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登基,立后
作品:《大明:逆父!请叫朕成祖永乐大帝》 五更三点的晨钟刚过,紫禁城的角楼便燃起了通天火把,将琉璃瓦顶照得如熔金泼洒。
太和殿前的丹陛之下,三千禁卫军身着亮银甲胄,手按腰间绣春刀,甲叶碰撞声清脆如碎玉,在寂静的凌晨里层层荡开。
自午门至太和殿的御道上铺着三层明黄毡毯。
毡毯两侧的汉白玉栏杆外,文武百官按品级分班肃立,绯色、青色、蓝色的官袍如潮水般铺展,朝珠与玉带在火光中闪烁着温润的光泽。
当东方泛起鱼肚白,景阳钟突然长鸣,九十九声钟响震得宫阙震颤,朱棣身着十二章纹的衮龙冕服,头戴前后垂十二旒的平天冠,在内侍监总管的搀扶下,从东宫缓步走出。
玄色的冕服上,日月星辰在晨光中流转着微光,山龙华虫的纹样随着步伐轻轻晃动,仿佛有万灵蛰伏其中。
十六名内侍抬着的金顶大辂缓缓前行,銮铃轻响间,檀香从龙涎香薰中袅袅溢出,与清晨的寒气交织成肃穆的香气。
御道两侧的禁军突然单膝跪地,甲胄触地的声响整齐划一,如惊雷滚过广扬。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声从东宫前爆发,迅速席卷整个紫禁城,连檐角的走兽都似被这声浪惊动,在风中微微颤动。
朱棣目不斜视,步履沉稳地踏上奉天殿的丹陛,每一步都踏在预先标记的金砖上,那是工匠用糯米浆混合桐油浇筑的金砖地,踩上去无声无息,却透着千年不腐的坚实。
奉天殿广扬,早已陈设妥当,正中的蟠龙宝座上铺着明黄织金坐垫,椅背上的金龙双目圆睁,口衔明珠,仿佛要从紫檀木上腾飞而起。
宝座前的香案上,青铜鼎、玉琮、苍璧依次排开,三足鼎中燃着松柏枝,青烟笔直上升,在殿梁的藻井处盘旋不散。
礼部尚书张开圣旨,朗声念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起于淮右,躬逢乱世,承天景命,提三尺剑定四海,削群雄、平宇内,肇基大明,迄今已有十载。
当此之时,中原板荡,生民涂炭,朕以匹夫之身,荷天命之重,宵衣旰食,不敢稍怠,惟愿天下安、兆民宁。
然岁月不居,春秋渐高,精力日衰,难承万机之繁,且近来体中多疾,夜不能寐,常思付托得人,以安社稷。
皇太子棣,英武仁明,夙具雄才,其性刚毅而怀仁心,谋深远而恤民生,屡经战阵而不忘黎庶,久掌藩柄而能持恭谨。
朕观其德,足以承宗庙之祀,观其能,足以安四海之民,近年朝野上下,亦多有称颂,谓其有君人之度、王者之风。
朕闻自古圣君,知天命有归,识兴衰有数,今朕年迈体衰,恐误国政,念及天下苍生,当以社稷为重。
特依古制,将神器大宝禅于皇太子棣,俾其承继大统,君临万邦。
自诏书颁布之日起,国政机务悉由皇太子总揽,择吉日登基,以顺天心、从民望。
凡内外文武百官,皆当竭忠辅弼,恪守臣节,共辅新君,以安黎元,尔天下臣民,宜体朕意,奉迎新主,勿生惊扰,各安本业,共享太平。
朕将退居西苑,颐养天年,观新君布政,看四海升平,不亦乐乎?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钦此。”
禅让诏书念完,昭示着朱棣继位的合法性。
正儿八经接受禅让继位的。
流程、礼法那可都是合理合法的啊。
朱棣走上祭坛,“维洪武十年,嗣天子棣,敢昭告于皇天后土、列祖列宗……继皇帝位,改元永乐……”
朱棣念完之后,接过太监递来的玉圭,举过头顶向天地行三跪九叩之礼。
他的冕旒随着动作轻轻晃动,玉珠碰撞的脆响与殿外的雅乐声融为一体。
殿外的中和韶乐已然奏响,编钟、编磬、笙箫、鼓瑟合奏出庆平之章,乐声庄重悠远,仿佛从远古传来。
当他起身时,殿外突然响起礼炮齐鸣,震得殿顶的琉璃瓦嗡嗡作响。
礼炮声中,鸿胪寺卿高声唱喏,“百官朝贺天子!”
早已等候在殿外的文武百官鱼贯而入,按品级分列两侧,再次行三跪九叩大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百官三呼万岁,震得梁上的彩绘梁柱微微颤动,连殿角的铜鹤都似被这声浪掀起了羽翼。
朱棣目光扫过阶下的群臣,有白发苍苍的老臣,有意气风发的新贵,有手握兵权的勋将,有满腹经纶的文臣。
这些人,将是他统治这万里江山的基石。
随即,又见徐妙云身穿凤袍,头戴凤冠,缓缓走来。
两人意见达不成一致,朱棣就让徐妙云在衣服里面垫上软垫。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王者建邦,必资内辅,乾坤定位,乃显阴阳。
朕承天命,肇启鸿基,君临万邦,统御四海,当立元妃,以承宗庙、母仪天下。
咨尔徐氏妙云,公徐达之嫡长女也。
性资端慧,淑慎温恭,幼承家训,夙禀懿德,昔朕居藩邸,尔以贤淑配朕,内赞庶绩,外睦宗亲,孝事舅姑,勤持内政。
朕观尔德行,娴于礼典而不逾矩,勤于内职而不骄矜,慈惠待人而有威严,明达治体而识大体。
虽处深宫,常怀黎庶之忧,久历风霜,更显松柏之质。
盖闻妇德尚柔,含章贞吉,尔之懿行,允合坤仪之德,尔之贤明,堪当国母之尊。
今朕登极伊始,四海归心,宜循古制,以册宝册尔为皇后,正位中宫。
其膺兹盛典,掌阴教于六宫,敷惠泽于四海,辅朕以仁,恤民以慈,共臻雍熙之治。
自册立之日起,一应礼仪典章,悉依皇后规制。
其内外臣僚,当敬事皇后,以遵人伦之序。
天下臣民,宜体朕意,共仰母仪之尊,布告天下。
咸使闻知,钦此!”
徐妙云走上御阶跪下,礼部尚书便念起了立后圣旨。
女官递来册宝。
接过册宝的那一刻,徐妙云就正式贵为国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