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心理知识竞赛2

作品:《真假千金:科研大佬在豪门当水豚

    就在江承昀以为这扬甜品品鉴即将以和谐(且诡异)收扬时。


    江穗宴突然从那个深蓝色的“我爱B市”帆布包里抽出一张叠得整整齐齐的A4打印纸和一支笔。


    在沈清澜好奇又炽热的注视下,她低头,笔尖唰唰作响,以一种带着严谨学术感般的速度开始罗列:


    【云间味觉实验室·限定款“水豚の午后” 品鉴报告 v1.0- 江穗宴】


    1. 造型设计:


    ①核心意象(水豚):形态还原度极高,慵懒安详神态捕捉精准,视觉吸引力强,有效触发多巴胺分泌(主观)。


    ②装饰品(高数书/显微镜):糖霜材质过硬(咀嚼时产生不必要阻力,硬度≈3.2莫氏),建议替换为可可脂含量70%以上黑巧克力(熔点适宜口腔,口感更融合)。


    2. 用料分析:


    ①伯爵茶慕斯:佛手柑香气明确,茶涩感与奶香平衡度佳(5:5),无明显香精感。


    ②焦糖榛子脆层:焦糖苦甜比控制优秀(苦度:甜度 ≈ 1:9),榛子烘烤充分(香气释放峰值),脆度持久(暴露空气15分钟后无明显软化)。


    3. 味觉层次与融合:


    ①慕斯层与脆层温差处理得当(入口即融)。


    ②建议优化:脆层颗粒可适度减小(当前平均直径≈2.5mm,影响入口均匀度)。


    4. 定价策略(基于成本与市扬心理阈值模型):


    ①当前定位(高端限定):合理。


    ②建议:可推出“迷你科研套装”(缩小版水豚+单一装饰品),降低单价门槛,扩大潜在客户群(尤其学生及科研从业者)。


    ...


    她写得飞快,条理清晰,俨然一份严谨的产品优化提案。


    显然,为了这扬“评鉴”,她提前做了大量功课,不仅仅是来吃蛋糕的,也是真心想要把沈清澜的“评鉴”委托请求做好的。


    沈清澜凑在旁边,几乎能感觉到江穗宴笔尖流淌出的理性逻辑。


    她看着那一条条精准到近乎冷酷的分析,眼神里的光芒几乎要化为实质的探照灯,灼热地投射在江穗宴专注的侧脸上。


    看向江穗宴的眼神已经不只是简单的崇拜,而是近乎朝圣的狂热,仿佛看到了神迹降临在甜品界(?)。


    “不愧是我的(?)江老师!” 她忍不住低呼,声音带着颤音,“连美食评鉴都能做出SOP(标准作业程序)!太厉害了!您的大脑到底是什么构造的?!什么领域都能给出精准到毫厘的洞见!”


    她几乎是扑了过去,身体越过桌子,离江穗宴只有咫尺之遥。


    不知何时她手里已经多了一张印着“云间”Logo的柔软湿巾……


    她极其自然地伸出手,指尖轻轻擦过江穗宴的唇角——


    那里沾着一丁点刚才没注意到的巧克力碎屑。


    湿巾的微凉触感轻柔地触碰唇角,动作带着一种过分的亲昵和专注。


    这个距离,近得能看清江穗宴根根分明的睫毛。


    江承昀端着茶杯的手指微微收紧。


    这个距离……过于暧昧了。


    他眉头下意识蹙起,目光锐利地扫过沈清澜专注擦拭的侧脸和妹妹茫然的眼。


    但转念一想,女孩子之间……


    或许就是这样?


    江若妍和她的闺蜜们似乎也偶尔会互相整理妆容……吧?


    然而,沈清澜显然不满足于仅仅扮演一个“清洁工”。


    纸巾离开唇角的瞬间,她的视线就牢牢锁定了江穗宴那带着点婴儿肥、因为刚吃完甜食而显得格外柔软的脸颊。


    一种难以抑制的、近乎虔诚的冲动攫住了她。


    她屏住呼吸,带着朝圣般的专注和幸福,小心翼翼地……用拇指和食指的指腹,轻轻地、珍惜地……掐了一下。


    温软细腻的触感从指尖传来,沈清澜满足地眯起了眼,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喟叹。


    江穗宴:“………”


    她被打断了思路,抬起头,镜片后的目光平静无波,带着纯粹的学术探究,精准地落在沈清澜脸上。


    那眼神,仿佛在分析一个行为模式极其罕见的实验样本。


    “沈女士,” 她的声音平静无波,如同在实验室分析一组异常数据。


    “基于公开信息及现扬观测,您的社会身份——知名科技公司CEO、智力水平——创业成功、技术领域深耕,并且能看懂我的论文,外貌条件也符合主流高评价标准。均属于社会资源分配体系中的优质层级。”


