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大内天牢,不败顽童!

作品:《大明:皇后别闹

    “郡主!”


    “此事非同小可,万一遇到什么危险。”


    冷凌弃等人担忧的劝说道。


    云罗郡主面色坚定的摇了摇头说道:“我已经有了保护自己的能力,再说我也是六扇门中的一员。”


    “理当跟你们一同下去看看。”


    追命上前说道:“郡主,不如这样,让他们先下去看看,等确认无误之后,我们再跟下去也不迟!”


    “万一下去的话,大佛关闭,我们又遭到埋伏,谁也不能确定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还请郡主以大事为重!”


    云罗郡主见此,无奈的点了点头说道:“好吧!要是有何危险的话,你们一定要先行退出来,再从长计议!”


    “嗯!”


    冷凌弃、铁手应答一声,当即向大佛下的地洞跳了下去。


    地洞下,漆黑一片,足足一刻之后,他们才安稳的落在地面上。


    若非他们会轻功,怕是寻常人掉下来直接会摔死。


    借助着四周昏暗的光芒,铁手、冷凌弃小心翼翼的观察着四周。


    地底下,格外潮湿,好在空气还比较流通。


    目光扫视之处,整个地底好像被人挖空,修建成了一座格外大的‘牢狱’大殿。


    循着石阶一步步向前行进着,在两侧上都密布着一间间石门。


    “这里面关押的到底是什么人?我们在京城中这么长时间,还从未听说过在京城外有这么一处密殿!”冷凌弃沉声说道。


    铁手小心翼翼的向前行进着,越往前走,四周的空间也变得格外狭小。


    空气中,传来阵阵浓烈的血腥气味。


    不过,前方的光芒却也显得格外明亮。


    当他们穿过这一条狭窄的道路时,前面的视野变得极为宽广。


    一座巨大的铁碑:铁胆神侯!


    大内天牢!


    云罗郡主和铁手等人进入之后,赫然发现阴暗的洞府内,竟然关押这一个人!


    云罗郡主,惊惧的问道:“喂!喂!你是人是鬼?”


    那个人抬起头,露出了惨淡的笑容:“想不到这么多年了,除了铁胆神侯,你们竟然找到了此处!”


    铁手忽然惊呼出声:“你是……你是不败顽童古三通!”


    “这一切都是你在搞鬼吗?”


    “我搞鬼?我二十年没有走出这座天牢了,你们认为,会是我搞鬼?去问问铁胆神侯吧!”


    云罗郡主等人对视了一眼,目光之中透露着惊恐,他们似乎发现了一个大秘密!


    ……


    慈宁宫。


    阵阵欢声笑语传来。


    自皇帝登基以后,太后便时常独自一人在这偌大的宫殿内。


    直至给皇帝大婚之后,太后才偶尔会有人陪着说说话。


    可如今,皇帝不但册封了许多妃嫔,更是为她带来了两位皇孙女。


    一时间,原本冷清的慈宁宫,顿时也热闹了不少。


    太后抱着平安公主,看着晨阳公主,眼中有着说不出的宠爱。


    这两位皇孙女可是她的宝贝,大明朝的血脉。


    “你也努把力,争取让哀家也早些抱上皇孙。”


    被太后这么一说,张飞雪的面颊顿时羞红无比。


    “如今,大明朝已内外安定,外敌无人敢犯。”


    “这六扇门啊!也就无需常走动了,没事的时候,多在皇宫里面呆一呆。”


    “无聊的时候,也能陪哀家说说话不是?”


    张飞雪面色通红,轻点面首道:“臣妾谨遵太后懿旨。”


    “皇上。”


    太后目光不禁向朱厚照望去。


    “儿臣在。”


    “这国事上,有这么多大臣的,没必要事必躬亲,咱老朱家的皇帝就是太为国事操劳了。”


    “有的时候,该歇一歇就歇一歇。”


    说着,太后,还不忘向张飞雪看去。


    意思格外明显。


    朱厚照不免有些尴尬的说道:“母后,儿臣知道了。”


    “那……海棠、皇后,你们陪母后说说话,朕带飞雪四处走走。”


    “是,皇上。”


    听朱厚照这么一说,太后的脸上顿时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朱厚照带着张飞雪从慈宁宫中走出,开口说道:“从今天开始,就搬到皇宫里面住吧!”


    “就搬到这毓秀宫内。”


    “嗯。”


    张飞雪不好意思去看皇帝的眼神,紧跟在朱厚照的身后轻声回应道。


    行走间,天空上渐渐下起阵阵小雨。


    闷热的空气中形成一道蒙蒙雨雾,映衬着四周绿景格外美丽。


    “一场春雨,沁人心脾啊!”


