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量力而行?
作品:《大国重工:从穷兵到火力覆盖全球》 闻言,一名负责统计的作战参谋连忙翻开手中的文件夹,后背渗出冷汗。
好在他的参谋工作做得不错,很快便找到了数据。
“报告司令官阁下!”
“经过昨夜的战斗,那主要发起反击的8,21,27三个山地师已基本失去战役进攻能力。”
“除此之外,东西两线也有局部战场损失..”
乔杜里不愿意听这些,冷声打断道。
“别说废话!直接说我们还有多少兵力!”
那名参谋被吓得一激灵,结结巴巴地说道。
“是..是,司令官阁下!”
“目前东西两线能够投入野战,并保持较为完整建制的大概...大概还有不到五个山地师的兵力。”
“总兵力不足五万人。”
“不...不足五万?”
乔杜里眼前一黑,身体晃了晃,差点栽倒在地。
五万人听起来不少。
但分散在如此广阔的战场上。
面对龙国那高度合成的突击集群。
这点兵力就像撒胡椒面一样。
根本无力组织起有效的防线!
怎么挡?拿什么挡?!
一个念头不可抑制地再次从他心底冒出——跑!
绝对要跑!
必须立刻转移指挥部,向后撤!
撤到安全的地方去!
然后再考虑收缩防线。
此刻无论什么东西在活下去面前,都不重要了!
瓦尔西敏锐地捕捉到了乔杜里眼神中的恐惧和退缩。
他立刻上前一步,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所有人耳中。
“司令官阁下!请冷静!”
“新德里的援军已经在路上!”
“第33装甲集团军的先头部队预计最迟明天傍晚就能抵达前线!”
“只要我们依托现有二线防御工事层层阻击,固守待援,一定能坚持到援军到来!”
他特意加重了固守待援四个字,目光紧紧盯着乔杜里。
乔杜里听到“援军”二字,混乱的心绪稍微安定了一丝。
对,差点忘记还有援军!
他剧烈起伏的胸膛稍稍平复,脸上恢复了一点人色。
逃跑的念头暂时被压了下去。
只要援军一到...
说不定能挡住龙国的攻势。
思绪至此,他艰难地吞咽了一口唾沫。
环视了一圈噤若寒蝉的部下,声音沙哑地说道。
“传我命令!全线转入固守防御!”
“依托一切可利用之地形与工事,节节抵抗。”
“迟滞龙国军队推进为援军抵达争取时间!”
“另外,指挥部准备转移!”
这道命令与其说是战略决策。
倒不如说是在绝望中本能的自保。
至于能迟滞多久,能否真的等到援军,连他自己心里都没有半点底气。
最后那句话才是他真正的目的。
.......
与此同时,龙国前线指挥部,拉撒。
这里的气氛虽然紧张忙碌。
但却充满了昂扬的斗志。
巨大的电子沙盘上。
代表龙国进攻部队的红色箭头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前迅猛推进。
如同数柄烧红的尖刀,狠狠地插入并不断扩大着原本属于蓝色的区域。
“报告!”
一名年轻参谋拿着刚汇总的数据。
声音洪亮地向着站在沙盘前的杨德志和朱铁军汇报。
“截止目前,开战至今十二小时三十七分,我东西两线主力向前推进深度不等。”
“平均推进约三十五公里,最深突击部队——西线‘闪电’合成营及其配属部队,已向敌纵深推进五十二公里!”
说到此,那名年轻参谋顿了顿,语气中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兴奋。
“目前,所有历史争议领土已全部收复!”
“并且我西线先锋部队,已实际控制楚舒勒以东约十公里处的无名高地。”
“东线先头部队已越过传统习惯线,进入阿三所称的‘阿鲁纳恰尔邦’境内约八公里,并占领了德让宗外围的几处关键制高点!”
话音落下,指挥部内安静了几秒。
随即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惊喜的笑容。
这意味着,龙国的军队不仅收复了失地。
更是将战火燃到了阿三的“国土”之内!
这是一个具有重大象征意义的突破!
捷报频传,形势一片大好。
但杨德志和朱铁军脸上在最初的喜悦之后,却渐渐浮现出一丝纠结。
朱铁军摸了摸下巴上的胡茬,看向杨德志,低声道。
“老杨,上面.....有什么新的指示下来吗?”
“这打着打着,都打进人家家里去了。”
“下一步到底怎么走?总得有个说法。”
杨德志微微摇头,目光停留在沙盘上那不断延伸的红色箭头上,语气带着一丝复杂。
“两个小时前我刚和国防部通过话。”
“徐帅的指示就十二个字——‘自行决定,酌情考虑,量力而行’。”
闻言朱铁军先是愣了一下,随即也陷入了沉默。
自行决定?酌情考虑?量力而行?
这十二个字看似给予了前线指挥官极大的自主权,但实则重若千钧!
如何“自行”?
如何“酌情”?
又如何“量力”?
这是个大问题!
打到这个程度,完全收复失地。甚至前锋突入敌境。
政治和军事目标可以说已经超额完成!
若是见好就收,适时停下脚步。
在国际舆论上也能占据有利位置,表明龙国只是自卫反击,并无扩大战争的意图。
只是...
两人看着沙盘上阿三境内那空虚的纵深,眼中闪过一丝军人才有的锐利和渴望。
阿三军队的脆弱远超他们战前的预估。
合成化改革后的龙国军队所爆发出的战斗力,连他们自己都感到震惊。
不吹牛地说。
他们.....根本还没使出全力!
对面的敌人就已经呈雪崩之势!
量力?
以他们目前如虹的士气和碾压般的装备优势。
这“力”该如何衡量?
止步于当前战线固然稳妥。
但会不会错失一举奠定南亚格局的千古良机?
若是继续深入,又要打到何种程度?
打到哪里才是终点?
两个久经沙场的老将此刻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抉择之难。
这已不仅仅是军事问题。
更牵扯到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和地缘战略。
“难办啊....”
朱铁军叹了口气。
“这仗打得太顺,反而让人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停下来心有不甘。”
“打下去,这‘力’的边界又在哪里?”
逆风的仗他们打过,甚至娴熟。
可如此轻松的仗反而不知道怎么打了。
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种幸福的苦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