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关于我那奇怪的老板。
作品:《真假千金:科研大佬在豪门当水豚》 她熟练地将滚烫的黑咖啡注入沈清澜专属的骨瓷杯,一滴奶、一粒糖都不加——
老板的口味和她的人一样,清醒、冷冽,带着不近人情的硬度。
但明明最讨厌甜食的老板最近却收购了一家甜品店……好诡异。
老板的行为……最近真是越来越诡异了。
书禾。
这个名字是她自己给自己取的。
以前叫唐招娣,一个像石头一样沉甸甸压在她出生证上的名字,带着山坳里陈腐的泥土气和绝望的期盼。
她一步步从那个连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小山村爬出来,靠的不是什么惊天的才华或运气,就是一股子不认命的死磕劲儿。
课本在煤油灯下翻烂,手指在寒冬里冻得开裂又愈合,磨出厚厚的茧子。
她没什么人脉,没什么背景,更谈不上野心勃勃,只是像山里的竹子,一节一节,沉默而固执地往上拔。
如今能坐在这座城市顶级写字楼顶层,成为深澜科技创始人沈清澜的首席助理。
这是她用无数个日夜和汗水换来的、最值得骄傲的勋章。
她的老板,沈清澜。
在大众视野里,沈清澜的形象是高度统一的:
冰山美人,高智商学霸,科技新贵,行走的AI——
精准、高效、冷漠、不近人情。
这些标签都没错,但唐书禾知道,她的老板远比这些词……复杂得多,甚至在某些维度上,堪称“双标”。
沈清澜对智商有着近乎苛刻的筛选标准。
她极度厌恶与“低效”的头脑对话。那些逻辑混乱、抓不住重点、甚至无法理解基础专业术语的人,在她面前多说两句话,都可能引发一扬小型“冰河世纪”。
唐书禾不止一次看到过合作方代表在沈清澜毫无波澜却一针见血的诘问下,额头冒汗、语无伦次,最终被那双冰冷的眸子看得落荒而逃。
客观来说,这种毫不掩饰的“智力歧视”非常不正确,甚至可以说是傲慢无礼。
但沈清澜就是这样一个人。她的大脑像一台高速运转的超算,本能地排斥低版本兼容系统。
然而,吊诡的是,对于真正被她划入“聪明人”范畴的个体,沈清澜的包容度却高得惊人。
对方可以性格古怪,可以脾气暴躁,可以情商感人,甚至可以有各种匪夷所思的小癖好——
只要核心的“智力值”达标,沈清澜似乎都能容忍,甚至带着点研究者观察稀有样本般的兴致。
这种双标,在唐书禾看来,简直像设定好的程序参数。
“唉……”唐书禾轻轻叹了口气,把香气四溢的黑咖啡放在沈清澜空荡荡的巨大办公桌一角。
她转身开始整理老板邮箱里堆积如山的邀请函。
沈清澜极其厌恶处理这些社交噪音,她曾有过一次“壮举”——直接回复某位试图通过私人邮件搭讪的所谓名流:
“抱歉,我的时间只用于与智商120以上的人类进行有效沟通。”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自那以后,所有非核心业务的社交邀请,都成了唐书禾的专属战扬。
(沈清澜也是因此对圈内八卦可以说是一无所知,经常被人怀疑手机没联网。)
她熟练地快速筛选:
赵少的咖啡馆开业邀请?上次聊天连“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都分不清,Pass。
楚少的商业合作意向?圈内知名草包花花公子,除了烧钱泡妞毫无建树,Pass。
陆言彻……嗯,陆氏那位。邮件措辞得体,附件里的合作框架也看得出是懂行的人做的。
虽然老板私下吐槽过这人作风浮夸,“疑似表演型人格障碍”,但智商和商业嗅觉确实在线,属于老板能勉强容忍对话的那一小撮人。标记为“待老板审阅”。
慕少……慕沉舟?!
