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母子之间的谈话

作品:《大明:逆父!请叫朕成祖永乐大帝

    正好和你老爹让廖永忠沉了小明王那事儿一报还一报!


    易溶于水,这是个好死法啊!


    要知道,举头三尺有神明啊,善恶到头终有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臣等恭送陛下!恭送太子殿下!恭送摄政王!”百官行礼退朝。


    朱元璋三人组也就从后殿离开了。


    裴进步一脸阴沉,看向身后几个摄政王党的人,眼神交汇间,那几人都点了点头。


    很明显,干他丫的!


    朱棣从后殿离开,打算去乾清宫处理今天的奏折,而马皇后的贴身侍女玉儿等候多时了。


    说马皇后要见朱棣。


    朱棣不明所以,但还是先去了坤宁宫,朱元璋则是带着朱标先去乾清宫。


    “标儿,你太急了些,跟他针尖对麦芒干什么。”在回乾清宫的路上,朱元璋叹息道。


    朱标回答道,“父皇,实在是老四欺人太甚!俨然一副把商部当成私库的样子。”


    “你也想想发展民生政策的法子吧,要不然你怕是要逐步被他压制了。”朱元璋悠悠长叹,这段时间朱棣确实锋芒太甚了。


    不过还好,其身边放了暗子,还是能有先机的。


    “父皇,今天儿臣反对裴进步晋升,您觉得有没有不妥?”朱标询问道。


    朱元璋摆摆手,“没什么不妥的,他们还翻不了天!你是君,他们是臣,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朱元璋认为,兵权握在手里,这群还没崛起的江南集团翻不了天,翻起一点浪花算什么?


    还能把大明的天给捅破了不成?


    这就是朱元璋自负的所在了,出身让他自卑,但地位让他自负。


    “父皇所言甚是。”朱标小小的恭维道。


    此时的朱棣,来了坤宁宫见马皇后。


    让朱棣单独见面,裴云琰则候着,不用跟着进来,坤宁宫正殿内的侍女太监都遣散到外了。


    朱棣见这架势,脸色微变,这是要干啥?难道左右埋伏了刀斧手?


    也要来一波烛影斧声?


    “我是该叫你老四呢,还是叫你摄政王?嗯?”


    朱棣讪讪一笑,“母后说的哪里话,儿臣不管是什么身份,都是您的儿子。”


    马皇后点了点头,“好,那母后问你一句实话,你如实回答。”


    “是。”


    朱棣心中警铃大作,马皇后这要问什么?搞这么大阵仗。


    “这顶白帽子,你就非戴不可吗?”


    马皇后坐在凤座上,语气复杂,马皇后也迷茫了,老大老四都是自己肚子里掉下来的肉,手心手背都是肉啊。


    当初本以为老四是一时兴起,想着将朱元璋一军,借此取消婚事。


    不曾想,他来真的啊!


    朱棣的执政能力,马皇后是看在眼里的。


    如果把朱棣按在泥泞里,现在还可以办到,那那就是对国家的损失。


    可如果任由朱棣继续成长,东宫之位必然易主。


    到时候,后果有多大,马皇后不敢想。


    朱棣和马皇后四目对视,目光没有退缩。


    沉默良久,朱棣才开口打破沉寂。


    “母后,能者上,庸者下,这是对国家的负责,对天下万民的负责。”


    这个回答,已经表明了朱棣的想法。


    要跟朱标公平竞争,各凭本事。


    “他做贤君,你做良臣,君臣携手,构建盛世,以后不也是一段千古佳话吗?”马皇后说道。


    朱棣摇了摇头,“那儿臣估计得被挫骨扬灰了!母后,你不要忘了,自古兄终弟及的例子不是没有!


    大哥跟父皇一样的薄情寡义,一样的刻薄寡恩!他没有君臣不相负,来世复君臣的心胸!


    他登基,儿臣威胁到他的位置,到那时候,依旧是你死我活。”


    朱标是个黑芝麻汤圆,是没有武功的朱元璋,这一点历史已经证明了。


    历史上,太子妃常氏生了朱允熥这个第四胎之后的第十一天,月子都快出了,人突然没了。


    不是头胎,更不是难产,是月子快出了的时候人没了。


    那可是东宫正妃,死得这么草率?


    她死之后,吕氏一个妾室火速扶正,这不是在告诉天下人,正妻死了,小妾就可以上位?


    根据《明太祖实录·卷一百四十》记载节选,是月,太常司卿吕本卒,本无子,其女皇太子妃。


    很明显,皇太子妃这个称呼已经说明吕氏确实是扶正了。


    正妻死得那么潦草,妾室还扶正,朱标作为枕边人,真就啥也不知道?


    还有朱允熥,朱允熥在东宫过的什么日子,朱标能不知道?


    吕氏成了嫡母,她还有自己的儿子,朱允熥这个东宫元妃所生都嫡次子是他的眼中钉肉中刺,能有好日子过?


    朱标就一点儿也不知道?


    不过也能理解,读了史书的人都会发现,最是无情帝王家,在权力面前,亲情、爱情、善良、道德不堪一击,甚至不值一提。


    这个回答,让马皇后一阵心悸,“你能赢吗?你父皇不会废你大哥而立你的。”


    “母后,那是儿臣与大哥之间的事情,您就别管了吧。


    赢了,儿臣入主东宫,位登九五。


    败了,儿臣愿赌服输,削爵圈禁也好,狱中赐死也罢,儿臣都认!”


    朱棣弓着身行礼道。


    马皇后眼中浊泪涌动,“就一定要兄弟之间,自相残杀?”


    “在儿臣拥有夺嫡资本的那一刻,儿臣就只有一条路了,那就是争!


    不争,就得死!争输了,同样得死!


    这就是帝王家的宿命。


    儿臣不觉得儿臣做错了,政治没有对错,只有立扬不同。”


    朱棣的话,听得马皇后心中一阵悲凉,又问道。


    “没有回旋的余地?”


    “没有。”


    “不后悔?”


    “儿臣的选择,至死无悔。”


    “可这是一条不归路!”


    “那儿臣也……落子无悔。”


    “你和你大哥都是母后的儿子,你们谁出了事,母后都要白发人送黑发人!晚年丧子之痛啊!”


    “儿臣若赢了,儿臣依旧会为母后披麻戴孝。


    来日母后百年之后,儿臣也为母后摔盆送葬。


    儿臣若败,请恕儿臣不孝,先走一步了。


    还请母后成全儿臣!”


    说着,朱棣跪下俯首在地,久久不曾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