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兴天下之重任,当想万民之所请

作品:《大明:皇后别闹

    自天子圣旨已下,工部尚书吕调阳亲自前往山西境内勘测着当地的地形情况。


    待得一切筹备妥当后,便开始招募民夫准备动工。


    看着两侧毫不相连的山地,不少的民工们都感到头疼。


    如此相差甚远的距离,虽然他们曾经做过这样的工程,可危险系数太大。


    稍有不慎的话,便会因此丧命。


    到了那时候,即使给的工钱再多,恐怕也是无福消受。


    为此,工程只好暂时搁置下来。


    当情况传到吕调阳的耳中时,眼中不禁浮现出一抹凝重的深思。


    吕调阳稍有迟疑后,认真吩咐道:“先行安排下去,命民夫们先行寻找合适的矿料和铁料。”


    “这些事情,我到时候自有安排!”


    “是大人。”


    待官吏从营帐内离去后,宋应星缓缓走上前来,恭敬说道:“恩师,学生倒是有个想法,或许可行。”


    “哦?!”


    吕调阳目光惊咦的向宋应星望去,颔首道:“是什么想法,说说看!”


    宋应星面露深思的说道:“老师可还记得我大明天威炮!”


    吕调阳微微颔首道:“自然知晓,这件火器,还是工部研制出来的。”


    宋应星继续说道:“或许,我们可以借助天威炮的火药威力,将铁链推送到对面的山体上。”


    “到时候将铁链相连在一起,民夫们在上去搭建的时候,无疑也将安全的多。”


    “只有这些锁链可以稳定,接下来的建设相对而言也将容易许多。”


    吕调阳闻言,眼前一亮,所有所思的在原地徘徊着。


    时过半刻左右,吕调阳急忙说道:“立即前往当地军营,从军营中抽调出两门天威炮来。”


    “只要我们将天威炮稍加改良,你所说的办法倒也不是没有可行之处!”


    “是,恩师。”


    宋应星回应一声,急匆匆的下去操办这些事情。


    而吕调阳则是在军营中继续绘画着图纸。


    实地勘察,相比于从地图上研究更具有直观的效果。


    这一点,单从刚才的那些事情上便足以考虑到。


    地方上的环境复杂,即使靠天威炮来推送锁链也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情。


    但!最为让他比较费心的,就是该要如何将这些矿料和木板悉数搭建在这铁链上面。


    同时,保证大桥的稳定性和坚固性。


    当吕调阳心想这些事情时,脑海中渐渐冒出了一个想法。


    营帐内,吕调阳独自一人轻喃道:“若说借助车轮间的转动和足够长的木头、铁料,或许倒是可以在山崖上将东西放上去。”


    “其后在安排工部人员,将这些东西固定在上面!”


    当吕调阳想到这一点后,立即开始着手准备着。


    不同于寻常的车轮,吕调阳绘画出的正是一个简易的齿轮和杠杆。


    将两者组合在一起,借助民力将东西放在桥梁上。


    整整两个时辰左右的时间,吕调阳如释重负的松下一口气。


    看着纸张上的完美杰作,吕调阳的面颊上不禁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好!真是太好了!”


    “有了这些东西,无论是在安全还是效率上都将极大的提高。”


    当吕调阳说着这些话的时候,一阵呼喊声响起在外。


    “恩师,我已经从军营中借来了天威炮。”


    吕调阳闻言,拿着图纸急匆匆的从营帐内走了出去。


    看着眼前的天威炮,吕调阳颇为满意的说道:“应星,你拿着这张图纸,带着民夫、匠人即刻开始打造。”


    “这将是我们迈出第一大步的开始!”


    宋应星的目光不禁向图纸上望去,当他看到上面的东西时,眼前骤然一亮,激动的说道:“恩师,学生这就去做!”


    “好好!”


    吕调阳激动的点了点头,在宋应星忙于安排这些事情的时候,同样加紧改良着天威炮。


    ……


    养心殿内。


    朱厚照与内阁首辅刘健商谈着。


    “阁老,工部尚书前往山西走了多长时间了?”


    “回皇上,算算时间的话,差不多有了将近两个月左右。”


    朱厚照恍然点头道:“没想到都这么长时间了!”


    “倒也不知道山西地域内的情况如何,他筹备的怎样了?”


    “这……”


    刘健迟疑再三,开口说道:“回皇上,据吕大人传来的消息,目前正在筹措中。”


    “当地内的情况相比于地图上而言,还是有着很大的诧异。”


    “除非亲身前往方可知晓其中的困难之处。”


    “在这段时间,吕大人除了筹措木料、石料外,同样也在克服着一个个困难。”


    “好在,吕大人传来消息说,目前的困难已全部清除,预计不超过三天便可以动工建设桥梁。”


    朱厚照闻言,微微颔首,起身说道:“阁老,你的意思,朕明白!”


    “不过有些话,朕还是要告诉你们。”


    “这座桥梁的建设,代表着民之根本,国之兴盛!”


    “明朝自开朝以来,尚武轻文,那是天下所需。”


    “可如今,四方已定,当以重民为本,兴大业!”


    “工部尚书身上肩负的,可是朝廷的重任啊!“


    刘健闻言,豁然拱手拜道:“请皇上放心,臣相信吕大人一定不会辜负皇上的厚望。”


    朱厚照微微颔首,开口说道:“阁老,吏部尚书那边的情况筹备的如何了?”


    “回皇上,这件事上,臣倒是并未过问。”


    “这些时日以来,李大人一直都在府邸中查阅着名册。”


    “不过依微臣之见,日子已经不短了,相信李大人筹备的事情应该已经差不多了。”


    朱厚照闻言,淡然摆手说道:“也罢!待得明日上朝之后,朕亲自问问他。”


    “是,皇上。”


    “皇上,若是别无他事的话,那臣先行告退。”


    当刘健准备躬身退下之际,朱厚照笑着说道:“阁老倒是不必着急。”


    “反正现在朕也没多少事,陪朕下两盘棋吧!”


    朱厚照挥了挥手,近侍太监恭敬地将棋盘摆放在桌案上。


    刘健见此,拱手说道:“那,臣献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