看到这个名字,唐书禾整理文件的手指猛地一顿,眉头下意识地蹙紧。
这个名字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腐臭石头,瞬间搅起一片令人不快的涟漪。
啧,晦气。
这人居然还活着。唉,可惜了。
她毫不犹豫地将这封邮件拖进了垃圾箱。
处理完邮件,唐书禾揉了揉眉心。
其实最近拒绝这些无聊邀请还有另一个更重要的理由——
老板本人,肉眼可见地“忙”了起来。
这种“忙”,并非公司事务。深澜科技运行良好,核心项目稳步推进。沈清澜的“忙”,是另一种形态的诡异。
比如,连续三天下午,唐书禾都“意外”发现老板没在公司。
最近一次“逮”到她,是在A大大学城附近一个不起眼的咖啡馆二楼。
沈清澜戴着足以遮住半张脸的墨镜和黑色口罩,穿着一身毫不起眼的休闲装,像个执行秘密任务的蹩脚特工,正全神贯注地盯着A大某个校门口的方向,手里还捧着一杯早已凉透的黑咖啡,动都没动过。
“老板……”唐书禾实在没忍住,走到她身边,压低声音,“您……这是在干嘛?如果需要观察什么,或者接洽哪位教授,我可以……”
“嘘!”沈清澜猛地竖起食指抵在唇边,墨镜后的目光依旧紧紧锁着校门,声音压得极低,“别吵!我在等!”
“等……谁?”唐书禾一头雾水。
沈清澜没回头,语气却带着一种近乎痴迷的专注:“等一个……特别的人。总之这种事情要我本人亲自做才更有诚意!”
她顿了一下,声音里透出浓浓的失落和委屈,“唉……刚刚又被她哥接走了。她最近都不回我微信了……”
唐书禾:“…………”
什么诚意?变态跟踪狂的诚意吗?
唐书禾看着自家老板那副望眼欲穿、失魂落魄的样子,内心充满了无力感。
她长长地、无声地叹了口气。老板天天把“感情是低效程序”、“完美人类不需要冗余情感模块”挂在嘴边。
可她自己呢?明明感情比谁都……充沛。
这让她不由得想起第一次见到沈清澜的情景。
那是在她高中母校——一所位于国家级贫困县、条件极其艰苦的山区中学。
那时的沈清澜……还没出国留学深造过,是个有点轻狂的年轻人。
似乎也才刚刚开始准备创业,远没有今日的声名显赫。她是作为某个教育扶持项目的资助方代表来的。
那时的唐书禾,还叫唐招娣。穿着洗得发白的旧校服,因为营养不良而显得格外瘦小,躲在头发花白的班主任身后,只敢露出一双怯生生、又带着强烈好奇的眼睛,偷偷打量这个穿着利落、气质冷冽、与周围破败环境格格不入的年轻女人。
沈清澜的目光扫过她,没有任何寒暄或安慰的意思,眉头反而微微蹙起,转头问校长,声音不大,却清晰地敲在唐招娣心上:
“不是说,这是你们学校成绩最好的女孩吗?怎么看起来……”
她停顿了一下,脸上是满满的嫌弃,似乎在寻找合适的词汇,最终吐出的评价带着她一贯的、近乎残酷的直白。
“……一点也不聪明的样子。”
那一刻,唐招娣的脸瞬间涨得通红,巨大的羞耻感像鞭子一样抽打着她。她死死攥着衣角,指甲几乎嵌进掌心。
然而,命运的转折有时就藏在最锋利的刀口之下。就在唐招娣以为这位冷漠的资助人不会再注意她时。
沈清澜在离开前,对校长留下了一句轻描淡写却足以改变许多人命运的话:
“这个项目,就定她们学校了。所有符合标准的女生,学费、生活费、学习用品,全额资助,直到她们考上大学,或者决定不再继续学业为止。”
没有煽情,没有口号,只有清晰明确的条款和强大的执行力。
后来唐书禾才知道,沈清澜资助的不止她一个学校,她设立的那个低调的基金,覆盖了那片山区几乎所有符合条件的女孩。
再后来,唐书禾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考了出来,一路勤工俭学,拼尽全力。毕业那年,她看到了深澜科技的招聘启事,抱着渺茫的希望投了简历。
面试官就是沈清澜本人。她早已不记得当年那个怯懦的山村女孩,只是用那双锐利的眼睛审视着唐书禾的履历和回答,最终点了头。
唐书禾从未主动提起过那次山区相遇。沈清澜大概也早就忘了那个被她评价为“看起来不聪明”的瘦小女孩。但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能成为这样一个矛盾、强大、看似冰冷却在不经意间改变了她人生轨迹的女人的助理,能站在她身边,看着她如何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精准地运行她的规则,哪怕有时这规则显得那么不近人情……
这确实是唐书禾最骄傲、最踏实的一件事。
她端起自己那杯加了奶和糖的咖啡,抿了一口,甜味在舌尖化开。
目光再次扫过老板空荡荡的座位和那杯早已凉透的黑咖啡,无奈地摇了摇头。
老板的“特别观察”项目,看来还得持续一阵子。
她得想想办法,怎么才能让老板看起来……不那么像个意图不轨的跟踪者?
至少,别被A大的保安当可疑分子给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