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总师下基层!

作品:《大国重工:从穷兵到火力覆盖全球

    场间众人循声看去。


    只见“猛龙”旅旅长程光大带着几名参谋正满头大汗地飞奔过来。


    他显然是一接到门口卫兵的报告就立刻赶来的。


    程光大冲到近前先是紧张地看了一眼冯鉴真。


    见后者表情平静,似乎并没动怒,这才稍微松了口气。


    在目瞪口呆的赵国柱和全班战士的目光下,他猛地立正抬起右手。


    朝着冯鉴真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声音洪亮而充满敬意。


    “冯总师!您过来怎么不提前通知一声,我们也好去迎接!”


    “冯..总师?”


    赵国柱和身后的战士们彻底懵了。


    可此时旅长居然向这个年轻人敬礼。


    还口称“总师”,让他们大脑一时转不过弯来。


    程光大放下手,看向还在发愣的赵国柱问道。


    “冯总师,我手底下的兵没有冒犯您吧?”


    闻言,冯鉴真笑了笑。


    “不至于,挺有责任心的,不错,再接再厉!”


    听着回答,程光大心中松了口气。


    连忙带着冯鉴真前往临时阅兵指挥部。


    几人离开后,原本跟着程光大的几名参谋立马将赵国柱团团围住。


    眼神锐利地盯着他。


    “你们没有对冯总师无礼吧?”


    赵国柱思绪正混乱着,面对几人的逼问。


    喉头干涩,可还是立马大声说道。


    “报..报告,绝对没有!”


    他倒是想,但还没来得及呢...


    闻言,几名参谋长舒一口气。


    看来方才冯总师说的,应该不是反话。


    想着,一名参谋挥了挥手。


    “行,你们继续吧!”


    见无事发生,赵国柱终究还是忍不住心中的好奇,低声朝着几名参谋问道。


    “几位领导,这个冯总师到底是谁?”


    几名参谋闻言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笑了笑。


    其中一名参谋来到一辆‘猛虎’坦克前,用手拍了拍。


    “你说这是什么?”


    赵国柱挠了挠头,有些不明所以地回答道。


    “猛虎坦克啊?”


    另一名参谋则是来到‘烈火’步战车前,同样问道。


    “那你知道这是啥?”


    “烈火步兵战车啊?”


    赵国柱更懵了,回答道。


    最后一名参谋则是笑着看向他。


    “那你知道这些是谁造的吗?”


    “谁造的?”


    赵国柱一愣。


    见状,几名参谋笑着摇摇头,不再理他,结伴离开。


    突然,赵国柱突然脑海中“轰”的一声,就像被一道惊雷击中了一般。


    眼前这个看起来像大学生一样的年轻人......就是这些装备的研发总师?


    他们视若珍宝,在北疆打的大毛国装甲集群丢盔弃甲的新式装备,竟然全是出自他之手?


    赵国柱的脸瞬间涨得通红,手足无措。


    想到方才自己的所作所为,此刻他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就在冯鉴真深入集训基地指导工作的同时,


    国防部大楼内,关于军衔制的最终方案也已臻完善。


    徐帅的办公室里,


    总政治部和国防部办公厅的负责人送来了厚厚一叠文件。


    徐帅戴起老花镜一页页仔细审阅。


    文件详细规定了新军衔制的等级设置。


    军官军衔分为三等十一级,尉官,校官,将官。


    其中尉官为上尉、中尉、少尉三级,校官为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四级,将官则是上将、中将、少将三级。


    非战争时期,不授元帅或大将。


    同时,这份方案还恢复了士官和士兵的军衔等级。


    文件还明确了各级职务对应的基准军衔。


    例如军区级正职至上将、中将,副职至中将、少将。


    正军职至少将,中将,副军职至大校,少将,正师职至大校,少将,副师职至上校,大校。


    至于下面的团,营,连,排则依次顺延。


    专业技术军官则按其专业技术等级和贡献,授予相应的军衔。


    这套体系复杂而严密,其中兼顾了职务、资历、贡献。


    旨在建立一套清晰、规范、有利于指挥和管理的军人等级制度。


    徐帅看得非常仔细,不时提出一些修改意见。


    最后他的目光停留在了一份附带的建议授衔人员名单上。


    名单前面都是各总部、大军区、军兵种的领导同志。


    建议授衔从少将到上将不等。


    这些都比较明确,争议不大!


    他的目光缓缓下移,最终定格在了一个名字上——冯鉴真。


    名字后面职务栏写着一长串。


    “军改委委员,铸剑工程总工程师,国防军事技术总监,国防部特别顾问,陆军装备发展总师....”。


    建议军衔栏却不是一个明确的级别。


    而是用红笔画了一个醒目的“?”。


    按照刚刚方案中的规定。


    冯鉴真所担任的任何一个职务都足以让他肩扛金星。


    可最终还是卡在一点---资历!


    他不知道该不该为冯鉴真破例。


    破例当然简单,冯鉴真的功绩足以让他为之破例。


    他怕的是破例后所带来的影响。


    有如此年轻的将官作为先例,日后会不会有心思不正的人利用这点...


    这是一个问题。


    办公室里的气氛有些沉默。


    总政干部处的同志谨慎地开口。


    “徐帅,关于冯鉴真同志的授衔问题,我们反复研究过。”


    “论其职务重要性和对国家的贡献,授予将官军衔毫不为过,甚至可以说绰绰有余。”


    “北疆之战,他居功至伟!但是他的年龄和军龄实在是.....太特殊了。”


    “破格也需要有个限度,我们担心如果直接授予少将甚至更高军衔,可能会在内部引发一些不必要的议论和影响!”


    徐帅没有说话,只是用手指轻轻敲击着那个问号。


    他理解总政同志的顾虑,军队内部论资排辈的观念并非一朝一夕所能改变。


    一个三十岁不到的年轻将领,在龙国军队的历史上确实是前所未有的。


    但他更深知冯鉴真所做出的贡献,早已超越了年龄和资历的范畴。


    “铸剑”工程的成功,北疆决战的胜利!


    不仅仅是几件新式武器,而是真正扭转国运,奠定未来数十年和平发展基石的战略级功勋!


    这样的功勋若不能得到与之匹配的荣誉,不仅是冯鉴真个人的损失。


    更是向全军、全国传递一个错误的信号——创新与贡献,仍需为陈规陋习让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