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刘光齐要结婚了

作品:《四合院:驾驶员的训禽生活

    饭后,他运用念力伐木,在住所边上的不远处,建了两座能遮风避雨的简易木房。


    这两座木房,一个是鸡舍,一个是猪圈。


    没错,他打算养些家禽了。


    要不然粮食越来越多,真的没法吃得完。


    “梆梆梆……大强,你在屋里吗?”


    郝志强刚建好鸡舍和猪圈,正打算再完善一下细节,这时家里忽然传来敲门声。


    “谁呀?”


    郝志强应了一声,闪身从小世界里退了出来。


    “我,你二大爷刘海中。”


    “来了来了……”


    郝志强听到是刘海中,披上衣服出了卧室,到客厅开门。


    等大门打开。


    发现门外不止刘海中在,他的大儿子刘光齐也在。


    而且刘光齐还推着许大茂的自行车,车把上挂着两个不知道装着什么东西的纸包。


    “二大爷,怎么茬呀这是?”


    郝志强见刘家父子一副要出门的样子,有点好奇的询问。


    刘海中笑着说:“这不是光齐和她的对象,也谈得够久了吗。”


    “所以我今天买了点东西,打算带着光齐上门说亲。”


    “要是两家合得来,那就趁着年前,赶紧把亲事办了。”


    “免得下个月副食品削减,喜事办得不热闹。”


    郝志强闻言恍然大悟。


    刘光齐的对象他之前见过一面。


    不是组织或者媒婆介绍的,据说是刘光齐上中专时候的同学。


    两人属于自由恋爱。


    至于那女的,好像叫什么梅来着,长相也就一般。


    不过她身上的穿着挺新,估计家庭条件应该不差。


    “原来如此,那二大爷你来找我,是有什么事情吗?”


    郝志强点了点头,又好奇询问。


    刘海中笑道:“这不是上门说亲,牌面要摆足一些吗?”


    “所以我打算过来借用一下你的自行车。”


    “到时候我和光齐,我们父子一人一辆自行车过去提亲。”


    “我们脸上有光,亲家在邻里之间也有面子不是吗。”


    原来是想充门面呀,郝志强心里门清了,不过他却遗憾的摇头道:


    “二大爷,您要借车,那就来晚了。”


    “雨水中午也管我借车,说是又和同学约了一块出去玩。”


    “我想着,我今天反正也没什么事,所以就把车借给她了。”


    说罢,郝志强还让出位置,让刘海中看了看家里的客厅。


    “爸,一辆车就一辆车吧。”


    “小梅家应该也不在乎这些面子工程。”


    刘光齐往郝家客厅看了一眼,见自行车真没在家,于是劝起了刘海中。


    “光齐你懂什么呀?”


    “你不是说小梅她爸是棉纺厂的车间主任吗?”


    “你要是和小梅结婚,那是我们家属于是高攀了。”


    “我把牌面打足一些,是为了谁,还不是为了不让她家瞧不起你?”


    刘海中见刘光齐一副无所谓的模样,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批评。


    “二大爷,你非要骑两辆车过去,那还不简单,你找三大爷把他的车也借上不就行了。”


    郝志强笑着摇摇头,刘海中对大儿子是真心不错。


    可惜刘光齐这娃,结了婚就跑。


    刘海中的晚年生活,还是傻柱给照顾的。


    “这不是上次要开全院大会,我把老阎给得罪了吗,我现在不太好意思张这个口。”


    刘海中听郝志强提起阎埠贵,胖脸上的表情有些尴尬。


    郝志有点好笑道:“二大爷,你这就多虑了。”


    “三大爷这么有分寸的一个人,孩子结婚这种大事上,他绝对不会故意为难你的。”


    刘海中迟疑了一下,突然一咬牙,“行,那为了光齐,我这张老脸就豁出去了。”


    说罢,刘海中迈步就往对门走去。


    那料都还没有走到门口。


    在家里听到谈话的三大妈就出来,说三大爷吃完饭就骑车去什刹海钓鱼去了。


    白忙活一扬的刘海中,只能一脸尴尬的讪笑一声,带着刘光齐去隔壁院找人借车。


    傍晚,临近晚饭,郝志强去中院打了两桶水回家。


    刚从中院回到前院,就见刘海中父子满面红光从外边走了回来。


    “二大爷,瞧你们父子俩的表情,这喜事是成了呀。”


    刘海中闻言,笑哈哈道:“没错大强,明天上班就让光齐去单位开介绍信,到时候挑个好日子,请院里人喝喜酒。”


    阎埠贵早就钓鱼回来了,这会儿就在家里。


    听到院里的对话,他赶忙出来祝贺道:


    “老刘,那可恭喜你了呀。”


    “我们院里的三位大爷,估计你是第一个当上爷爷辈了。”


    刘海中听了更高兴了,当即就邀请阎埠贵去后院帮忙挑选好日子。


    这种可能捞到好处的活,阎埠贵当然不会拒绝。


    两人就像没闹过矛盾一样,奔着后院就走了。


    等晚饭过后,二大妈就满脸笑容,前来各家各户的通知。


    说下周六就是个宜嫁娶的好子,到时候请客吃席。


    “二大妈,你家这是办几桌呀。”


    通知到前院东厢房的时候,郝志强好奇的问道。


    二大妈笑着说:“你二大爷说了,这年头不兴大办,但光齐的婚礼也不能办得太差。”


    “所以办个四五桌,到时候一家来个一两人就行了。”


    “对了大强,除了随份子,来的人要自带口粮呀,可别把我家吃空了。”


    郝志强哭笑不得道:“二大妈,我还能不知道规矩吗。”


    这年头因为计划经济加上闹饥荒。


    各家办喜事,要么就是只发糖,不办席。


    办席,那就得自带口粮,要吃多少就带多少。


    避免把主家的粮食吃出亏空。


    这已经潜移默化的形成一种不成文的规矩了。


    “得,大强你知道就行,那你休息吧,我还得去外院通知其它人呢。”


    人逢喜事精神爽的三大妈,告别了郝志强强,笑呵呵就出了前院。


    院里也有段时间没有喜事了。


    刘光齐要结婚的消息,各家各户都在讨论。


    只有中院的易家,易中海和一大妈两口子,心里是一点都高兴不起来。


    他俩没孩子,子孙满堂这种事情,从来轮不到他们。


    所以每次看到院里谁家儿子结婚、女儿出嫁,对他们来说都只有羡慕别人的份。


    甚至每到这种时候,他们仿佛都能更加清晰记起,两人是院里的绝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