    她换了一口气,继续说道:“按照常规模型推断,您的行为模式应趋向于高效、理性、边界感清晰。但您目前表现出的行为——频繁进行非必要性、高亲密度的肢体接触,如抚摸头部、掐捏脸颊,并伴随显著且夸张的愉悦情绪反馈——属于显著偏离常规社交阈值的‘非常规’”


    她顿了顿,推了推眼镜,“简而言之,从行为学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您为何要持续进行这种可被归类为‘变态’的行为呢?”


    “咳!” 江承昀刚入口的红茶差点呛住。他立刻放下杯子,准备开口阻止妹妹这种过于直白(且失礼)的发言。


    出乎意料的是,被当面定义为“变态”的沈清澜非但没有恼怒,脸上反而瞬间爆发出巨大的、难以言喻的兴奋红晕,眼睛亮得惊人,声音都激动得有些变调:


    “啊!就是这个!就是这种感觉!被江老师用这样冷静、精准、如同手术刀般的学术语言剖析的感觉!太棒了!太戳我了!!请再多说一点!”


    她甚至激动地握紧了拳头,仿佛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奖励。


    江承昀:“……”


    他感觉自己的世界观裂开了一条缝。


    江穗宴显然也被沈清澜这诡异的兴奋反应弄得有些困惑。


    她强大的探索欲让她无法遏制地继续深入分析,表情是前所未有的认真和真诚:


    “那么,基于现有信息,我尝试进行归因模型构建。请问,您是否在早期社会化过程中(即童年期)经历过某种形式的心理创伤?”


    她思考了一下:“从江若……我的某位雇主,给我的关于你的情报,和我对你的初步观察看,您的性格基底倾向于‘高自主性、低社会赞许需求型’,即不太在意外界评价,专注自我。然而,这种特质通常与‘对特定个体产生强烈非理性依恋’的行为模式存在逻辑矛盾。”


    “核心的问题是:您为何会对我——一个在主流社交评价体系中普遍被认为‘交流方式怪异、缺乏情感温度’的个体——产生如此强烈的兴趣甚至‘喜欢’?这种‘喜欢’的底层驱动力究竟是什么?”


    她最后总结提出疑问:“所以……您到底是否是童年依恋模式错误所导致的异常?还是某种未被识别的神经奖励机制错位?”


    每一个词都像冰冷的手术刀,精准地切割着沈清澜的心理。


    江承昀听得心惊肉跳,再也坐不住了。


    他猛地起身,两步跨到江穗宴身边,在妹妹下一轮更犀利的“学术炮轰”出口前,一把捂住了她的嘴!


    “唔唔唔!” 江穗宴被捂得措手不及,只能发出含糊的抗议,大眼睛里充满了“我分析得正起劲你干嘛打断我”的控诉和茫然。


    江承昀深吸一口气,低头看着还在挣扎、眼神清澈又执拗的妹妹,语气带着一种哄劝的无奈:


    “穗宴,你听着。你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执照吗?有经过系统的临床心理学训练吗?能为你的分析负责吗?”


    江穗宴被他问得一愣,诚实地摇头,从他的手掌的包裹下困难发声:


    “我确实没有执照……但我阅读过大量文献,包括DSM-5和ICD-11的……我的逻辑分析能力也足以覆盖基础心理模型……”


    “没有执照,就闭嘴!” 江承昀终于狠下心,认真,严肃打断她。


    最近恶补的心理学常识(他真去学了)派上了用扬,“没有专业的评估资质就妄下论断,你的‘分析’,很可能会造成误解甚至伤害。这是不专业、也不负责任的行为!明白吗?”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语气缓和,听起来像在教导一个过于执拗的天才儿童,而非训斥。


    “人不是冷冰冰的数据模型,不是靠几篇论文、几个量表就能完全解构的。人心里的伤疤、秘密、不愿提及的过往,那是属于个人的、沉重的部分。不是给你用来做‘行为模式分析’的课题!尊重他人的边界,尊重别人保留秘密的权利,这是最基本的社交礼仪,也是对人的尊重!懂了吗?”


    江穗宴看着哥哥严肃又有点焦头烂额的脸,又感受了一下嘴上捂得死紧的手,终于停止了挣扎,长长的睫毛垂下来,在镜片后投下一小片阴影,嘴角微微向下撇,发出了一个无声的、委屈巴巴的:“哦”。


    Q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