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三十块钱勉强能办三桌酒

作品:《四合院:我的签到系统专治禽兽

    何雨柱心里冷笑,这师徒俩各怀鬼胎,喝完酒肯定还得来找自己。


    他转头对刚洗完碗的何雨水说:“雨水,赶紧洗漱睡觉,哥出去一趟。“


    何雨水刚从外面回来,也没缠着要跟,乖乖洗漱完回屋了。


    贾张氏那德行,何雨柱再清楚不过——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指望她感恩?做梦!


    原著里她儿子早逝,儿媳妇带着三个孩子,一家五口靠二十七块五的工资艰难度日。


    贾张氏五十多岁,本该可怜,可她自私自利,总觉得别人都欠她的,稍不顺心就撒泼打滚。


    何雨柱冷哼一声:“这毛病,得治!”


    他有先知先觉,加上符咒之力,贾张氏要是敢召唤老贾或贾东旭,他就扮成鬼魂狠狠教训她一顿。


    眼下,他干脆躲出去,让易中海扑个空。


    不是他不帮忙,是他“刚好”不在家,易中海也挑不出毛病。


    院子里三天两头开大会,屁大点事都能闹翻天,何雨柱懒得掺和这些破事。


    果然,何雨柱刚出门没多久,易中海就来敲门了。


    何雨水在屋里看书,听见动静便答道:“壹大爷,我哥出去了,不在家。“


    易中海知道何雨柱晚上喜欢喝酒,没想到喝完又出门了,皱眉问道:“雨水,你哥啥时候回来?”


    “他没说,我也不清楚。“


    人不在,可明天的酒席菜还没买,易中海没办法,只能转身去找阎阜贵。


    “他三大爷,睡了吗?”


    “哟,壹大爷,您有事?”


    易中海叹气:“贾家明天摆酒,可到现在啥都没准备,你不是会砍价吗?陪我去趟鸽子市,把东西买了。“


    阎阜贵一听,笑眯眯地看着易中海,不吭声。


    “行,给你一块钱辛苦费。“


    “的嘞,这就走!”阎阜贵眼珠一转,又冲屋里喊:“解成,跟着一块儿去,帮拎东西,壹大爷再给一块钱得了。“


    易中海心里暗骂,找阎阜贵就是图他会算计,结果还没省钱,先搭出去两块。


    这钱贾家肯定不认,他冷着脸道:“解成去帮忙,五毛。“


    “行!解成,走!”阎阜贵乐了,白赚一天多的工资。


    “壹大爷,预算多少?我好盘算。“


    “三十。“


    “几桌?”


    “院里二十来户,一户一个,两桌,东旭媳妇娘家一桌,总共三桌。“


    阎阜贵摇头:“三桌哪儿够?人家带家属呢?孩子呢?起码再加一桌,免得到时候坐不下。“


    易中海心里发愁,理是这么个理,可钱都是他垫的,贾家拢共才出了五块钱!


    “老阎,东旭他妈就给五块钱操办婚事,这哪够啊?鸡蛋、糖、酒少说也得十来块,还得给东旭媳妇娘家备礼。


    东旭实在没辙,哭着来找我,我先借了他二十五,总共三十块钱勉强能办三桌酒。


    你那工钱,我是看东旭是我徒弟才替他垫的。“


    “五块钱?这比我还抠!哪有这么办事的!”


    “谁说不是呢,可有什么办法!”


    “不成不成!解成,快去把贾东旭叫来。


    采买多少东西都得当面说清,万一回头嫌东西贵不认账,我岂不是两头受气?”


    “别折腾了,一来一回四十分钟,买完东西天都黑了,明天还上不上班?”


    “得,您发话就行。


    要是贾家嫌贵可怨不得我,那位贾家老太太我可惹不起。


    工钱您可一分不能少。“


    “放心,短不了你的。


    抓紧吧,明儿还得上班。


    我还得找傻柱联系厨子呢。“


    “直接让傻柱掌勺不就得了?还找什么厨子?”


    “傻柱中午厂里有接待,晚上还要参加他表叔婚礼,腾不开工夫。“


    “我说呢,难怪今儿找上我。“


    鸽子市上货品杂乱,最多的还是摆弄古玩字画的摊子。


    何雨柱近来逛遍四九城鸽子市,值钱的物件早被他收进系统商城,今日闲逛本是碰碰运气,却在拐角看见个冷清摊位——白发老者面前静静躺着两本邮册。


    翻开泛黄的内页,何雨柱瞳孔一缩——大龙邮票、蟠龙邮票、民国加盖票......甚至建国后的全套邮票整整齐齐码在册中。


    “老爷子,这些可都是传家宝啊!“


    老人缓缓抬头:“哟,懂行?“


    何雨柱郑重颔首。


    “这两册里有祖传的,也有我攒了半辈子的。


    从清代大龙到新中国纪念票,一张不差。“老人枯瘦的手指轻抚邮册,“您要验看?“


    何雨柱津津有味地听着老人讲述,眼神愈发灼热。


    “真是稀罕物!“何雨柱忍不住赞叹。


    老人却苦笑着摇头:“什么稀罕不稀罕的。


    家父在世时就爱收藏这些,纯属个人喜好。


    说来惭愧,老头子家境原本不错,可惜我不争气,值钱的物件都典当光了,就剩这些没人要的旧东西。


    如今儿子要成家,才拿出来碰碰运气。“


    虽然前世从未集邮,何雨柱却清楚记得:大龙、小龙、蟠龙全套邮票价值千万起步;1953年的“蓝军邮“存世稀少,2011年一套四方连拍出340万天价。


    眼前这些珍品,他志在必得。


    “老爷子,我是真心喜欢这些。


    您开个价,我绝不还价!“何雨柱斩钉截铁地说。


    他盘算着,再过几十年,这套邮票至少值几个亿。


    想到六七十年代集邮风潮正盛,邮票曾是收藏市场的半壁江山,多少人借此赚得第一桶金,何雨柱有了主意:“这样吧老爷子,现在这些可能无人问津,但将来谁也说不准。


    听说您儿子要结婚?如今体面人家婚嫁都讲究‘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


    我给您备齐这些,外加五百块钱,邮票归我,如何?“


    “当真?“老人难以置信地望着他。


    五百块相当于普通工人两月工资,更别提紧俏的“三转一响“了。


    “您也看到了,现在确实少有人识货。


    但您家从七八十年前就开始收藏,保存如此完好,我是真心喜爱。


    俗话说千金难买心头好......“何雨柱循循善诱。


    老人早已心动。


    这些老邮票寄不了信,新邮票随处可买,原本就打算出手。


    如今能换回“三转一响“和现钱,哪有拒绝的道理?


    “成交!这就成交!“


    何雨柱当即取出自行车票、手表票、缝纫机票和现金:“老爷子,这是票据和钱款,您收好。“为省去麻烦,他决定直接用票证交易而非从商城购买实物。


    “这里是整整一千块!原本谈好的五百,再加上买三转一响的五百,您看这样合适吗?“


    老人颤抖着接过那沓崭新的大黑十,仍觉得像在做梦。


    他仔细清点后连声道:“合适,太合适了,真是多谢您了。“


    夜深人静,胡同角落里这场交易悄无声息。


    何雨柱将夹着邮票的两本书揣进棉袄,实则早已将宝贝收入商城空间。


    老人也深谙处世之道,把钞票票据藏进棉衣内袋,抄着袖筒快步消失在巷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