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 章 校长的鼓励

作品:《权力巅峰之中央选调生

    带过乡镇的队伍,才能理解‘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基层逻辑,避免‘拍脑袋决策’。


    志霖,希望你在回水湾镇全方位锻炼‘实战能力’,在‘接地气’中褪去青涩,在‘啃硬骨头’中增长本领,最终成为一个‘既能抬头看路,也能低头拉车’的实干家,为长远发展铺路。”


    “感谢校长教诲,我一定牢记于心、付之于行!”


    杨正尧接着说:“志霖,谈谈基层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张志霖整理了一下头绪,汇报道:“校长,现在农村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提种地,这绝不是调侃与玩笑。目前,农田还有老一辈村民苦苦支撑,往后年轻人不会种地,村庄和象征的衰落将不可避免。”


    杨正尧点了点头说:“是呀,种地挣不了几个钱,大家都外出务工了。未来的农村,纵有良田千亩,却无人懂耕种,这是一件不容忽视的小事。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可是那些不该丢掉的东西,也急需要有人来继承和发扬!你继续说。”


    “第二,就是债务问题。大家是敢于举债,旧债未还又添新债。现在基本上是用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寅吃卯粮。


    按照分税制财政体制,乡镇是‘小牛拉大车’,财权小,而事权大,财力无法满足基本需求。


    上级请客,下级买单,县上将本应该自己负担的责任推给了乡镇。包括一些上面虽有投入,但需地方出配套资金的‘钓鱼工程’, 成为乡镇债务的一大来源。


    还有,乡镇是活在考核评比的汪洋大海之中,直接与个人升迁和物质待遇息息相关。比如招商引资、财政收入、经济指标,几乎都是一票否决。完不成指标不仅升迁表彰无望,而且要‘黄牌警告’,甚至就地‘免职’。


    在这种压力下,乡镇只能‘硬来’,表现为‘借钱’办事,花钱做‘秀’,导致了乡镇负债‘驴打滚’式增长……”


    杨正尧感慨道:“这就是下基层的意义,实践出真知。你看到的是乡镇债务,其实更为严重的是县级债务,它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必须寻找到切实可行的化解路径,要不然迟早会出大问题!还有呢?”


    张志霖继续汇报:“人手短缺,年龄偏大,工作任务繁重,形式主义泛滥,最令人担忧的是腐败问题。民生资金‘截留挪用’,征地拆迁‘暗箱操作’,工程项目‘利益输送’,‘微权力’寻租与吃拿卡要,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侵占等等,令人触目惊心!


    乡镇工作多依赖‘人情社会’运行,熟人好办事,易将‘权力’与‘人情’捆绑,逐渐突破纪律红线。加之乡镇干部待遇偏低、晋升空间有限,部分人因‘心理失衡’寻求‘灰色收入’,形成了雁过拔毛式腐败。


    不瞒您说,我现在正处理几个项目,就面临着‘利益输送’问题,县委主要领导要指定承包商,后续还可能用虚增工程量、虚报工程造价等方式套取资金,或在项目验收中‘放水’……”


    张志霖看不到,老师的眉头已经皱成了“川”字,他无奈的感叹道:“乡镇腐败的危害具有‘直接性’和‘基础性’,直接损害群众切身利益,侵蚀基层政权公信力,远超一般行政腐败。


    志霖,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原则,有时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往往需要极大的政治勇气,甚至作出某种牺牲。如果没有光明磊落、无私无畏的政治品格,就不可能有为民服务的勇气和正气。


    我想的是,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都要大胆干、坚决干,自觉做到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希望你不要被那些歪风邪气侵蚀,守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苦,一任风雨,向下扎根,向阳而生!”


    “校长,请您放心,我肯定不会和他们‘同流合污’,定会尽心尽力做好分内之事。”


    杨正尧若有所思地感慨道:“古人言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诚不我欺啊!志霖,你觉得我若到政府部门任职,如何?”


    张志霖没有任何迟疑,语气恳切而坚定:“您不仅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扎实,更曾深度参与多项重大政策的擘画与制定,那份战略远见与全局视野,完全适配政府宏观治理需求。加之您素来为人正直,作风严谨,又兼具勇于任事的魄力与敢于担当的襟怀,到政府或地方任职再合适不过。


    我坚信,您十年磨一剑,一旦投身实务,必能锋芒尽展,不仅可偿平生抱负,更能一举成名天下人知!”


