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杨志他们这一行人纪律严明得很

作品:《祁同伟:夺爱钟小艾,绿平气炸了

    想当年,赵立春一手遮天,把汉东治理得铁桶一般,靠的就是改革开放。


    他在汉东当了八年省长,十年书记,十八年如一日的执政,才有了今天的汉东。


    最后这关键一步,就是要审查改革开放的成果。


    这话背后的意思,真是让人琢磨不透。


    在扬的人都知道,改革开放和赵立春那是紧密相连的。


    现在要审查,这不摆明了是要否定赵立春的功劳嘛。


    沙瑞金这一句话,就把发改委这次来的目的给改头换面了。


    不得不说,赵立春还真有两下子。


    祁同伟听了直撇嘴,心想要是没有重生这回事,他肯定不是沙瑞金的对手,沙瑞金的段位太高了。


    祁同伟心里跟明镜似的,知道发改委真正针对的是沙瑞金,但听了沙瑞金的话,自己心里也开始犯嘀咕了。


    这说话的艺术,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事情的发展都是有原因的,但此刻在扬的人心思一转,沙瑞金的形象立刻就高大上了起来。


    只要在细节上不出岔子,那赵立春这次的反击肯定是竹篮打水一扬空。


    就在这时,李达康开口了:


    “沙书记的话让我深感惭愧。


    改革的成果就是老百姓的福祉,这话太对了。


    我作为京州的书记,我表态,京州在这次审查中一定会全力保护我们的改革成果。”


    李达康说得挺诚恳:“就算我个人有什么闪失,也不能丢了改革开放的成果。


    老百姓的安危福祉,全都指望在改革开放上。


    要是出了问题,那是我一个人的责任,和成绩没关系。


    京州六百八十万老百姓的幸福生活,不能因为我就毁了。


    我不怕别人说我光说不练,我是真心话。


    我也希望大家能多为老百姓着想,百姓的事比什么都大。


    就像沙书记讲的,咱们的目标就是要守护好改革开放的成果,永远不变!”


    虽说李达康的话听起来像是在恭维沙瑞金,但他其实是在亮明自己的态度。


    沙瑞金一发言,他就总结提升,这是他的一贯作风。


    高育良这时候默不作声,静静地看着事态发展,好像和自己没关系似的。


    沙瑞金倒也不在意,但他心里清楚,高育良是那种在会上能让他没法反驳的省长。


    要是高育良不表态,沙瑞金心里就有点犯嘀咕,怕他在背后搞鬼。


    沙瑞金转头问高育良:“育良省长,你对达康书记的看法有什么想法没?”这个问题问得挺巧妙,既没直接针对高育良的态度,也没点名说李达康。


    高育良听了微微一笑,满不在乎地说:“我就是管全省生活琐事的省长,达康说得没错。


    改革开放的成果确实关乎民生。


    咱们汉东虽然改革后还有人收入低,发展不均衡,但我觉得主要还是咱们发展得不够快。


    至于赵立春的事,我倒不怎么关心。


    不过那些低收入的老百姓,让我不得不重新考虑赵立春的影响。


    他当初的政策确实有限制,咱们得吸取教训,在此基础上多做些实事。


    比如祁同伟老家吕州的一些县,连条好路都没有,这是因为我们只盯着上面,没顾着下面。


    今天上面来人我不怕,但我希望在座的各位在向上看的同时,也能低头看看脚下这片地。”


    沙瑞金听完叹了口气。


    这一声叹息,让高育良掌握了几十亿的资金。


    高育良不说话,这就是一种代价。


    这也是沙瑞金不得不付的代价。


    至于这些钱怎么用,沙瑞金已经不想考虑了。


    和组织的斗争从来就没停过,也不会停,只会一直这么斗下去。


    只有这样,底层的百姓才能得到更好的待遇。


    就在会议开着的时候,一群人悄悄进了大风厂的新地方。


    新大风厂已经拿到了新地,这里焕然一新,地皮都是免费的。


    这些资源全是李达康给的。


    连设备搬运都是**组织安排的。


    大风厂一分钱没花,就这么稳稳当当地安顿下来了。


    现在的大风厂,陈岩石已经不来了。


    大家都支持郑西坡。


    在他们看来,眼前的一切都是郑西坡争取来的,就连陈岩石那边,都快被忘了。


    人就是这样,只能看到别人想让他们看到的东西。


    当初大风厂出事后,那些受害家属大都只拿到点儿遣散费就完事了。


    要不是**一直盯着,那些老员工估摸着连新厂的门槛都摸不着。


    事情就这么着,大风厂的搬迁算是顺顺当当搞定了。


    如今的大风厂,那可是全新面貌,跟过去半点瓜葛都没有。


    法律上讲,它不过是换了个名头的老地方。


    蔡成功手里的股份,自然也就没影了。


    老早的那些设备债,都是在老厂那会欠下的。


    工人们打着保护资产的旗号,愣是把设备都给搬新厂来了。


    银行也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看着蔡成功自生自灭。


    至于蔡成功,还在牢里蹲着呢。


    这红火的新大风厂,跟他那是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发改那边的人,进新大风厂那是轻而易举。


