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闲言碎语

作品:《从拜师九叔开始的港综之旅

    茅山派新立九叔为长老,修行界的反应还算正常。


    但轮到何杨被立为少掌门,各种猜测甚嚣尘上。


    龙虎山天师府内,一位老道士捻着胡须,眉头微皱:“茅山玄通此举,倒是出人意料。这个何杨,莫非有什么过人之处?”


    五台山某禅院,一个大和尚敲着木鱼:“阿弥陀佛,茅山派这是要变天了。林凤娇我知道,只是这个何杨……有趣,有趣。”


    更有甚者,一些好事之徒私下里传得更离谱。


    “我跟你们说,这何杨,八成是玄通道长的私生子!不然这等好事怎么轮得到他?”


    “有道理!不然凭什么一个毛头小子能压过那么多师兄弟?”


    “听说那小子长得白白净净,细皮嫩肉,不像个修行人,倒像个小白脸……”


    “可不是嘛,不然怎么解释他师父林凤娇也跟着一步登天,当上了长老?这里面水深着呢!”


    这些流言蜚语,九叔与何杨自然是听不到的。


    他们一路行来,终于在数日后抵达了任家镇。


    还未到义庄,远远便看见一道熟悉的身影,不是四目道长又是谁?


    “师兄!何杨!”


    四目道长眼尖,老远就瞧见了他们,立刻扯着大嗓门嚷嚷起来,三步并作两步冲了过来。


    他先是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九叔,随即挤眉弄眼,怪声怪气地一拱手:“哎哟喂!这不是我们茅山新晋的林长老嘛!失敬失敬!林长老大驾光临任家镇,真是令敝镇蓬荜生辉啊!”


    九叔老脸一红,佯怒道:“去去去!没大没小的,胡说八道些什么!”


    嘴上这么说,眼中的得意却是藏不住的。


    “嘿嘿,师兄,你就别装了,心里乐开花了吧?”


    四目道长嘿嘿一笑,随即又重重一拍何杨的肩膀,“好小子!真给你师父长脸!茅山少掌门!啧啧,以后见了你,我是不是也得恭恭敬敬叫声‘少掌门’啊?”


    何杨摸了摸鼻子笑道:“四目师叔,您就别拿我开涮了。”


    三人笑闹着回到义庄。


    只见原本破败不堪的院墙已经修葺了一半,几个工匠正在忙碌着。文才和秋生灰头土脸地在一旁监工,时不时指手画脚,却怎么看怎么不靠谱。


    “师父,您回来啦!”


    文才眼尖,第一个发现他们,立刻丢下手里的活计,屁颠屁颠地跑了过来。


    九叔看着这两个不成器的徒弟,再看看旁边神采奕奕的何杨,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进了屋,四目道长便迫不及待地追问茅山上的详细情形。


    九叔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何杨被立为少掌门,自己晋升长老的经过细细说了一遍。


    四目道长听得一惊一乍,不时拍腿叫好,尤其听到何杨当众施展闪电奔雷拳,技惊四座时,更是兴奋得手舞足蹈:“好小子!真给咱们这一脉争光!以后茅山派,就看你的了!一定要把茅山发扬光大,盖过那些什么龙虎山、阁皂山的牛鼻子!”


    九叔瞪了他一眼:“胡说什么!同为道门,当守望相助。”


    话虽如此,他脸上自得的神情却愈发明显。


    四目道长咧嘴一笑,不再与他争辩,转而对何杨正色道:“何杨啊,少掌门这个位子,可不好坐。以后你的担子重了,万事要多思量,不可冲动行事。不过师叔相信你,你小子机灵,肯定没问题!”


    何杨点头:“多谢师叔提点,弟子明白。”


    看着仍在修缮中的义庄,九叔眉头微蹙。


    这工程量不小,一时半会儿怕是完不了工。


    四目道长见状,眼珠一转,提议道:“师兄,我看你这义庄没个十天半月也弄不好。不如这样,你跟我先去三水镇住些日子,反正有文才在这里看着。”


    文才一听,顿时苦了脸:“师父……”


    九叔想了想,也觉得有理。


    自己刚晋升长老,虽然抓住监察之事,但茅山那边或许还有事务需要他遥控处理,任家镇这边确实不方便。


    而且,他也想找个清静地方,好好消化一下这段时间的变故。


    “也好。”


    九叔点了点头,对文才道:“你和秋生在这里好生监工,不可懈怠。有什么事,及时派人去三水镇通知我。”


    “是,师父。”


    文才和秋生有气无力地应道。


    正当他们商议妥当,准备启程前往三水镇时,一名身着茅山道袍的年轻弟子,风尘仆仆地赶到了义庄。


    “启禀林长老,何师兄!”


    那弟子恭敬行礼,何杨被定为少掌门,自是同辈之中大师兄。


    “掌门法旨!”


    九叔与何杨对视一眼,心中皆是一动。


    那弟子取出一卷用明黄色绸缎包裹的卷轴,双手奉上:“掌门有令,着少掌门何杨,择日启程,游历天下。寻访修行界各大门派及前辈高人,以增见闻,砥砺道心,扬我茅山声威!”


    此令一出,众人皆是一愣。


    九叔眼中闪过一丝了然,随即是深深的期许。


    这是茅山派培养继承人的惯例,也是对何杨的进一步考验与磨砺。


    何杨接过法旨,展开一看,内容与那弟子所言无二。


    他心中并无多少意外,反而隐隐有些期待。


    困守一地并非他所愿。


    游历天下,见识更广阔的世界,对他而言无疑更具吸引力。


    “弟子何杨,谨遵掌门法旨!”何杨收起卷轴,朗声应道。


    拍了拍送信弟子的肩膀,见他一路风尘仆仆,何杨便留他在义庄歇息了一晚。


    第二日天蒙蒙亮的时候,便向九叔与四目辞行启程回山。


    九叔、四目道长,与随即抵达义庄的何杨,将他送到镇口。


    “路上小心。”九叔客气道。


    “林长老、何师兄、四目师叔祖请回,弟子告辞。”


    那弟子恭敬行了一礼,转身踏上了归途。


    晨风微凉,吹动着何杨的衣角。


    四目道长拍了拍他的肩膀:“行啦,人走远了,回去吧。你小子,这下可有得忙了。”


    回到义庄,文才、秋生还在呼呼大睡。


    九叔与四目道长则没了睡意,拉着何杨坐在堂屋,开始面授机宜。


    喜欢从拜师九叔开始的港综之旅请大家收藏:()从拜师九叔开始的港综之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