    杨正尧笑道:“你小子,基层锻炼了几天,嘴才进步了不少。志霖,挂职两年一晃就会过去,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你现在还想留在基层吗?要知道财政部这个平台可不小,俞东升马上要调整岗位了。”


    张志霖毫不犹豫地回道:“虽然这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壮阔,更多是‘鸡毛蒜皮’的操心。但这一件件具体的事,能把政策的温度传递到千家万户,把群众的期盼收集上来。做好了,民心就暖了;做细了,信任就厚了。校长,我还是坚持原来的想法,更愿意扎根基层!”


    杨正尧带着几分期许:“干部成长无捷径可走,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壮筋骨、长才干。既然你打定主意留在基层,那我想办法给你搭个台子,倒要看看你能闯出什么名堂!”


    ……


    对于杨正尧转任政府或者地方,张志霖是万分期待。校长年龄不大,如果将来能当个省委书记、部长之类的,那自己就有了大靠山,未来的路就好走多了。


    到了基层,张志霖才明白,人脉就是第一生产力。没有省委常委替你说话,想上个正处级都难如登天。


    就算是中央选调生留任地方,也有大把的在副县长位置上蹉跎,隔壁县就有个选调生,干了七年副县长,到现在连常委都“挂”不上。能够青云直上的那是万里挑一,都被媒体报道出来了,但更多的是籍籍无名之辈。


    起点高,不代表发展必然一帆风顺。若能力不够、时运不济,即便起点再高,也可能在竞争中落后,最后泯然于众人。


    下午,马洋和焦炜又来“串门”,但这次跟来了五六个高中同学吗,大家热情的恭喜张志霖学业有成、荣归故里、青云直上。


    虽然将近有十年没怎么联系,但张志霖依然热情相迎,和同学们相谈甚欢,一丁点副县长的架子都不敢显露出来,否则传出去还不知道他们会“编排”成啥。


    ……


    夜幕四合,姑姑和姑父拎着些水果上门了。一家人围坐客厅闲聊了几句家常,姑姑便有些不好意思地开了口,说想托张志霖给他姑舅马强寻个稳定差事,最好是能进政府部门。


    姑父在一旁帮腔,眼神里满是恳切。爸妈坐在对面,也一脸期待的看着儿子,那意思再明白不过 —— 能帮就帮一把。


    张志霖心里犯了难。他打小就受姑姑疼惜,姑父更是没少来家里搭把手干农活,这份情分他一直记着。表弟马强呢,也是个实在人,除了学习不好再没毛病,性子直爽没坏心眼,如今开出租车确实辛苦。


    可他现在真没这个本事啊!沉思片刻,张志霖诚恳地说道:“姑,姑父,不是我驳你们面子,实在是力不从心。你们也知道,我这刚回来挂职没俩月,领导也不认识几个,更别说什么人脉了。进政府部门这种事,牵扯太多,真不是我现在能办的。”


    见长辈们脸色暗了暗,他赶紧补充:“但你们放心,马强这事我记在心上了。往后要是有合适的机会,我肯定第一时间想着他,尽全力帮衬。”


    姑姑一听这话,脸上立刻绽开笑来:“志霖,姑姑知道你刚回来当官,你姑舅的事不忙,等有了机会再说,只要你应承下,姑姑就放心了!”


    姑父也说:“是啊志霖,咱都明白现在办事不容易。真要有机会了,该打点的、该花钱的,我和你姑就是砸锅卖铁也认,绝不能让你为难,更不能让你白欠人情!”


    张志霖连忙摆手:“姑父这话说的,太见外了!都是一家人,不说这些。咱先走着看,有眉目了我再跟你们说。”


    说着给长辈们续上茶水,话题慢慢转回了家常。但在张志霖心里,这事成了负担。


    等姑姑、姑父走后,张志霖特意叮嘱爸妈,千万别随便应承别人什么事,你儿子现在看起来不错,实际上也就那么回事,办事能力“一满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