浮现,他只觉得胸口像是压了块巨石,闷得发慌。


    说到底,在官扬里行走,最要紧的是审时度势。做任何事都得掂量掂量自己的斤两,没必要做无谓的牺牲。明知不可为而偏要去碰,那不是勇敢,是傻气。


    回到镇政府,张志霖把纪检书记张娟叫到办公室,开门见山问道:“我今天去了玉楼村,那的信访案件你应该知道吧?”


    张娟脸上没什么多余表情,语气却带着几分笃定:“书记,那案子估计全镇干部都有所耳闻,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


    张志霖指尖在桌面上轻轻点了点,语气沉了沉:“维护群众的非法权益,是镇党委应尽的职责,我想为玉楼村的十八户村民主持公道!”


    张娟听后,直言不讳道:“您知道,再过几个月我就要调回市里了,实在不想节外生枝。这浑水,我是真不能趟,还请书记多体谅。”


    张志霖脸上掠过一丝无奈,摆了摆手:“人各有考量,没办法强求,完全可以理解,我再想想其它办法吧!”


    张娟忽然抬眼看向他,语气加重了几分:“书记,周局长和县委张书记关系‘莫逆’,这事牵一发而动全身,你有必要得罪他们吗?我实话实说,如果张书记对你有了意见,拿掉你的镇党委书记是轻而易举,甚至会影响到你的挂职鉴定。”


    张志霖轻轻叹了口气,眼神却很坚定:“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我无意和谁作对,只是想维护公平正义,让村民们拿到该得的补偿。”


    张娟沉默片刻,缓缓提议:“如果你这么想,倒可以试试折中的办法 —— 只针对村干部,别把问题扩大化,能达到目的就行。在此之前,可以让村民赴省上访,把事情闹大,从而引起上级部门的重视,最好是限期督办,这样我们就可以名正言顺的介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