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弹壳出,全场皆惊!

作品:《抗战:让你修枪,你把团长吓跪?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那台钢铁巨人的心脏部位。


    “咯吱——”


    随着张大山和小猴子两个人脸憋得通红,青筋暴起,螺旋杆终于压到了极限。


    冲头和凹模,严丝合缝地贴合在了一起。


    那片小小的黄铜片,就在这千钧重压之下,被强行改变着形状。


    “停!”


    林川喊道。


    两个年轻人立刻松开了手轮,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累得满头大汗。


    “把手轮反向转动,升起冲头。”


    林川的声音里,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虽然理论上绝对可行,但第一次实际操作,他心里也没百分之百的底。


    “咯吱……咯吱……”


    冲头缓缓升起。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赵铁根更是紧张地攥紧了拳头,连烟杆掉在地上都没发觉。


    当冲头完全离开凹模,露出了里面的东西时,所有人都凑了上去。


    只见凹模的中央,那片原本平整的黄铜片,已经消失不见。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边缘微微翘起,像个小碟子一样的黄铜制品。


    “这……这就成了?”


    张大山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


    “别急,这只是第一步。”


    林川用镊子小心翼翼地夹起那枚“铜碟子”,将它放进了旁边第二个,也是更深的模具里。


    “继续!”


    “嘿!”


    张大山和小猴子再次发力。


    “咯吱——”


    第二次冲压。


    当冲头再次升起时,那个“铜碟子”,已经变成了一个浅浅的“铜杯子”。


    林川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


    他没有停歇,立刻进行了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冲压。


    每一次冲压,都更换一个更深、更细的模具。


    每一次,那个黄铜制品的形状,都在发生着肉眼可见的变化。


    从“碟子”到“杯子”,再到“小桶”……


    最后,当林川进行完第六次冲-压,将那个已经变得细长的黄铜制品取出来时。


    在扬的所有人,全都惊呆了。


    那是一枚泛着金属光泽,形状规整,壁厚均匀的……


    子弹壳!


    一枚6.5毫米有坂步枪弹的弹壳雏形!


    虽然它还没有经过切口、滚沟和冲印底火室等后续工序,但它的主体,已经完美成型!


    “天哪!”


    李瘸子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惊呼出声。


    “真的……真的压出来了!”


    “我的老天爷!铜片真的能压成子弹壳!”


    新来的学徒们,更是像看到了神迹一般,一个个目瞪口呆,嘴巴张得能塞进一个鸡蛋。


    赵铁根快步走上前,从林川手里接过那枚还带着一丝温热的弹壳。


    他翻来覆去地看,用粗糙的手指感受着弹壳光滑的表面,感受着它均匀的壁厚。


    他的手,在微微颤抖。


    他一辈子都在跟火和锤子打交道,信奉的是千锤百炼。


    他从来没有想过,制造可以如此“简单”,如此“高效”。


    不需要烧红,不需要捶打,只需要一台机器,用巨大的力量去挤压。


    一个完美的零件,就这么诞生了。


    这已经不是技术了。


    这是“道”!是真正的“大道至简”!


    “扑通!”


    赵铁根的膝盖一软,竟是又要往下跪。


    “赵师傅!”


    林川眼疾手快,一把将他扶住。


    “使不得!使不得啊!”


    “所长!”


    赵铁根的老眼圈,瞬间就红了,声音里带着哭腔。


    “俺……俺今天算是开了眼了!”


    “俺终于知道,咱们跟小鬼子的差距,到底在哪了!”


    “不是咱们的力气没他们大,不是咱们的骨头没他们硬!”


    “是家伙!是这造家伙的家伙,咱们比不上人家啊!”


    老汉的话,像是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了每个人的心上。


    是啊。


    以前他们总觉得,是枪不如人,炮不如人。


    今天,他们才真正明白,最根本的差距,是制造这些枪炮的“机器”不如人。


    而现在,他们有了!


    他们有了自己的“乌龟炉”!


    他们有了自己的“压力机”!


    他们有了这个无所不能的林所长!


    一时间,整个院子里,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林川的身上。


    那眼神里,不再仅仅是佩服和信服。


    那是一种近乎狂热的崇拜!


    “行了行了,都别愣着了!”


    林川被他们看得有些不好意思,赶紧岔开话题。


    “这只是造出了弹壳,离造成真正的子弹,还差得远呢!”


    “底火、发射药、弹头,哪一样都还没解决呢!”


    “都动起来!趁热打铁,我们今天,就把这套6.5毫米子弹的生产流程,全都给它跑通!”


    “是!”


    人群中爆发出震天的吼声。


    在林川的指挥下,兵工厂的众人,开始了热火朝天的后续工作。


    切削弹壳口,使其高度统一。


    在弹壳底部滚压出抽壳沟。


    冲压出安装底火的底火室。


    每一个步骤,都在那台全新的螺旋压力机上,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与此同时,另一边,一个更重要的实验,也在秘密进行。


    在一间单独的茅草屋里,林川正在指导两个最心细的学徒,进行底火药和发射药的调配。


    他没有照搬后世那些复杂的化学配方。


    而是利用系统解锁技术带来的知识,结合根据地现有的条件,就地取材。


    他用硫磺、木炭和硝石,也就是最基础的黑火药,作为发射药的基础。


    但他改变了它们的配比,并且加入了自己用土法提纯的少量稳定剂,让它的燃烧速度更稳定,残渣更少。


    至于底火,则更加关键。


    他用缴获的鬼子炮弹里拆出来的雷汞,混合了玻璃粉和一种特殊的黏合剂,调配出了灵敏度极高的击发药。


    整个过程,林川都亲自监督,每一个步骤都精确到克。


    他知道,这东西,一旦比例失调,那是要出人命的。


    傍晚时分。


    当最后一枚铅芯铜皮弹头,被压入装填好发射药和底火的弹壳中时。


    八路军新一团兵工厂,历史上第一发自产的,全新的6.5毫米有坂步枪弹,诞生了!


    它静静地躺在林川的手心,黄铜的弹壳,灰色的弹头,在夕阳的余晖下,闪烁着冰冷而致命的光芒。


    “走!后山!试枪!”


    林川没有丝毫犹豫,拿着这枚足以载入史册的子弹,带着赵铁根和李瘸子几人,直奔后山试验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