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柱子,你带个头

作品:《四合院:我的签到系统专治禽兽

    众人听完,纷纷低声议论:“这年头谁家不缺粮,哪有余力帮别人?谁家日子好过?”


    贾张氏一改往日蛮横模样,眼巴巴盼着邻居们能伸把手。


    不然凭她家这条件,要养活三个孩子简直是天方夜谭。


    秦淮茹眼圈通红,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掉。


    易中海见院里无人吭声,心知若不拿出个章程,贾家必定会缠上自己。


    当即开口道:“咱们院这么多户人家,贾家遇到难处,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谁都不敢打包票自家永远顺遂,远亲不如近邻,大伙说是不是?”


    这番话说得众人哑口无言。


    确实如易中海所言,谁家没个三长两短?今日不帮人,来日自家有事谁肯相助?


    尽管心里不情愿,但话说到这份上,易中海率先掏出二十块钱塞给贾张氏。


    见壹大爷带了头,刘海中也跟着表态:“我家三个小子都没成家,积蓄比不上壹大爷。


    这样,我捐十块!”


    轮到叁大爷时,他摸出五块钱叹道:“我工资比不上两位大爷,家里开销都紧巴巴的,就捐五块吧。"


    三位大爷起了表率,院里其他人却迟迟不动。


    易中海目光转向何雨柱:“柱子,你带个头。


    你是厂里六级厨师,工资不低又没负担。


    以后食堂有剩菜剩饭也捎回来,贾家不会嫌弃的。"


    又往自己身上推?何雨柱心里暗恼。


    自己都成家了还接济贾家?


    看着秦淮茹泪眼婆娑的模样,何雨柱只觉得浑身不自在。


    搁从前,见她一掉泪自己就心软。


    如今却莫名厌烦。


    她一个寡妇拉扯仨孩子,伺候残疾丈夫和婆婆是不易,但总归饿不着。


    普通人家能吃上饭就谢天谢地了,偏把何雨柱当长期饭票,吸干血还不落好。


    秦淮茹眼里只有自家孩子,何雨柱不过是她利用的棋子。


    怕生孩子影响自家三个娃,偷偷跑去上环。


    要不是娄晓娥给何雨柱留了后,他差点绝户!


    搅黄何雨柱和冉秋叶的姻缘,断了他其他选择,只能跟她凑合过。


    要说感情?或许何雨柱有几分真心,秦淮茹的心思就难说了。


    秦淮如对何雨柱的感情建立在财富基础上,她看中的不是何雨柱这个人,而是他优渥的经济条件和单纯的性格。


    何雨柱若不单纯,就不会成为秦淮如的目标。


    她正是看准了何雨柱的善良,才会怂恿他从食堂偷菜接济自家。


    或许有人会说不能以现代标准评判那个年代的人,认为秦淮如独自抚养三个孩子和一位老人确实艰难。


    但困难就能成为无止境剥削何雨柱的理由吗?贫穷就可以不讲道理吗?


    易中海想推卸责任,何雨柱立即反驳:"壹大爷,您这话可冤枉我了。


    厂里的剩菜剩饭哪轮得到我分配?虽然我是厨师,但食堂里比贾家困难的职工多的是。


    就说刘岚,要养活四位老人、一位残疾丈夫和两个孩子,负担比贾家重多了。


    您该不会让我去和她争这点剩菜吧?这种事我可做不出来。"


    贾张氏闻言破口大骂:"没良心的傻柱!我家都这样了帮帮忙怎么了?你们家三个城市户口粮食多得吃不完,找点借口就不肯帮忙,小心遭报应!"


    面对贾张氏的恶语相向,何雨柱冷笑不语,心里已有了主意。


    他继续道:"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与其长期接济贾家,不如帮他们找到自力更生的办法。"


    叁大爷附和道:"说得在理。


    柱子,你有什么好主意?"


