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大明第一才女

作品:《和建文长一样,朱棣杀进宫人傻了

    书房内,茶香袅袅。


    当今大明权势最盛的两个男人——摄政王燕王朱棣,与魏国公徐辉祖,正对坐品茗。


    他们是君臣,更是姻亲,朱棣的王妃,便是徐辉祖的亲姐姐。


    按照原本的轨迹线,两人应是素来不合。


    不过如今,朱棣并没有僭越登上皇位。


    在别人的眼中,徐辉祖也是铁板钉钉的燕王一党派。


    不管徐辉祖承认不承认,事实却已是如此。


    这些天接连发生的变故,让徐辉组也早已看不清楚朝堂局势。


    唯一的倚仗也就只剩下他这个姐夫。


    “辉祖,”朱棣放下茶杯,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陛下的大婚之事,拖延不得。满朝文武,皆看着我们。这中宫之位非你家女儿莫属。”


    徐辉祖起身,恭敬一拜:


    “全凭王爷做主。”


    换做其他平常的事儿,徐辉祖不见得能够这么听话。


    不过让自己的女儿成为皇亲国戚,自己能成为当朝的国舅。


    这等好事,徐辉祖断不会拒绝。


    “这不是做主,是定数。”


    朱棣的眼中,闪过一丝冷意,


    “我等靖难功臣,流血拼命,打下这江山,理应世代荣华。那龙椅上的年轻人,需要有人时时‘提点’,才不至于走上歪路。


    你的女儿,就是朕,放在他身边最重要的一双眼睛。”


    这番话,已不是商议而是命令。


    徐辉祖脸色十分不善,虽然对于朱棣的这番安排他不满意。


    这不就是让自己的女儿去监视皇帝吗?


    在朱棣进京之前,其实他是一个铁板钉钉的正统皇帝党。


    甚至帮着建文帝阻击朱棣,还让朱棣吃了不小的苦头,只不过后来被建文帝怀疑,才被押解回京。


    可如今朱棣确实没有造反是奉天靖难,是清君侧。


    如今的朝堂之争,又极其复杂。


    徐辉祖其实早就猜测朝堂上做的其实根本就不是正统的建文皇帝,正统的建文皇帝,徐辉祖从小一起长大。


    软弱不堪,毫无主见,又是首鼠两端,要不是身在朱家。


    哪配坐的上龙位。


    所以这些天一直以来他都称病在家不去上朝,就是想看局势明朗一些。


    朱棣找上门来,徐辉组却是怎么都躲不开了。


    之前叔侄俩大战的时候,徐辉组就特别有先见之明,他全力支持建文帝,他的弟弟徐耀祖便全力支持朱棣。


    这样不管是哪方赢了,他徐家都能保全火种,所谓两头下注。


    如今又要到了站队的时刻,徐辉祖自然要把握住这个时机。


    将来如果是龙椅上坐的那个赢了,自己的女儿是皇后不会吃亏。


    将来如果还是朱棣赢了,自己的女儿是送进去的眼线,那也不会错。


    “好!!!”


    “甚好!!!!”


    一个时辰后,魏国公府,后院绣楼。


    徐辉祖看着眼前这个自己最疼爱,也最头疼的女儿,将燕王的意思,转述了一遍。


    这位魏国公嫡女,徐知鱼,年方十八,虽无史载其名。


    在京城的名媛圈中,却以其傲骨与才情,被私下誉为“建文第一才女”。


    听完父亲的话,她只是平静地,将手中一卷《道德经》翻过一页,朱唇轻启,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


    “爹爹,女儿曾对月立誓,此生非胸怀天下、才学盖世之英雄不嫁。”


    她抬起眼,目光清冷如水。


    “龙椅上那位陛下,虽贵为天子,然自登基以来,处处受制于燕王叔父。


    外有强敌叩关,内有权臣摄政,却只知行‘选妃’之举。


    此等人物,恕女儿……看不出半分英雄气概。”


    “放肆!”


    徐辉祖勃然大怒,


    “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更有王爷亲自保媒,岂是你说不嫁,便能不嫁的?!”


