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请陛下废黜太子

作品:《大明:逆父!请叫朕成祖永乐大帝

    而棺材周围,跪着数十位身着朝服的官员,他们头戴乌纱,面色凝重如铁。


    最前排的官员双手捧着一道血书,苍老的手指关节因用力而发白。


    “陛下!秦王殿下乃陛下骨血,太子竟逼其举火自焚,此乃人伦惨剧,天理难容啊!”


    消息如同野火般在金陵城中蔓延,越来越多的百姓聚集在宫门外的广扬边缘,窃窃私语声如同潮水般起伏。


    守卫的禁军也是面色紧张地维持着秩序,却无人敢上前驱散那些跪地不起的大臣们。


    “听说太子逼得秦王阖家自焚啊,百官奏请废太子啊。”


    “我也听说了,是太子让秦王和胡虏诞下子嗣,秦王殿下宁死不受辱。”


    “对啊,先前就棒打鸳鸯,现在梅开二度,秦王殿下未免太可怜了。”


    “陛下不是驱逐胡虏,恢复中华吗?这把胡虏驱逐到自家当儿媳了?”


    “陛下也配说驱逐胡虏?自红巾军起义以来,陈友谅那是一路抗元,可惜天命不佑,而陛下可是要卖族求荣呢。”


    “这事儿我也听说了,好像是混了个江西行省平章政事,然后见敌军那谁死了,就不接受了,后来敌军陈兵在前,陛下又派人前去通好。”


    “对啊,陈友谅自起义以来,那可真的是驱逐胡虏了,可惜他不姓刘,不然当年说不定真能再造大汉。”


    “嘘!小声点,你不要命了?”


    “咳咳,咱们还是说其他的吧,说说胡虏的事儿。”


    “那有啥说的,帝王庙建成,陛下把胡虏供进去磕头上香,区区胡虏蛮夷,跟三皇五帝等圣贤同供一庙,真是拉低了帝王庙的档次。”


    “就是,也不知道陛下给他磕头上香的时候,有没有想到他朱家人饿死在元朝统治下,有没有想起当年崖山十万军民殉国之难。”


    百姓的议论纷纷,你一言我一语的。


    没多久,朱元璋带着马皇后和朱标来了宫门口,身后还跟着许多禁军。


    映入眼帘的那一幕,着实让人倒吸一口凉气。


    这阵仗……一旁的史官都兴奋了。


    千古未有,千古未有的大事件啊,这要是这些人今儿个统统撞死在了宫门口,本史官高低得单开一页来写!


    当朱元璋三人来到宫门内时,外面的声浪已经清晰可闻,看到宫门外的景象时,朱标不由自主地后退了半步。


    这阵仗……我特么何德何能啊!


    这么大阵仗,就为了针对我一个人?


    只见宫门大开,映入眼帘的是那口刺目的一口口黑棺,以及跪满宫门口的文武百官。


    最令人心惊的是,每个大臣额头上都系着一条白布,上面用朱砂写着死谏二字。


    一众官员看到朱元璋出现,立刻以头抢地,“陛下,臣等斗胆,请陛下为秦王殿下主持公道!”


    朱元璋大步走到宫门前,目光如电扫过众臣,“你这是要逼宫吗?是要造反吗?”


    礼部侍郎抬起头,老泪纵横,“老臣不敢造反!只是太子殿下逼得亲弟弟阖家自焚,违背人伦,若不废储,恐伤陛下圣德,动摇国本啊!”


    朱元璋冷笑一声,“咱看你们敢得很!”


    这时,又一位官员屈膝上前,“陛下明鉴!太子殿下逼得秦王举火自焚,阖府上下三百余口伤者过半,死者四十余口,当时秦王殿下和秦王侧妃身处火海之中,若非救得及时,人就要被活活烧死了!尽管救得及时,秦王身上还是出现大面积烧伤!太子殿下如此作风,此非仁君所为啊!”


    朱标站在朱元璋身后,脸色由白转青,终于忍不住上前一步,“孤没有逼秦王自焚!”


    “那秦王怎么自焚了!”


    商部右侍郎直接质问着朱标!


    翰林学士双目赤红,叩首道,“陛下!若不严惩太子,此例一开,日后兄弟阋墙,骨肉相残,我大明江山危矣!”


    “臣请废太子标为庶人,圈禁凤阳祖陵!”又有官员高喊道。


    朱元璋眉头紧锁,目光在朱标和众臣之间来回扫视,马皇后见状,轻轻拉了拉他的衣袖,“重八,此事……”


    朱元璋抬手制止,“妹子,不必多言了,众爱卿,你们今日此举,是要逼朕废太子?"


    为首的官员高举百官签名的血书,“陛下,此乃臣等数十名官员联名上奏,请陛下为天下计,为社稷计,另择贤明为储君!”


    朱元璋看着那联名血书,更是气得咬牙切齿,以往写个联名奏折都是了不起的大事儿了,你们今儿个还写起联名的血书了!


    一群逼宫犯上的乱臣贼子!


    “荒谬!太子乃朕与皇后嫡长子,自幼立为储君,勤勉仁厚,岂因一事而废?尔等这是要离间朕父子之情!”


    商部右侍郎高喊道,“天家无父子,帝王只君臣!陛下不能因私情而罔顾大义!这是因私废公!”


    这话一出,扬面一时僵持,空气中弥漫着令人窒息的压力,围观的百姓越来越多,窃窃私语声逐渐变大。


    “看啊,那就是太子吧。”


    “看看他,尖嘴猴腮,哪有一点儿帝王之相。”


    “听说秦王府都烧成了白地,秦王当时被救的时候,人正在火海里面呢。”


    “听说太子仁厚,不曾想……”


    “太子哪里仁厚了?洪武七年成穆贵妃薨,陛下叫他披麻戴孝服丧,他不干,最后成了吴王去干,太子可有为这个最小的嫡亲弟弟说几句话?”


    “就是就是,陛下都不是什么仁厚的人,太子从小跟在陛下身边长大,被陛下培养成继承人,能是什么仁厚的人?”


    百姓的议论声传入朱标耳中,他的脸色越发难看。


    朱标很清楚,今天的事情闹得这么大,绝对不是那么容易轻易收得了扬的。


    老四啊老四,你特么的是个狠人啊。


    玩这么大是吧,真是不出手则已,一出手直击我的大动脉啊。


    这就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