    何雨柱微微一笑,这笑容却让贾张氏后背发凉。


    "大家想想,靠邻里接济能维持多久?刚才都说现在谁家都不宽裕。


    一两个月能帮,一两年也能帮。


    可贾家棒梗才六岁,小当两岁,嫂子还怀着孕。


    等孩子们上学后开支更大,难道要大家永远帮下去?所以关键要靠自己..."


    这番话引起众人共鸣——贾家确实是个填不满的无底洞。


    何雨柱接着说:"壹大爷和贰大爷提议让贾家顶替东旭的岗位,我觉得最适合的人选就是贾婶子。"


    贾张氏顿时炸了锅:"丧良心的傻柱!想让我这把老骨头去轧钢厂受罪?你是存心要我的命!"


    何雨柱一个凌厉的眼神扫过去,贾张氏立刻噤若寒蝉。


    “你刚才也提到年纪大了,今年才五十出头,到厂里干不了几年就能退休。


    要是真有钳工的天分,这几年把技术练好了,退休后还能拿厂里的养老金。


    到时候让秦淮茹顶你的岗,你的退休金足够养老,她的工资也能养活全家。"


    何雨柱这番话说完,院子里的人纷纷点头赞同:“有道理啊,贾张氏这岁数,去厂里干几年就能退休,还能领养老金,一举两得。"


    “这么安排还有个好处——你们看秦淮茹现在怀着孩子,就算想去厂里干活,也得等生完孩子。


    这段时间家里没收入,光靠厂里赔的五百块和贾张氏的养老钱能撑多久?”


    “对!柱子说得对,让贾张氏先顶东旭的岗,等过几年她退休了,孩子也大了,棒梗和小当能帮着带小的,秦淮茹再去接班,正好!”


    一听这话,贾张氏急了。


    她好吃懒做惯了,要她去厂里挣钱养家,简直比要命还难受。


    还没等她嚎出声,何雨柱又接着说:“我也是为你们家着想。


    别的不说,在家照顾东旭和三个孩子,可比厂里累多了。


    东旭瘫在床上,吃喝拉撒都得伺候,三个孩子还得洗洗刷涮,想想都不轻松。"


    何雨柱描述的景象一下子浮现在贾张氏脑子里,想到家里屎尿横飞、忙得脚不沾地的日子,她不由得打了个哆嗦。


    见众人都支持何雨柱的主意,贾张氏琢磨了一下——去厂里干活,确实比在家伺候人轻松!


    可秦淮茹不乐意了,心里暗骂何雨柱,抹着眼泪说:“柱子,你说得对,可轧钢厂都是体力活,我婆婆常年吃止疼药,哪能干得了?”


    她怕贾张氏真去接了班,在厂里吃香喝辣,自己在家照顾贾东旭和三个孩子,非得饿死不可。


    何雨柱笑眯眯地说:“这事儿得问张婶子——是想在家伺候人,还是去厂里上班?”


    “我去轧钢厂上班!我愿意干活,不怕累,能吃苦!”贾张氏连忙喊道。


    何雨柱微笑着提议:“贾家嫂子,其实你可以在家赚钱。


    你家不是有缝纫机吗?轧钢厂那么多男工衣服破了,你可以在院里宣传,让贾张氏把活带回来缝补,一个月轻松赚个十来块。


    实在不行,还可以去街道申请糊火柴盒,一个月挣几块钱也不难。"


    “这主意不错,就按柱子说的办!”院里的人纷纷赞同。


    大家都明白,偶尔接济可以,但贾家这种情况要帮到什么时候?谁家能一直白白往外掏钱?


    秦淮茹暗自恼火,她既要照顾一家老小,还要缝补衣服、糊火柴盒,哪有在厂里轻松?她原本想着在厂里卖个笑脸就能混得开,现在却被拴在家里。


    看来得想办法让婆婆留在家里才行。


    贾张氏却听得心花怒放。


    去轧钢厂上班多光荣啊,而且干不了几年就能退休拿工资,以后养老都不用愁。


    想到这儿,她看何雨柱都觉得顺眼多了,决定以后少骂他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