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人云亦云

作品:《七十年代重组家庭养娃日常

    李秋莹搬进家属院的时候,叶安国去了部队,所以等叶安国回来之后,大件的东西才开始归置。


    周平川作为旧友,又是邻居的,自然得过去帮忙。


    而楚葵也多准备了饭菜,即便是叶安国在部队里打饭回来了,也可以给他们添个菜。


    李秋莹还想着推脱了,楚葵笑道:“这可是家属院里默认的传统美德,可不能破坏了。”


    如此,李秋莹才哈哈笑着接下了。


    第二天,李秋莹起来的时候,看到楚葵骑着自行车出去,便问了一句:“小葵去哪里?”


    她还不知道楚葵在制衣厂里上班,楚葵赶着出门,便说道:“回来再跟你细说。”


    李秋莹:“好嘞!”


    早着也是早着,勋勋又还没起来,李秋莹没事干,便继续磨磨蹭蹭收拾着家里。


    邓翠萍过来的时候,李秋莹正在吃早餐。


    李秋莹虽然还不太认识她,但是想忘掉也很难。


    “嫂子早,你吃了吗?”


    邓翠萍道:“早,我吃过了。我家早上做了蚝烙,不知道你有没有吃过,特意拿过来给你尝尝。”


    十月之后,崖州岛的生蚝变多了,刘健昨天放学早,没有直接回家,一个人跑海边捡生蚝去了。


    刘超把他揍了一顿之后,昨晚也没谁敢说要吃生蚝。


    刘超是不想碰生蚝了,毕竟媳妇都这样了,他要吃了,不得憋得更难受嘛。


    邓翠萍也没多想吃,毕竟儿子因为捡生蚝,被揍了一顿,这生蚝,她吃了也不得劲。


    所以干脆家里都不吃,刘超建议让邓翠萍做了,拿来给新邻居尝尝鲜,也算是做个人情。


    邓翠萍在家里,不知道叶安国什么情况。


    刘超在部队里的还能不知道呢,他可是司令员的儿子,跟他关系好,准没错事。


    邓翠萍不喜欢也不理解丈夫说的这些话,更不想搞背地里搞这种关系。


    只是,以她个人对李秋莹的感觉,她又觉得,能跟她打好关系,是件好事。


    李秋莹看起来要比楚葵更英朗,更符合她对北方人的印象,但昨天短短的相处,邓翠萍也能看出来,李秋莹是个很温和很直爽的人。


    刚刚煎蚝烙的时候,直把刘康和刘健馋得口水哗哗流。


    两兄弟无助对视,今年家里还没吃过生蚝呢。


    宜城不近海,李秋莹除了前两天南下路过广城的时候吃了生蚝之外,就没再吃过了。


    这会家属院的嫂子竟然一大早就特意送来了看着又香又嫩的蚝烙,也忍不住咽了下口水。


    “嫂子见笑了,我是北方人,基本没有怎么吃过新鲜的海鲜。嫂子这蚝烙,看起来好好吃啊。”


    “来了岛上,最不缺的就是海鲜了。这蚝烙不是稀罕玩意,就着粥吃可好吃了。这生蚝现在是旺季,退潮的时候都能捡到,不花钱,所以叶同志也别客气了。”


    听到邓翠萍这么一说,李秋莹可就不客气了。


    虽然丈夫也有提示过,可能会有一些嫂子带着不单纯的目的来讨好她,让她认真鉴别清楚,别到时候掏心掏肺错付了。


    可是李秋莹是个吃货啊。


    而且人邓嫂子昨儿挺着个大肚子还来看自家情况呢,所以李秋莹肯定不会把邓翠萍算到别有用心的那一卦去啊。


    楚葵领了衣料回来的时候,邓翠萍和李秋莹正蹲在李秋莹的院子里拔草呢。


    楚葵这会没时间,正犹豫着要不要过去帮忙呢。毕竟邓翠萍都在隔壁了。


    但是李秋莹听见隔壁有自行车的动静,站了起来,说道:“小葵回来了,我待会带着勋勋过去跟你玩儿。”


    楚葵笑着应了一声,


    也不是李秋莹在客套,拔了那么久的草,太阳又升起来了,热得很。


    过去把邓翠萍扶了起来,洗净手后,李秋莹进屋里抱着勋勋,跟邓翠萍一起去楚葵的家里。


    楚葵刚把衣料搬上楼,豪饮了一大杯水,在翻看着孩子们昨天的学习情况。


    李秋莹和邓翠萍就过来了。


    邓翠萍说道:“小莹你看,我就说小葵得给孩子们做功课了。”


    李秋莹来岛之前,也从公公婆婆处听说了不少关于周平川领养的两个孩子的事情。


    当时楚葵跟周平川结婚的时候,她记得清楚,公公说过那两个孩子都很不好带。


    大的那个,瘦瘦巴巴,性子内向又倔强;小的那个,则是个病殃殃的,一见风就得倒。


    公公还说,楚葵自己就带着两个不算太正常的孩子,还要去照顾两个同样不太好的孩子,说不定撑不过俩月就得跑了。


    但是,这么久过去了,楚葵不仅没跑,还怀孕了,而且她家几个孩子也很正常啊。


    虽然大的那个说去上学了,她还没能亲眼见到。


    可是小的几个,哪个看着不正常?


    又哪个像是能见风倒的啊?


    崖州岛的风,那么大的嘛?


    李秋莹昨晚就跟丈夫吐槽说公公也太人云亦云了,害得婆婆和她都好一阵担心楚葵。


    邓翠萍说的做功课,其实楚葵基本上已经半脱手了。


    毕竟她也是要工作的,不可能制衣厂里坐班的女工做一天,她一个在家里干活的才做半天的。


    所以学习上,多是小野给他们布置任务或者是靠他们自觉。


    楚葵甚至都不算太清楚他们平日里上午都有在干什么,也不太清楚周平川和张小雨买给淼淼的绘本内容到底都在说些什么,让她好好的小闺女总能时不时就语出惊人。


    “不至于,他们现在很自觉,我也得忙自己的事儿。”


    李秋莹已经从邓翠萍口中得知楚葵现在在岛上制衣厂上班,对她很敬佩。


    毕竟除了要上班之外,还得照顾几个孩子,现在又怀着孕,实在是辛苦。


    李秋莹说道:“离开宜城的时候,我公公还说能帮忙看着点你家里孩子就帮一帮吧,没想到你能把家里安排得这么井井有条。”


    楚葵笑了笑,能说什么呢,贫穷使人进步。


    三人没有在楼下打扰孩子们学习,跟着楚葵上了二楼缝纫机前。


    这是李秋莹第一次见楚葵工作的模样,人很认真,手里的活儿完全不会出错。


    甚至李秋莹惊叹于楚葵竟然不是个单线程的人。


    她居然能在干活的时候,偶尔能附和她和邓翠萍两句,让她们在一旁的闲聊并不算尴尬和打扰。


    不过,邓翠萍和李秋莹也没有呆很久,勋勋哭了,邓翠萍肚子大了也坐不久,便一起下楼回家了。


    楚葵顾着做手里的活儿,都没有想过她们怎么突然凑一起了。


    不过,李秋莹能在家属院里尽快结交性格处得来的嫂子也是一件好事,这样也方便她能早点适应海岛的生活。


    而隔壁的李秋莹,在哄好勋勋之后,就开始往宜城写信,信里难免也提到了楚葵和周平川,还有那两个被收养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