    徐知鱼缓缓起身,对着父亲,盈盈一拜,语气却依旧不卑不亢。


    “爹爹若要逼迫,女儿不敢不从。


    但若要女儿心甘情愿,戴上那凤冠,去侍奉一个傀儡,恕女儿……宁死,不从。”


    当南京城内的政治风暴,开始在魏国公府的后院掀起第一丝涟漪时,一道更酷烈、更血腥的狂风,正在千里之外的漠北草原上,疯狂汇聚。


    一座巨大的、用狼皮拼接而成的汗帐之内,气氛压抑得仿佛要滴出水来。


    “啪!”一只盛满了马奶酒的银碗,被狠狠地摔在地上,四分五裂。


    “无耻!无耻至极!”


    朱允炆,这位曾经的大明皇帝,此刻双目赤红,状若疯虎。


    他死死地攥着手中那份由南京传来的密报,


    指节因为用力,已是一片惨白。


    “国难当头!社稷垂危!朕的江山,都要被他败坏了,他竟还有心思淫乐选妃!”


    这是朱允炆,无论如何都没想到的好歹你们能不能尊重我一下?


    十万大军兵临城下,你的应对政策就是选妃?


    你把我当空气呀?


    当然这里也就能看得出.


    朱允炆的政治眼光确实不高。


    他只觉得此举侮辱至极,却看不透此举之后的深意,也就不怪他根本斗不过朱棣了。


    他猛地转身,对着上首那位身形魁梧的鞑靼大汗阿鲁台,重重一拜,声音嘶哑。


    “大汗!您看到了吗?!”


    “这就是南京那个‘伪帝’的真面目!一个只知享乐,不顾社稷的昏君!”


    “军心民心,早已丧尽!


    此时,正是我等替天行道,入主中原的最好时机!”


    他抬起头,眼中充满了血丝与疯狂。


    “大汗!不能再等了!不等开春,立刻发兵!朕要让他那扬荒唐的‘大婚’,变成朕光复神京的‘祭礼’!”


    ……


    夜,再次降临。


    两条看似毫无关联的暗线,却在不同的地方,同时展开。


    绣楼之内,烛火摇曳。


    徐知鱼看着窗外那轮残月,眼神决绝。她知道,父亲与燕王,是绝不会放弃的。


    留下来,只有进入深宫死路一条。


    她对着身边最信任的贴身侍女,低声吩咐道:


    “你去准备一辆不起眼的马车,备上几件寻常百姓的衣服。”


    “明夜三更,我们……离开京城,去金陵城外的栖霞山道观,暂避一时。”


    “祖爷爷在时就曾说过我徐家儿女的婚事,可有我徐家儿女自己选择。”


    这倒是老徐家的老传统了。


    徐达生出的儿子都没什么尿性,倒是女儿生的一个比一个有细节,朱棣正妻徐皇后也是历史上的一代明后。


    二女儿徐妙锦,十多年前的大明第一美女,因不愿和姐姐一样嫁给朱棣,一辈子都选择做了个道姑。


    这徐知鱼看来是要效仿她的姑姑,倒也算是个奇女子。


    皇宫,御书房。


    陈玄同样一夜未眠。


    他处理完了所有的奏折,却毫无睡意。


    【虽然都是朱棣看过的,但其中也有一些有用的信息能够更加了解时局。】


    他知道,朱棣的耐心,正在被消磨干净。


    他必须在对方的耐心耗尽之前,完成自己的布局。


    杨世奇此去还不知道能不能够顺利,只希望一切能够来得及吧。


    他唤来了自己的贴身护卫,陆鸢。


    “备两套寻常儒生的衣服。”


    他的手指,点在地图上,京城东南角的一处。


    经过上次的一战,朱棣在南京城的燕王府安家彻底撤出了皇宫,只不过是掌握着禁军。


    陈玄也就相对自由一些,好歹能够自由进出皇宫了。


    毕竟现在朱棣巴不得成全自己消失不见。


    “三日之后,朕要‘微服出巡’,去看看城外栖霞山的秋色,也顺便……见一个,能解朕燃眉之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