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在他看来,这都不重要

作品:《祁同伟:夺爱钟小艾,绿平气炸了

    杨志转头对着李达康,脸上堆满了笑:“我们是国家发改委的,我是副主任杨志。


    这次来,就是想了解一些情况。”


    李达康一听,心里咯噔了一下,看向杨志的眼神也稍微变了变,但变化不大。


    在他看来,这都不重要。


    不管是谁派来的人,只要不耽误自己的工作就行。


    不过,想到高育良的提醒,李达康还是留了个心眼,扫了一眼杨志,说道:“你们发改委的人架子可真够大的,连个批文都没带,就直接跑到我这个京州书记的办公室来了。


    你们总得给我们个解释吧,不然的话,你们回去可没法交代。”


    李达康的话说得硬邦邦的,因为他早就习惯了当一把手的身份。


    在他眼里,这位副主任不过是个钦差大臣,而且还不是正式的,根本没资格对自己指手画脚。


    李达康对沙瑞金还算客气,那是因为沙瑞金是他的直接上司,可以直接干预他的工作。


    而在京州,他最看重的就是光明峰项目,这是整个汉东最需要的政绩,也是后赵立春时代最好的业绩。


    大家都在保护它,只要大家意见一致,李达康就不会垮台,就算是这些钦差大臣也没权利指责什么,否则就会被视为与整个汉东为敌,这个代价没人愿意承受。


    杨志听了却一点也没生气,还是挂着笑容,从座位上拿起一份文件递给李达康,笑着说:“这是批文,上面有签名。


    如果您觉得有问题,我可以请他给您打个电话。


    李书记,您看这份批文怎么样?”


    李达康看着那枚国务院的大印,心里也不由得震了一下。


    虽然他对国务院的大印很熟悉,但像这样亲眼看到还是第一次。


    他知道,这东西绝对不简单,这是一份需要调查的批文,让他心里直发憷。


    他现在的表现只是为了争取主动权而已。


    然而,杨志的一句话就让他无言以对——如果真的打电话核实,汉东的处境就会变得很尴尬。


    国务院负责的就是国内事务,这一关可不好过。


    资源调配、转移支付这些事情都归他们管。


    这些事情,都是国务院在牵头协调。


    虽然汉东的经济不错,但很多资源的协调还得靠上面点头,就像光明峰那个项目一样。


    他想弄个新区配合光明峰发展,凭空建个经济特区,带动京州乃至整个汉东的GDP。


    而负责审批这事的地方,就是国务院。


    这时候看到那大印,李达康心里也是一震。


    赵立春的影响力真有那么大吗?要不要去找找他的关系?


    这个念头刚一闪现,就被他自己给打消了。


    没别的,现在的形势明摆着嘛。


    沙瑞金正打算借着赵立春往上爬呢,汉东现在的政绩全都是沙瑞金的,赵立春能不捣乱就不错了。


    他哪还有心思管这些杂七杂八的事?


    瞧瞧这红彤彤的公章,李达康站起身来,朝杨志伸出了手:


    “杨主任,你怎么不早说呢!害得我白担心了一扬。


    你不知道,现在京州的那些开发商,为了使项目到手,什么手段都使得出来,我可不敢大意。


    这些都是国家的财产,一点马虎不得,还请您多多担待。”


    现在的李达康,热情得不得了。


    满脸堆笑,杨志心里跟明镜似的,这就是地方上的那套表演。


    几乎每个人都是演员,他知道李达康清楚他们的底细。


    于是他也顺势拿出了文件,


    让李达康没法再回避这个问题。


    至于李达康提到的那些事,他当然心知肚明,就连光明峰特区的事


    也是他负责上报的,他们发改委管的就是这些。


    他对李达康这个人也算是有所了解,真是个传奇人物。


    要知道,在当今这个时代,


    搞经济特区这种事,很少有人愿意接手,毕竟就是炒地皮盖房子,可李达康却敢于第一个吃螃蟹。


    不得不说,如果这个项目真的成功了,李达康当省长就基本上是板上钉钉的事了,这一点大家都心知肚明。


    但这个人有个毛病,就是个刺头官员。


    这是他唯一的缺点,关键是这家伙的刺头跟别人还不一样,他这刺头完全是靠拼命工作挣来的。


    真是让人又好气又好笑。


    但杨志知道,李达康是个难对付的对手,于是也直接握住了他的手,轻轻地摇了摇,感慨地说:


    “李书记,早就听说您的大名了,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您在京城那也是响当当的人物。


    您那个经济特区的项目,还是我上报的呢。


    思路非常新颖,让我大开眼界。


    一直想找机会见见您,今天总算见到真人了。


    您的工作态度果然名不虚传,让我增长了不少见识。”


