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子曰

作品:《穿越农家子,童子科举忙

    第二题很简单。


    第一题则特抽象。


    就俩字:子曰。


    至圣先师说过那么多话,哪一句才合乎出题者心中的要求?


    不少考生,为此抓破了头。


    庄毅心里却有数了,他先拿出草稿,把两道题目写在上面。


    然后在第二套题目后面,写上“今夫天”的出处。


    写的目的,自然是证明自己没有抄袭。


    写完今夫天的出处,庄毅又把四书讲义对这段内容的解释,写在出处的后面。


    这是“解题思路”,进一步证明自己没有抄袭。


    之所以这么写,是林让教的。


    他经历过很多次考试作弊的案子,所以,告诉庄毅,记得写下这些内容。


    考卷和草稿都上交,遇到争议,也可以平息舆情。


    写完它,庄毅忽然想到了解答的内容,立刻在卷子上写下破题的部分:进生物而言天,其义可悬想焉。


    承题:夫天之生物,胥本一诚。进诚言天,其义不可悬想乎?


    前者是总纲,后者承接前者,进一步阐述内容。


    一旦开始写就停不下来。


    他对面的考生,一直在幻想,有神童给自己垫底。


    看到题目后,他一边抓耳挠腮,一边自信的想,这么难,神童应该答不上来。


    没料到,他一抬头,就看到人家正在奋笔疾书。


    这考生顿时慌了。


    不是,这么鬼的题目,你也能破题?不会是乱写吧。


    庄毅怎么可能乱写。


    他这么长时间,苦读大量藏书,不断充实自己。


    又在林老先生耳濡目染下,学会各种八股文的破题。


    因此,庄毅下笔如有神,很快就写到结尾。


    如徒见其昭昭而以为天小也,是亦知其一而未知其二也。


    与“至诚无息”的宗旨高度吻合。


    写完了第二题,再回过头来看第一题。


    子,真的说了很多话。


    如果每一句话,都作为破题的话,那这就恐怕说不完了。


    也很容易落入考官的“陷阱”。


    对!


    这是一个大坑。


    可能连出考题的考官,都没意识到这是个大坑。


    八股文有一个很重要的要求,就是代圣人立言,而不是曲解圣人本意。


    子曰,这两个字看似简单,但各家解释都不同。


    你要是贸然引用哪一派的观点,很容易引起另一派的不满。


    因为岁试并非乡试,不会完全严格按照十九种经解来。


    所以,得重新思考“子曰”二字。


    嗯……庄毅想到了一句话,非常符合这两个字。


    那就是苏轼当年对韩愈的至高赞誉。


    于是,他在草稿上,写下了破题的内容: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


    前面一句,说的是“子”;后面一句,说的是“曰”。


    合在一起正是,子曰。


    解释的相当标准,而且霸气侧漏。


    破题之后便是承题。


    庄毅也已经想好了内容。


    承题: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


    这也是苏轼写给韩愈。


    夸他:这都是由于他有顶天立地的造化,关系到事物兴盛衰亡的命运。


    这句话实在是太好了,简直像是门徒口中说出来的一般。


    庄毅看了一遍,莫名有些激动,眼神发亮。


    然后,就开始写提二比、中二比、后二比,束二小比、缩入、收缴、反振、分承、束上。


    每一个手法,都娴熟的运用其中。


    文采斐然,完全没有寻常八股文的枯槁。


    借着大苏学士给的思路,他开始笔走龙蛇,写的行云流水!


    对面的考生看傻了。


    怎么回事……他的笔怎么就没停过!


    巧得很。


    顾梦麟巡场,从一个个考生身边路过。


    最后佯装不经意间,靠近庄毅所在的考间。


    为了不让自己显得过于刻意,还先看了一眼庄毅隔壁考间考生的草稿,而后无声翻了个白眼。


    写的什么玩意儿,文理不通!


    那位生员:!


    当场冷汗都下来了。


    顾梦麟又看向庄毅的草稿,顿时,愣在原地。


    而后侧着身子,仔细看了一遍庄毅写的考试内容,顿时激动得差点抖起来。


    原来,这题可以这么破!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


    再念一遍,顾梦麟感觉这个破题,简直太完美了。


    自己读了一辈子圣贤书,写了一辈子八股文,钻研了一辈子的笔墨文章。


    到头来,都不如这个十岁的小童。


    这回是真学到东西了!


    反观庄毅,此时文思泉涌,已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完全没意识到学政就在身边看着。


    他的字本来就好,这会儿又是在草稿上写,没有心里负担。


    字迹飘逸、潇洒,形神兼备,韵味十足。


    光这篇草稿,都算得上一篇“上上乘”的字帖!


    顾梦麟看得心神激动。


    庄毅又拿出第二篇,誊抄在考卷上。


    因为他把自己给写嗨了,而誊抄的字要求是馆阁体,故而选择把不那么激荡的一篇文章先抄写。


    就算是减震器。


    “则且旷然于鸿蒙之表觉,静专动直,隐露端倪,而太虚非虚,太空非空,触目无非真宰。”


    “则且怳然于瞻瞩之交觉,垂象观文,显呈形色,而名其可名,象其可象,仰观即见苍穹。”


    将庄毅写的这篇八股文,在心中大声朗诵。


    念着念着,顾梦麟久久不语,在心里不由得叹了口气。


    而后。


    这位考中进士,又进了翰林院的词臣,竟不敢再看下去。


    他仰天长叹一口气,在整个考区的生员疑惑注视下,失神的离开了。


    一身威严的官袍,搭配的却是苍老几分的背影,让人都有些不忍了。


    学了大半辈子,自诩文采一流,到头来却远远比不上一个年仅十岁的小童,顾梦麟怕自己再看下去,恨不得挂冠而去。


    庄毅从头至尾,都没有察觉到。


    他已经在写第三题,桃花源。


    曲曲清溪路,渔歌去杳然。万花迎客棹,一叶破春烟。


    时间飞快的流逝。


    庄毅不知不觉,已经把三道题答完,誊抄在考卷上。


    剩下的时间,就是等。


    等到交卷的时刻。


    庄毅趴在桌上,小睡一会,等到收卷官。


    他把试卷交上去,再领到牌子,和其他考生一起退场。


    离开了这个待了一天的地方。


    走的时候,他在想,今天考的应该不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