    这厂子,现在可比以前强多了。


    虽说以前是个国营老厂,环境设施还算过得去,就算没什么大用,至少什么都有。


    但现在可不一样了,宽敞又干净。


    不过,用另一个词说,就是冷清得很。


    郑西坡年级不小了,当初被大家推出来当头儿,但现在事都办妥了,


    他还是想把大风厂交给儿子郑乾,就是那个头发黄黄的小子。


    他当初给大风厂拉来了几单生意,工人们把他当救星了。


    建新大风厂这主意,也是他出的。


    他让工人们用遣散费凑钱建厂,还说要补发工资,结果那钱都被他扣下了。


    拿李达康的三千五百万,新厂就这么起来了。


    地不用花钱,设备也不用花钱。


    就是搭点儿彩钢房,花点小钱。


    他趁机捞了不少。


    门口那辆黑揽胜,就是最好的证据。


    对付工人,他更是有一套。


    工资一发下来,郑乾心里头那个美。


    但这钱,他根本留不住。


    以前的护厂队,都被他用高薪留下来了,不为别的,就为了守着厂里的资产。


    有人觉得不对劲,想去说道说道,结果还没出门,就被护厂队给拦住了。


    这就是底层的小打小闹。


    大风厂这么一改,郑乾这落魄小子立马成了高富帅。


    以前他有个漂亮女朋友,但干的活儿都不怎么光彩。


    比如开个空壳公司围标赚钱,或者打着大风厂的旗号骗点小活儿。


    现在大风厂成了他的囊中之物,他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把它掏空,还说是借着互联网+搞发展,其实就是开个网店。


    大风厂以前可是国企,马力全开的时候,产量够全城人穿的。


    一个网店能撑得起这么大的厂子?别开玩笑了。


    但郑乾不这么想,他觉得借着大风厂的名头,贷款把它掏空,反而能赚得更多。


    郑乾比蔡成功在这方面可强多了。


    蔡成功吧,心里还惦记着投资赚大钱呢,结果让赵瑞龙给耍了,煤矿的钱全打了水漂。


    但他好歹还想拯救大风厂,毕竟对那地方有感情。


    可郑乾呢,根本不当回事,尤其是那些工人,他压根儿没放在眼里。


    陈岩石现在也管不了大风厂了,郑乾算是捡了个大便宜。


    现在的郑乾,野心大得很,打算让女朋友去搞个电商服务部,自己呢,就稳坐大风厂厂长宝座,整天在办公室里悠哉游哉。


    他挑了个职校刚毕业的小姑娘,虽说也有不少名校美女来应聘,但他偏偏就看上了这个纹着花臂的小丫头。


    他知道那些名校美女他搞不定,但这个小丫头嘛,嘿嘿,他可以随意摆布。


    正琢磨着找点乐子呢,突然看到窗外走过一群人,他纳闷了,这大风厂怎么还有外人?


    他赶紧把腿上坐的小姑娘推到一边,开门大喊:“你们是谁?怎么进来的?”他那破嗓子在空荡荡的厂区内听得人直皱眉。


    这时候,一群从北京发改委来的人走了出来,一个文质彬彬的中年男人看着郑乾笑了笑说:“郑总吧?我们是发改委的,来调研企业情况,看看能不能帮上忙,能聊聊吗?”


    带队的发改副主任,虽说只是个副部级,但只要他乐意,升正部那是分分钟的事。


    他在这副主任里排名靠后都能看出这部门有多牛,牛就意味着效率高。


    他们这次的事,早就调查得一清二楚了。


    这是他们发改部门的老规矩了,多少年都这样。


    郑乾一听这话,心里那个乐。


    他明白,赚钱最容易的就是体制内的人。


    大风厂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本来都快倒闭的厂,让他一接手,立马焕然一新,既有人又有钱。


    这就是体制的好处,郑乾别提多满意了。


    他也热情地迎了上去,满脸堆笑地说:“各位领导好,我是大风厂厂长郑乾。


    请问您贵姓?进来喝杯茶吧。”


    那个文质彬彬的中年男人笑着点了点头说:“我叫杨志,叫我杨主任就行。


    看来我误会你了,你还是个实干家,郑厂长。”


    听到这话,郑乾的笑容更灿烂了,连忙带着杨志进去,一边喊道:“华华,泡茶!”


    其实这小姑娘原来不是这个名字,但她一直惦记着检察院的林华华,就让郑乾给改了。


    但这小丫头根本不在乎,能赚钱就行,说不定以后还能当老板娘呢。


    郑乾最喜欢看的就是华华求饶的样子,那时候他才觉得最开心。


    杨志他们这一行人纪律严明得很。


    两个人守在门口,两个人在走廊巡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