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王师临兖州,八方风云会

作品:《和建文长一样,朱棣杀进宫人傻了

    陈玄的五万大军,经过数日急行,已抵兖州地界百里之外。


    大军并未露出半分疲态,反而因连日来的整肃与操练,褪去了草莽之气,初具王师之威。


    中军大帐之内,


    巨大的沙盘上,兖州府的地形地貌被还原得惟妙惟肖。


    陈玄一身玄色常服,立于沙盘之前,神情专注。


    他的身边,耿炳文、樊忠等文武核心环伺,皆屏息凝神,不敢发一言。


    “兖州城高池深,守军乃伪帝最后的精锐,不可强攻。”


    陈玄的声音平静而沉稳,他手中令旗轻点,


    “传令!大军分三路,成品字形缓缓推进,每日只行三十里,于沿途安营扎寨,深沟高垒,做出围城之势。”


    “陛下,我军士气正盛,为何不一鼓作气,兵临城下?”


    一名年轻将领不解地问道。


    陈玄微微一笑,目光却望向帐外,仿佛在等待着什么:


    “攻城,攻心为上。


    朕的‘先锋’,早已入城。


    我等,只需静候佳音便可。”


    众将闻言,虽不解其意,但见陛下智珠在握,皆心中大定。


    就在此时,帐外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一名亲兵高声来报:


    “启禀陛下!


    营外有江南数家豪族世子求见!


    他们奉家主之命,携粮草万石,白银十万两,精甲五百副,前来助阵!”


    话音未落,帐内众将已是一片哗然!


    距离大军开拔已经整整快要十日了,那篇讨贼檄文也已经在江南多地广泛传播。


    这些天源源不断的有人高呼着“日月重光非前日,山河再造看今朝!”加入队伍。


    江南已经差不多有七八州在陈玄的掌控之中了。


    很快,几名衣着华贵的年轻世子被带入帐中,他们见到陈玄,皆是纳头便拜,神情激动无比:


    “臣等参见陛下!


    陛下兴仁义之师,讨伐国贼,我等江南士族,深受天恩,岂敢不尽绵薄之力!


    家父有言,‘战争宝钞’利国利民,我等愿为陛下马前卒!”


    “好!”


    陈玄亲自将他们扶起,


    “诸位之心,朕收到了。待朕光复南京,必不忘诸位今日雪中送炭之情!”


    这第一份“收获”,已让军心大振!


    然而,这仅仅是个开始。


    未及一炷香,又一名风尘仆仆的信使,带着一股江湖草莽的豪气闯入帐中,他单膝跪地,抱拳道:


    “两淮马家,率漕运、盐帮三万帮众,参见陛下!


    我等粗人,不懂什么大道理。


    但家主说了,陛下要‘开海’,便是给了我等一条通天的活路!


    这运河水道,这万千漕船,今日,便尽归陛下调遣!


    另有白银五十万两,以充军资!”


    “轰!”


    若说之前的十万两是惊喜,那这五十万两,外加整个运河水道的掌控权,便是足以让所有人都为之震撼的惊天手笔!


    陈玄亦是眼中精光一闪!


    他知道,自己当初布下的棋子,如今,已开始结出最丰硕的果实!


    仅仅两句诗啊,两句诗就得到了如此重果。


    他大笑道:


    “好!马家之心,朕亦知矣!


    待朕开海通商,你两淮马家,便为‘皇家海贸总商行’之第一功臣!”


    两重喜讯叠加,帐内气氛已然沸腾!


    众将看着陈玄,眼神中充满了狂热的崇拜。


    在他们眼中,这位年轻的天子,仿佛拥有着点石成金般的神奇魔力!


    似乎所有的一切都按照皇帝那两句诗中所写的,在慢慢的向那边发展。


    “日月重光非前日,山河再造看今朝!”


    就在此时,帐外忽然传来一阵整齐而沉重的马蹄声,一股远非寻常兵马可比的精锐肃杀之气,扑面而来!


    守营的亲兵发出了警惕的喝问,


    但很快,一名亲兵统领连滚带爬地冲入帐中,脸上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狂喜与敬畏!


    “陛……陛下!


    楚……楚王殿下……亲至!!”


    满堂死寂!


    所有人都被这四个字,震得脑海中一片空白!


    楚王朱桢!


    太祖第六子,当今辈分最高,德高望重的宗室藩王!


    他……他竟然亲自来了?!


    陈玄亦是心神一震,他立刻整理衣冠,亲自出帐相迎。


    只见大帐之外,一支数百人的玄甲骑兵,肃然而立,其军容之鼎盛,气势之精锐,远胜寻常卫所兵。


    为首的,正是一位身着亲王常服,须发皆白,却依旧龙行虎步,不怒自威的老者。


    正是楚王朱桢!


    “臣侄参见皇叔!”


    陈玄上前,欲行晚辈之礼。


    朱桢翻身下马,几步上前,却不待陈玄拜下,便一把扶住了他的手臂。


    他的动作看似亲切,力道却沉稳如山,一双看过一甲子风云变幻的眼睛,更是如同鹰隼般,锐利地审视着眼前这个年轻的侄孙。


    那眼神里,有惊叹,有审视,更有三分深藏不露的怀疑。


    “陛下不必多礼。”


    “您是君,我是臣,怎么能让您行礼呢?”


    朱桢的声音洪亮,却刻意将“陛下”二字咬得很重,仿佛是在提醒,也是在试探,


    “老夫奉太祖遗命,镇守湖广,


    听闻江南出了个要‘再造山河’的‘重生天子’,特意前来,看一看是真是假!”


    此言一出,扬间气氛瞬间一凝。


    耿炳文等将领皆是脸色微变。


    这,不像是来投奔,倒像是来问罪的!


    陈玄却神色不变,微笑道:


    “皇叔一路劳顿,风霜扑面,可辨真伪?若看不清,不妨入帐,喝杯热茶,朕,让你看个仔细。”


    他坦然自若,竟无半分心虚。


    朱桢深深地看了他一眼,缓缓点头:


    “好,那老夫,便要看个仔细!”


    中军大帐之内,无关人等尽数退下,只剩下陈玄与朱桢二人,隔着一张沙盘,相对而坐。


    帐外,是楚王带来的数百玄甲精锐,杀气凛然。


    帐内,却只有君臣二人,无声对峙。


    朱桢率先开口,声音如同重锤:


    “陛下檄文,气吞万里如虎。


    但老夫一路行来,见你麾下兵马,虽号称八万,实则多为降兵流寇,军心未固。


    前有兖州坚城,后有朱棣虎踞南京。


    你,不过是铁钳中的一颗核桃,稍一用力,便要粉身碎骨。


    告诉老夫,你凭什么,敢言‘再造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