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大生产!李云龙当工头!
作品:《抗战:让你修枪,你把团长吓跪?》 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但林川知道,75毫米步兵炮的成功量产,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它能解决眼前的威胁,能让八路军在面对日军的碉堡和集团冲锋时,有了一搏之力。
但要想真正实现“把飞机打下来”的豪言壮语,要想让根据地获得真正的安全,那台三千吨的水压机,才是真正的核心。
当晚,在研究所的所长办公室里,一扬关系到整个根据地未来的高级别会议,正在进行。
参加会议的,只有四个人。
林川,陈更,李云龙,还有刚刚从生产线上下来,一脸疲惫却又精神亢奋的周平。
“75毫米步兵炮的生产,已经走上了正轨,这件事,我就全权交给周顾问和王涛他们负责了。”林川开门见山,直接切入了正题。
他将那张庞大而复杂的三千吨水压机总装图,重新铺在了桌子中央。
“从今天开始,我们研究所的重心,要全面转向这个大家伙!”
李云龙看着那张比炮的图纸复杂百倍的玩意儿,脑袋就一阵发晕。
他现在对林川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但一看到这些密密麻麻的线条和数字,还是忍不住头疼。
“林老弟,你就直说吧,要我们干啥?”李云龙的大手一挥,“上次你说了,要人,要电,要时间。现在鬼子被打怕了,缩回去了,时间咱们有了。人和电,旅长,这得您来想办法了。”
陈更的目光,也落在了图纸上。
他的表情,比任何时候都要严肃。
作为三八六旅的最高指挥官,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台机器一旦建成,对整个华北战局,意味着什么。
那将是战略层面的碾压!
“人,我已经向总部打了报告。”陈更沉声说道,“总部首长非常重视,已经下了死命令,从太行、太岳、冀中各个根据地的兵工厂里,抽调最优秀的钳工、焊工、铸造工,总计三百名技术工人,不日就将抵达我们这里!”
“三百名!”李云龙倒吸一口凉气。
这可是三百名技术工人啊!
在眼下这个年代,一个合格的技术工人,比一个神枪手都金贵。
总部这次,是真下血本了!
“这还不够。”林川摇了摇头,“三百名技术工人,是我们的骨干。但要完成这么大的工程,光有骨干不行,我们还需要大量的普通劳动力。挖地基,建厂房,修水电站,搬运材料,这些都需要人。”
“这个好办!”李云龙一拍胸脯,“我们新一团,除了必要的警戒部队,剩下的兵,全都拉过来!给你当小工!再加上发动周围的老百姓,几千人不成问题!”
“光有人还不行。”林川的表情依旧严肃,“最大的问题,是电。”
他指着图纸上那个巨大的电弧炉和后续需要配套的重型机床。
“要实现电弧焊,要驱动那些大家伙,我们现有的那几台小水利发电机,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我初步计算过,要想满足水压机的建造和后续88炮的生产,我们的总发电量,至少要翻十倍!”
“十倍?!”
这次,连陈更的眉头都紧紧皱了起来。
翻十倍,这可不是发动群众挖几条水渠就能解决的。
这需要建造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的水电站!
需要勘探、设计、筑坝、安装发电机组……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巨大工程。
“林川,你有具体的方案吗?”陈更问道。
“有。”林川点了点头,从图纸下面,又抽出几张图。
那是他早就设计好的,几座不同规模的水电站的结构图。
“我们研究所附近,有几条水流量比较大的河流,我已经勘探过了。只要我们能在这里,这里,还有这里,修建三座梯级水电站,就足以满足我们的用电需求。”
陈更看着图纸,陷入了沉思。
这个工程量,太大了。
大到几乎要动员整个根据地的力量。
“旅长,您别犹豫了!”李云龙在一旁急了,“不就是修水电站吗?咱们八路军,最会的就是干这个!当年红军过草地,没路都能走出一条路来,现在有吃有喝,还怕修几个水坝?”
“他娘的,只要林老弟说能行,那就一定能行!”李云龙瞪着眼睛,看着陈更,“您下命令吧!这事,我李云龙接了!我亲自去当这个总工头!保证把水电站给你建起来!”
陈更看着李云龙那股子天不怕地不怕的蛮劲,又看了看林川胸有成竹的眼神,他知道,自己没有退路。
开弓没有回头箭。
既然已经决定要造这个“镇国神器”,那就必须不惜一切代价!
“好!”陈更猛地一拍桌子,“这件事,就这么定了!”
他指着李云龙:“老李,从今天起,你就是我们根据地的‘建设总指挥’!你的任务,就是给我把人组织好,把水电站建起来!需要什么,旅部要什么给什么!”
“是!”李云龙兴奋地吼道。
“周顾问,”陈更又转向周平,“技术工人的培训和管理,就交给你了。你是专家,一定要把好技术关!”
“旅长放心,保证完成任务!”周平郑重地点了点头。
最后,陈更的目光落在了林川身上。
“林川,你是总设计师,也是总工程师。整个计划,由你全权负责!研究所需要什么,可以直接向我报告,我给你特批!”
“是!”林川立正回答。
一扬轰轰烈烈,足以载入史册的“大生产运动”,就在这个小小的办公室里,正式拉开了序幕。
会议结束后,李云龙和陈更他们都去忙着调动资源和人员了。
林川一个人回到了办公室。
他关上门,意识沉入了系统光幕。
【当前剩余贡献点:6550点!】
刚才在会上,他虽然表现得信心十足,但他心里清楚,光靠现有的技术和人力,想在半年内造出三千吨水压机,还是太勉强了。
必须再借助系统的力量,给这个庞大的计划,加点润滑剂。
“系统,我要兑换技术。”
林川的目光,在琳琅满目的技术列表里飞快地扫过。
直接兑换能提升水压机制造速度的技术,都太贵了。
动辄几千上万点,他这点家底还不够。
他的思路,很快就清晰起来。
“曲线救国!”
水压机是长期目标,但步枪和瞄准镜,是短期内就能看到回报的。
刘振华的报告,让他尝到了甜头。
每交付一支步枪,就有10点贡献点。
如果能把步枪的产量提上去,那贡献点不就滚滚而来了吗?
到时候,有了更多的贡献点,再去兑换那些昂贵的核心技术,不就容易多了?
“旅长让我一个月内,把步枪日产量翻一番。我得说到做到。”
林川的目光,锁定在了几项价格不贵,但效果立竿见影的技术上。
【枪托半自动化加工成型机(全套图纸及工艺),售价:300点贡献点。】
【枪机核心组件精密铸造模具(全套图纸),售价:400点贡献点。】
【四倍瞄准镜镜片研磨与抛光组合机床(设计图纸),售价:500点贡献点。】
这三样东西,加起来也才1200点。
但对于生产效率的提升,却是巨大的。
枪托加工,一直是步枪生产线上的一个瓶颈。
纯靠工人手工修型,又慢又累,精度还不好保证。
有了半自动化设备,效率至少能提升五倍。
枪机组件,用精密铸造代替部分复杂的切削加工,同样能大大节省工时。
而瞄准镜的组合机床,更是能把光学车间的老师傅们,从繁琐的手工研磨中解放出来,让瞄准镜的产量,也跟着翻上几番。
“就这三样了!兑换!”林川毫不犹豫。
【叮!兑换成功!消耗救国贡献点1200点!】
【当前剩余贡献点:5350点!】
看着脑海中多出来的三份详细图纸,林川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笔投资,绝对值!
他推开门,直接走向了步枪生产车间。
他要立刻把图纸交给技术员,让他们连夜把这些新设备给造出来。
一个月内,步枪日产一百支!
他林川,说到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