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朝堂如战场,杀人不见血

作品:《大明:皇后别闹

    御花园中。


    朱厚照对两位阁老谆谆教导着。


    此次互调官职一事,两位阁老已经明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甘愿认输。


    朱厚照见此情形,嘴角上渐渐露出一抹笑容,颔首道:“两位爱卿能说出这些话,看来朕也不枉费这些心思啊!”


    “日后,两位爱卿当全力互帮互助!”


    “完善自身的不足,否则这等首位如何落到两位阁老的身上!”


    “臣等谨遵皇上旨意。”


    朱厚照微微颔首,示意两位阁老站起身来。


    “这内阁中还有不少折子需要处理吧?”


    李东阳微微颔首,不好意思回答天子。


    “如此,两位阁老的职位再换回来吧!把需要处理的奏折、政务都安排妥当。”


    “免得让朝中的文武大臣看你们笑话。”


    “臣等遵旨。”


    刘健、李东阳拱手一拜,躬身从御花园中离去。


    朱厚照负手而立,目光深邃的望着两位阁老渐渐离开的身影。


    此时此刻,王守仁站在朱厚照的身后。


    “王爱卿,心中再想些什么?”


    朱厚照背对着王守仁,开口询问道。


    王守仁闻言,面色不禁一顿,拱手说道:“回皇上,臣本以为在外沙场乃是方显男儿本色的地方。”


    “因为那里有着刀光血影、驰骋沙场。”


    “可今日,当臣看到这些之后,才深深意识到自己想的这些都错了!”


    “战场,不单单局限于拼杀,在这朝堂中同样也是一处看不到的战场。”


    朱厚照微微一笑,转身看向王守仁道:“朝堂中的战场,可是要比你在外征战残酷的多了。”


    “但好在如今已是太平盛世,否则以爱卿这样的脾性,怕是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甚至,因此背上一个叛君叛国的罪名。”


    皇帝所言,王守仁心中颇有感触。


    虽然他并未遭遇到这种时候,但纵观历史长河中,有多少名臣将士,因为朝中的奸佞而蒙受冤屈。


    王守仁豁然跪在地上,面色肃然起敬道:“吾皇圣主,开创大明百年难得一见的盛世!”


    若非天子幡然醒悟,大明朝早已被宦官玩弄于鼓掌,朝中文武大臣又不知有多少会饱受冤屈,蒙冤而死!


    自皇帝亲政以来,即使王守仁身在九边重镇内,同样知晓大明中发生的一切。


    只不过那时候,他们身负先皇密旨,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绝对不能暴露出自身的身份。


    就当他们准备清君侧时,皇帝已然醒悟,大改于天下,恩威并施,开创前所未有的大明盛世。


    朱厚照看着跪在地上的王守仁,双手将其搀扶起来,开口说道:“王将军不必多礼。”


    “这些年来,爱卿为朝廷、为百姓付出的更多。”


    “若非九边重镇需要爱卿来把守,朕定会在京城中择选出一处豪宅,让爱卿颐养天年。”


    皇帝此言,王守仁心中知晓,绝非是像藩王那般受到圈禁。


    甚至,哪怕皇帝真有这样的意思,他也毫无怨言。


    为了大明、为了能让天子安心,他情缘这样去做。


    ……


    内阁中。


    两位阁老摒弃前嫌,共同处理着朝中大臣呈递上来的折子和政务。


    尤其是在工部上,新的一批银两、民夫、设备等在最短时间内调拨着。


    刘健重新坐回内阁首辅的位置,心中不禁升起颇多感触。


    即使他身居于高位,有些时候,在做具体的事情上,怕也是有些无力。


    这一刻,他深深明白了皇帝对他所说的那一番话。


    功臣阁首位,怕是不会轻易择选出来。


    也只有这样,他们才有着足够的动力。


    更何况,他们也没有足够的实力来坐稳这个首位。


    时约一炷香左右,刘健长长松下一口气。


    当他看向李东阳时,对方同样也忙完了手中的政务。


    两位阁老目光相视一眼,情不自禁的大笑出来。


    刘健率先开口道:“李阁老,不如今日就到老夫府上饮酒如何?”


    “有些事上,老夫还想向李阁老讨教讨教。”


    李东阳拱手回礼道:“刘阁老盛情款待,老夫岂有不去之理。”


    “只是这讨教,实在是愧不敢当啊!”


    “咱们相互学习,相互学习。”


    两位阁老笑着点了点头,相伴从内阁中离去。


    工部内。


    吕调阳在看到这新拨下来的银两等物时,眉头深深紧皱在一起。


    “老师,怎么了?”


    宋应星察觉到吕调阳的面色有些不对,疑惑的询问道。


    吕调阳闻言,目光不禁看向宋应星,苦笑着说道:“看来皇上的问题算是解决了!”


    “只是现在,苦了我们工部了啊!”


    现如今,绝大多数的民力还服务在京城外的沟渠上。


    虽然已经临近于尾声,可一切却尚未结束。


    皇帝借此让两位阁老为难,妥善的解决了当下的问题。


    可工部中,却是无法立即将民力抽调出来。


    即使现在他们已经拿到了银两,可想要开工却是有着很大的难度。


    当吕调阳将心中的想法悉数说出后,宋应星面露深思的说道:“恩师,那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


    吕调阳不时在原地徘徊着,心思着解决良策。


    时约半刻左右,吕调阳缓缓开口说道:“为今之计,我们能做的也只有先行将器备、材料等情况安排妥当。”


    “应星,你即刻带领工部中的一些官吏先行前往山西境内,择选出具体适宜挖掘沟渠的位置。”


    “勘测出具体的位置后,将消息传回来。”


    “这边的情况,由我先行安排,我们两方面同步着手进行。”


    “如此一来,时间上也能大大缩短许多,不至于浪费多少时间。”


    “等到京城这边的工程完成之后,相信你那边的情况准备的应该差不多了!”


    宋应星将吕调阳所说的话一一记在心中,颔首说道:“是,恩师。”


    “那学生即刻前去安排。”


    “嗯。”


    吕调阳点了点头,目送着宋应星离去。


    工部内,吕调阳将地图等物收拾妥当后,索性直接搬到了京城外的工地上居住。


    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到沟渠使用情况和其中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