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文斗获胜商讨买官

作品:《三国开局忽悠吕布跟我结义造反

    蔡邕一脸疑惑,目光直直看向他,出声询问道。


    “不知刘公子此次造访,所谓何事?”


    听闻此言,刘烨面上神色云淡风轻,仿若此事再平常不过,嘴角轻扬,和声说道。


    “是这样的,晚辈一心想入朝为官,故而想请蔡大家在朝中为晚辈推荐一二!”


    这话一出口,蔡邕着实吃了一惊,本就有神的双眼瞬间瞪大。


    满脸惊讶地看向刘烨,不自觉地发出一声“哦?”


    紧接着又追问:“你如此自信,难道你对自己的才能很有把握?”


    刘烨听闻,嘴角不受控制地上扬。


    绽出一抹自信笑意,语气笃定说道。“这是自然!”


    顿了顿,他昂首挺胸,高声道。


    “晚辈自认,当今世上,论武,我能勇冠三军!”


    “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所向披靡!”


    “论文才,我可提笔安天下,以才情谋略辅佐君王、治理朝政!”


    这番话,恰似惊雷在蔡邕耳边炸响,他满脸尽是震惊之色,暗自思忖。


    “这眼前的小子,究竟得有多大的才情,才敢如此自信满满、口出狂言呐!”


    略作停顿,又转念一想:“不行,老朽身为臣子,得为陛下先考考他!”


    “若是此人当真是难得的大才,老夫定要向陛下保举他。”


    “让他入朝为陛下、为大汉效力。”


    这般想着,蔡邕忙不迭将目光投向刘烨。”


    神情变得严肃几分,开口说道。


    “既然刘公子有如此大才,不妨为诸位展示一下,如何?”


    刘烨听闻,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不屑,语气中满是从容,“自然是可以的。”


    紧接着,他双手负于身后,傲然道。


    “诗词,歌赋,你们随便出一题,但凡答不上来,都算我输!”


    ”哼!


    “小样,我这接受过21世纪九年义务教育的大学的还弄不过你们吗?”


    想到这里刘烨在心里一阵祈祷。


    “各位华夏先贤们,小子就借鉴一下你们的诗词歌赋了哈。”


    “哼哼哼!”


    “小爷的唐诗三百首就够你们好好赞扬了!”


    而随着刘烨的话音落下,蔡邕与一旁的李儒两人皆是眼睛猛地一亮。


    彼此对视一眼,心照不宣,纷纷在心里暗自琢磨。


    “看来这小子是真有本事的,只是不知这本事究竟到了何种地步!”


    念头一转,蔡邕伸出手,做了一个请的手势,目光紧紧盯着刘烨,说道。


    “年轻人,请开始你的表演吧!”


    “”让老夫看看你的文采究竟如何,是否真的可以惊艳世人。”


    刘烨见状,眉毛微微一挑,脸上依旧挂着淡定自若的笑容,稳步走到厅中桌前。


    笑着说道:“那么两位,请出题吧!”


    蔡邕与李儒闻言,稍作思索。


    恰在此时,蔡邕不经意间看向院子里傲雪绽放的梅花。


    眼睛陡然一亮,计上心来,说道。


    “那你就以这院子里的梅花为题,赋诗一首,如何?”


    刘烨听闻,心中忍不住冷笑一声,暗自嘀咕“就这?”


    不过面上依旧恭敬,赶忙拱手行了一礼,笑着说道:“那晚辈就献丑了。”


    说罢,刘烨伸手拿起桌上一杯酒,轻抿一口。


    然后开始微微皱眉,故作沉思状,在宽敞的大厅里缓缓踱步。


    一时间,厅内安静至极,众人皆屏气凝神,目光紧随着他的身影。


    忽然,刘烨像是脑海中灵光乍现,脚步猛地停下。


    眼眸中闪过一抹亮色,口中念念有词起来。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声音清朗,一字一句,在厅内悠悠回荡。


    当刘烨的吟诵声在大厅里缓缓消散,一时间,整个厅内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仿若被定住了一般,沉浸在那短短二十字营造出的意境之中。


    率先回过神来的是李儒,他瞪大了眼睛,满脸写着难以置信,猛地一拍桌子。


    惊叫道:“妙啊!”


    “当真是妙啊!”


    “当真是绝妙好诗啊!”


    “以墙角寒梅自比,不惧严寒独自绽放。”


    “既彰显坚韧,又凸显高洁。


    “这短短二十字,既有景又含情,更将自身抱负藏于其中。”


    “如此才情,我李儒今日算是见识到了!”


    蔡邕亦是满脸震撼,花白的胡须因激动而微微颤抖着,他紧紧盯着刘烨。


    眼神里满是欣赏与惊叹:“老夫一生阅诗无数。”


    “却从未听过这般清新脱俗又意蕴深远的佳作。”


    “此诗将梅花的神韵与风骨刻画得入木三分。”


    “更隐隐透出你非凡的志向与才情。”


    “刘公子,你这诗,当真是千古佳作啊!”


    “若是一经传出,定能在我大汉永世流传,为后世所传颂!”


    此时,一直静静站在一旁的郭嘉,也忍不住抚掌赞叹。“好诗!”


    “当真是好一个‘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主公以梅香暗喻自身才华,不张扬却又难以掩盖。”


    “不愧是主公啊,主公之才情,实乃我等不及,嘉真的是佩服啊!”


    “今日能亲耳听闻此诗,实乃我等之幸事啊!”


    蔡邕看向刘烨的眼神中满是笃定,向前一步,郑重其事地说道。


    “刘公子,有此等才华,入朝为官实乃必然。”


    “老夫在此信以老夫的名誉向你保证。”


    “此番老夫回到洛阳,定要为刘公子在陛下跟前全力举荐。”


    “像刘公子这等大才,若不能为大汉所用,实乃朝廷之损失啊!”


    说罢,蔡邕又转身对李儒和郭嘉说道:“二位。”


    “此诗定要好好记录下来,传扬出去。”


    “让天下人都知晓,我大汉有此等才情出众之人,更有如此超凡脱俗的佳作!”


    李儒和郭嘉忙不迭点头称是,看向刘烨的目光里,满是敬佩与期许。


    而刘烨,在众人的夸赞声中,谦逊地拱手致谢。


    可那眼中闪烁的光芒,却难掩心中的壮志豪情。


    众人一起讨论了一番诗词歌赋之后,蔡邕捋了捋胡须看向刘烨。


    “刘公子,不知你此次是想老夫帮你举荐何等官位呀!”


    闻言刘烨心中一动,连忙说出了自己的计划。


    “一切就劳烦蔡大家在朝堂之上斡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