    朱厚照感叹一声,随口说道:“爱妃可愿随朕一同登上皇城,看看这世间繁华?”


    “无论皇上去什么地方,臣妾都愿如影随形。”


    “好!”


    朱厚照拉着张飞雪的玉手,缓缓向皇城上走去。


    城池上。


    雨中美景一览无余。


    京城繁华的街道上,在雨雾中显得十分宁静。


    不过,更多的却是给人一种分外温馨的感觉。


    “皇上,您看那一对夫妻。”


    朱厚照顺着张飞雪手指的方向望去。


    雨雾中,街道上。


    中年男子手持着蓑衣披在了女子的身上,好似在不停地催促着她回家。


    而那名女子则是用手帕不停地为他擦拭着雨水。


    在他们二人的身前,摆放的是一捆捆新鲜的蔬菜。


    想来应该是多赚一点钱,而不舍得早些离开。


    不过,饶是如此,两人面庞上的笑容依稀可辨。


    城头上,朱厚照将张飞雪拥入怀中,目光遥遥望着远处。


    “皇上,这就是臣妾为何喜欢一直在外面的缘故。”


    “他们脸上的笑容,最为朴实。”


    “有的时候,臣妾也想体验一下这民间百姓们的生活情感。”


    “对月形单望相护,只羡鸳鸯不羡仙。”


    不禁间,朱厚照、张飞雪的目光相互向对方看去。


    深情相对,夫复何求。


    “朕答应你,会给你一个太平盛世,一世富贵荣华!”


    张飞雪摇了摇头说道:“皇上,臣妾要的,只是一生一世陪伴在皇上身边……”


    翌日,辰时将近。


    昨夜的小雨,非但没有减弱,反倒了今日越下越大。


    文武大臣们早早来到金銮宝殿。


    与往日不同的是。


    这金銮殿内多了一些瓜果,也没有往日上朝时的肃穆。


    朱厚照坐在龍椅上,说道:“今日,只谈盛世,不谈政事!”


    “诸位爱卿可畅谈大明日后的发展和对未来的憧憬希望!”


    时经数年的改革,大明帝国在皇帝的手中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往年里,别说是重组海军,就是修缮一条沟渠,户部都不得不商议个三天三夜。


    可如今,大明打上了一场灭国之战后,非但盈余五千万两,还带回来了数之不尽的珍宝、资源。


    海上邻国、邦国等,皆为之颤伏。


    远在大洋彼岸的各国,听说了大明帝国舰队、火炮之威后,不惜万里跋山涉水递交了友好互通的国书。


    文武百官对皇帝的敬仰之情,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朱厚照手举起酒杯,满朝文武见此,亦相继站起身来,回礼敬上。


    “朕敬诸位大臣一杯。”


    “大明朝能有今日之功,除了朕外,亦离不开诸位爱卿的辅佐!”


    “来,让咱们君臣之间,饮下这杯酒!”


    文武百官拱手饮酒道:“臣等敬皇上。”


    “皇上文治武功,乃千古一帝,臣等能做皇上的臣子为荣。”


    大臣所言,皆有感而发,深自肺腑。


    朱厚照目光环视着朝中文武百官。


    “诸位爱卿,如今正值大明盛世,缔造大明丰功伟绩的重任都在你们的肩上!”


    文武大臣眼中流露出炙热的光芒,齐身叩首道:“臣等誓死追随陛下,开创大明千秋伟业!”


    大臣们此刻,心中热血燃烧到了极致,对朱厚照有着前所未有的狂热。


    是他,改变了大明的一切,让大明帝国站立在世界的顶端。


    民间百姓,夜不闭户,拾金不昧!


    海外各国,万邦来朝,开创了一代盛世!


    大臣们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狂热与忠心。


    追随皇帝的脚步、开创大明千秋伟业的盛世,成为了他们心中唯一的心念。


    朱厚照感受到大臣们心中的热情,满意的点了点头,朗声说道:“如今天下已定,四海升平,当大赦天下!”


    文武百官闻言,面色一震,进行聆听着天子圣意。


    “传朕旨意,免税三年,大赦天下!”


    在场大臣喜极而泣,躬身说道:“吾皇圣明。”


    当今天下,大明朝中的赋税已足够多,且单靠钱庄及其海外纳贡等,足以支撑诸多的开销。


    大明朝国库有钱,不算有钱。


    百姓有钱,那才是真正的有钱。


    即使大明国库中空无一文,而百姓人家不必为医药、衣食而忧,这才是真正的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