    杨志也在发改委那样的大部门里待过,自然懂得说话的艺术。


    李达康刚才那样,显然是对他们的态度不满。


    不过他顾不上这些,目标就是完成任务。


    别的都不重要,这才是关键。


    这点他看得清清楚楚,所以现在,他拿出经济特区的事情来提醒李达康注意。


    果然,李达康眼睛一亮。


    他没想到眼前这人竟然知道他的项目。


    李达康很快反应过来,这事得走发改委的流程。


    他的特区,就是发改委的一个项目。


    这么一想,他就明白了。


    李达康不是一般人,自然看出了杨志的意图,是想借这个机会让他受到一些制约。


    但李达康会让他这么顺利吗?他脸上堆满了惊喜,说道:“您知道吗?我真没想到我的项目在发改委这里还能受到关注。


    您这次来,是不是专程为了看这个项目?来来来,快坐下,别站着了。


    小李,快去泡茶!你愣在那儿干嘛呢?赶紧去泡茶呀。”


    说完,李达康就把杨志拉到座位上坐下。


    此刻,在杨志眼里,李达康比亲爹还亲,毕竟他的项目能不能成功,全都掌握在这个人手里。


    虽然不能直接批准,但说几句好话效果也是不一样的,他心里十分清楚。


    所以他表现得特别客气。


    尽管杨志就是想要这种效果,但李达康前后态度的变化还是让他有点受不了。


    这也太明显了吧,之前傲慢,现在恭敬。


    不过杨志可没被李达康的话给迷惑住,也没掉进他的言语陷阱里。


    “李书记,您的项目还得上面批准,上面的事情多了去了。


    您也知道,我们不能催。


    不过您放心,回去后我会催办的。


    一定给您一个明确的答复。


    这次来呢,是想调查一些事情,还希望李书记能够配合一下。”


    听到这话,李达康满口答应,没有丝毫犹豫。


    他知道这事是躲不掉的。


    要是之前没提经济特区的事,他还不会这么好说话。


    李达康这人可是出了名的狡猾。


    这时,杨志用经济特区的事情才让李达康认真起来,不然聊了半天也进不了正题。


    “李书记,这是我们和大风厂新厂长谈话的记录,您先看看,然后我们再提问。”李达康一听是新大风厂就不太乐意了,那件事让他丢了面子。


    出力不讨好,陈岩石不知道为什么消失了,郑西坡又打着沙瑞金的旗号。


    他在市里没办法,只好另外建了个新厂。


    他知道这事是个隐患,但有沙瑞金撑腰,应该不会有事,就没太在意。


    但现在发改委的人来了,李达康知道事情不妙。


    这些人明显是有备而来的,直接去了大风厂了解真实情况。


    李达康翻开那本谈话记录一看,心里暗骂了一句。


    这哪是什么谈话记录,这简直就是他的违规操作记录!直接批地、拨付款项,每一句话都像是要置他于死地。


    李达康看得咬牙切齿的,再一看那个名字——郑乾,已经深深地刻在了他的脑海里。


    虽然当时他就有所准备,但看到这份记录,还是让他心里不太舒服。


    别看现在大风厂的一切都是他李达康帮着弄出来的,可现在随便一问,全都能被抖出来。


    这是发改委的事,要是最高检插手,结果还不是一样?他李达康还能当什么书记?早就该内退了!


    杨志看出了李达康的神色变化,也在心里暗暗佩服。


    别的不说,单是李达康在这种危机面前仍能镇定自若,就像泰山崩塌在他面前也不会变色一样,这种人物确实不愧是京州的书记。


    不过杨志还是直接问道:“李书记,这个厂长说的话是真的吗?毕竟我们对情况了解得不够全面,所以想请您给点意见,希望您别介意。”


    杨志的话听起来挺客气,但实际上挺狠,要是换个执法的人来,说完这话李达康可能就得被铐起来了。


    李达康合上本子,脸上一点没变地看着杨志,说:“这记录大体上是真的,但有些细节没写全。


    当时大风厂那边对接的是工会主席郑西坡,不是厂长,他可能有些情况没摸透。”


    杨志听了,心里虽有数,但也觉得哪儿不对劲。


    郑乾的话足以证明李达康有问题,甚至能给他扣个更大的帽子,比如为了巴结沙瑞金才干出这些事。


    但现在看,李达康好像心里有底。


    李达康又说:“新大风厂的事,其实是光明峰项目的一部分。


    项目得占老厂的地,所以一开始就闹矛盾。


    老厂长还在牢里,可工人们得吃饭,项目也不能停。


    我就召集了光明峰的八个开发商一起商量,让他们掏钱买了这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