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封赏有功之臣
作品:《大明:逆父!请叫朕成祖永乐大帝》 群臣齐声应答,哗啦啦地站起身,衣袍摩擦的声音在奉天殿内回荡,朱棣负手而立,目光如炬地扫视着殿内众人。
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他冷峻的面容上,映出一片肃杀之气。
至此,大局已定。
只要接下来稳住局势,两个月后的登基大典便可如期举行,朱棣心中暗自盘算,但脸上依旧不动声色。
“即日起,着有司为前太子操持丧事,追封谥号懿文,厚葬!此外,皇嫡长孙雄英,孤的侄儿,昨夜不甚坠井而亡,追封为虞王,厚葬!”
朱棣的声音冰冷而威严,仿佛在宣读一份再平常不过的诏书,然而,这句话却如同一记重锤,狠狠砸在朝堂之上。
常茂猛地抬头,双眼瞪得滚圆,几乎要喷出火来,他的拳头在袖中攥紧,指甲深深嵌入掌心,却浑然不觉疼痛。
什么?你不仅杀了我姐夫,还杀了我外甥?
常茂的脑海中瞬间闪过朱雄英那张稚嫩的脸庞,那孩子才两岁啊!
什么都不懂,甚至连话都说不利索!
竟然就这样不明不白地坠井而亡了?
常茂的胸口剧烈起伏,牙齿咬得咯咯作响,他的姐夫朱标,他的外甥朱雄英,还有他的舅舅蓝玉……短短一天,自己近乎失去了所有的至亲。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此刻正高高在上地站在龙椅之前,用冰冷的语气宣布他们的死因。
太欺负人了!常茂的眼中几乎要滴出血来。
就没这么欺负人的!
礼部尚书快步出列,躬身道,“臣遵旨。”
他的声音平稳,仿佛只是在处理一件再普通不过的公务,不管朱雄英是怎么死的,现在朱棣已经掌控了局势,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胜者即正义。
常茂死死盯着赵勉的背影,恨不得冲上去撕碎这个趋炎附势的小人。
但自己不能,现在还不是时候。他必须忍耐,必须等待时机。
朱棣的目光在群臣脸上扫过,最后停留在常茂身上,两人的视线在空中交锋,仿佛有火花迸溅。
片刻之后,朱棣移开目光,继续宣读他的谕旨。
“加尊魏国公徐达为上柱国,拜大将军!兼掌禁卫,守卫皇宫。
晋中山侯汤和为信国公,加尊太师!
加封曹国公李文忠为太子少保,入朝不趋,赞拜不名。”
每念出一个名字,朝堂上就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这些都是跟随朱棣起兵的功臣,如今自然要论功行赏。
“臣等叩谢天恩!”被点到名的站出来谢恩。
汤和不在,汤和还在军营。
朱棣继续吩咐,“原先商部一众官员,官复原职,进商部尚书裴进步为中书平章政事,仍兼商部尚书!鉴于户部尚书下狱,就由裴进步再兼户部尚书。”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
中书平章政事已是朝廷重臣,再兼商部和户部两大要职,裴进步可谓是掌握了整个大明的财政命脉!
不少官员面面相觑,眼中流露出嫉妒和不满,但碍于朱棣的威势,谁也不敢出声反对。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裴进步自己站了出来。
“太子殿下,臣才疏学浅,难以再兼任户部尚书一职!臣举荐商部左侍郎赵财猫担任户部尚书!请太子殿下恩准!”
朝堂上再次响起窃窃私语。
裴进步这一手以退为进,既表现了自己的谦逊,又避免了权力过大带来的风险,可谓高明。
裴进步很清楚,再大的权力没命享,那也没用。
饭,终究还是要分锅吃的。
朱棣微微挑眉,目光转向人群,“商部左侍郎何在?”
“臣在!”一个身材微胖的官员急忙出列,正是赵财猫,他的脸上堆满笑容,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裴爱卿举荐你担任户部尚书,你若当了户部尚书,不会懒政殆政吧?”朱棣的语气中带着一丝玩味。
赵财猫立刻挺直腰板,声音洪亮的回答道。
“臣若担任户部尚书,必定坚定不移地践行好殿下的群众路线,为人民服务!
必然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提升政治能力,落实政治责任!
永保感恩之心、坚定奋进之志、锚定前行之路、鼓足实干之劲!
在政治上绝对拥护!在思想上绝对认同!在行动上绝对捍卫!思想上、政治上与朝廷高度一致!
总之一句话,葱橙!”
说完,朝堂上一片寂静。
所有人都被赵财猫这番慷慨激昂的表态震住了。
就连一向沉稳的裴进步也瞪大了眼睛,一脸不可思议地看着自己的下属,这家伙什么时候变得这么能说会道了?
这马屁拍得,简直天花乱坠!
朱棣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忠诚好啊!好,很好,孤就喜欢忠诚的人!既然如此,户部尚书一职就由赵爱卿担任吧。”
“谢太子殿下恩典!”赵财猫激动得差点跳起来,连连叩首。
常茂冷眼看着这一切,心中的怒火越烧越旺,这些人的嘴脸让他作呕,为了权力,为了富贵,他们可以毫不犹豫地抛弃原则,抛弃良心。
他的目光扫过徐达、汤和、李文忠……这些曾经与父亲并肩作战的开国功臣,如今都站在了朱棣一边。
而像赵财猫这样的小人,更是如鱼得水,靠着阿谀奉承平步青云。
这个朝堂,已经烂透了。
朱棣似乎注意到了常茂的异常,特意问道,“郑国公,你是有什么意见吗?”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常茂身上,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股无形的压力笼罩着整个奉天殿。
常茂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知道,现在还不是翻脸的时候。
“臣……无异议。”常茂缓缓低下头,声音沙哑。
朱棣满意地点点头,“既然如此,退朝吧。”
“恭送太子殿下!”群臣再次跪拜,然后陆陆续续散朝,朱棣从偏殿离开。
常茂最后一个走出奉天殿,他站在台阶上,望着远处灰蒙蒙的天空,拳头再次攥紧。
是可忍,孰不可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