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文斗玄都,何为无为?
作品:《拜师准提,万物皆与我西方有缘》 “人教玄都,特向苏禅道友请教。”
玄都大法师对苏禅拱手道。
太清老子身为鸿钧道祖首席亲传、三清之首,他又是太清老子唯一的亲传弟子。
所以,玄都大法师虽然没有表露出什么,但心中却十分想成为玄门三代之首。
而如今,击败玄门三代之中,最早拜师的苏禅便是最好的机会。
“道友请讲。”
苏禅微微一笑道。
“敢问道友,西方佛法曰,众生皆佛。”
“那既然人人皆佛,岂不是无需加入西方教修行佛法?”
玄都大法师问道,目光似乎无意的瞥了药师、弥勒等西方教弟子一眼。
玄都大法师的问题虽说不像太乙那般不讲武德,但也十分尖锐,不仅质疑佛法,而且还有劝西方教弟子离教的意思。
阐教弟子闻言,脸上顿时露出幸灾乐祸的笑容。
“玄都师兄问得好。”
“既然佛法说众生都是佛,那还修什么佛,拜什么佛啊,拜本座自身就可以了。”
太乙真人冷笑道。
“西方佛法不过是一些冠冕堂皇的无用之言而已,还漏洞百出、自相矛盾。”
“这下看你如何去圆。”
广成子也等着看苏禅出丑。
方才在苏禅的提问下,他们险些道心崩溃,更是在其余人面前丢尽了脸面。
如今风水轮流转,这局面降临到苏禅头上了。
一旦苏禅回答不出这个问题,西方教弟子的道心也极有可能因此动摇。
甚至一旦“人人皆佛,无需修佛”的说法一旦成型在洪荒世界流传开来的话,日后西方教想要收徒壮大定然是会受到极大阻碍。
见阐教弟子冷嘲热讽,弥勒、药师、地藏等西方教弟子虽然想要反驳,但却又不知道如何开口。
一些西方教外门弟子甚至觉得,玄都大法师和太乙真人所言,好像也不无道理……
准提、接引二人此刻心中也有些紧张。
苏禅虽说在修行一途上很有天赋,但毕竟入门不过万年而已,恐怕难以理解佛法真意。
在众多不怀好意的目光注视下,苏禅依旧风轻云淡、胸有成竹,不见任何紧张之色。
“众生即佛,佛即众生,一切法皆为佛法。”
“只是芸芸众生皆在苦海之中,迷失自性,执于幻象,乱修乱行,因而不能证悟成佛。”
“准提、接引二圣佛法高深,如苦海明灯,拜入我西方教下,方可脱离苦海、觉悟佛性,取得无上正觉。”
苏禅面带微笑、周身沐浴佛光,声音如同洪钟大吕般震动苍穹,回荡在天地间,仿若真佛降世,为众生阐述佛理。
一时间,整座麒麟道台都笼罩在金色佛光之下,虚空之中更是响起了冥冥佛音,仿佛有万千佛陀在吟唱。
玄都大法师、阐教弟子、截教弟子沐浴着金色佛光,脑海中回荡着冥冥佛音,道心再次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动摇。
许多修为稍浅的截教弟子更是不由自主的生出了想要加入西方教、立地成佛的念头。
“散!”
这时,元始天尊再次开口道,雄浑的圣人之音浩荡而出,驱使了笼罩在天地间的浓浓佛韵。
元始天尊望了道台上空的玄都大法师一眼,心中有些不满。
玄都大法师的问题非但没能难倒苏禅,动摇西方教弟子,反而让苏禅趁势在玄门论道大会上宣扬佛法理念。
若不是他及时呵醒了三教弟子的话,恐怕三教弟子都将会在无形之中被种下佛种,日后投身西方教。
“大善。”
原本还担心苏禅答不上来的准提、接引二圣闻言,顿时抚须而笑。
苏禅不仅在修行佛法、感悟佛门神通上极有天赋,对于佛法真意更是炉火纯青。
苏禅能加入西方教,实乃西方教之幸啊!
而太清老子、通天教主望向苏禅的目光中,也带着感叹之色。
贫瘠的西方居然诞生出了这么个集大气运、大功德、大悟性于一身的栋梁之材,着实让他们心中都生出了些许羡慕之意。
“既然贫道已回答道友的问题,接下来便请道友为贫道解惑了。”
苏禅对玄都大法师说道。
“道友请说。”
玄都大法师闻言,心中不由自主的紧张起来,暗自严阵以待。
“敢问人教教义可是无为之道?”
苏禅问道。
玄都大法师闻言,顿时脑海一震。
之前苏禅也是向太乙真人询问阐教教义,而后直接给所有阐教弟子挖了个大坑。
如今见苏禅“故技重施”,向自己询问人教教义,玄都大法师顿时生出不妙之感,脑海飞速运转起来,试图揣测苏禅问出这个问题的用意。
“请道友回答。”
片刻之后,苏禅见玄都大法师如临大敌、眉头紧锁,眸光闪烁的样子,当即催促道。
玄都大法师见自己已经拖延了一段时间,再回答不出将会自动认输。
他虽然还没想明白苏禅问这个浅显问题的用意,但也只能硬着头皮点了点头:
“正是。”
苏禅闻言,继续说道:“人教教义既是清静无为之道,道友身为人教首席大弟子,为何还要在此地与贫道争个高下?”
“此等行为,是否有悖无为之道?”
苏禅所说的每个字都如同一柄无形的重锤般,敲打在了玄都大法师的脑海之中,让他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是啊!”
“贫道既修无为之道,当清静无为,与万物不争,为何却生了如此急切的功利之心,要在这里与苏禅争个高低强弱?”
玄都大法师感觉自己心中的功利之心、急躁之意仿佛被一双无形的大手给抹平了似的,让他瞬间变得心如止水起来。
“多谢道友指点,贫道悟了。”
玄都大法师原本急切的面容变得平静,而后轻轻的拱手朝着苏禅行了一礼。
“善。”
苏禅以单手佛礼回应。
主动认输过后,玄都大法师退回了太清老子身旁,无悲无喜,仿佛彻底脱胎换骨一般。
太清老子见状,心中不禁摇了摇头。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无为之道并不是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争。
显然自己这个宝贝徒弟对于无为之道的感悟还停留在表面。
不仅三言两语就被苏禅给忽悠瘸了,甚至还感谢对方提点之恩。
简直是把自己卖了,还帮对方数仙石。
太清老子在感叹宝贝徒弟心性太过单纯之余,也再次因苏禅的表现而感到惊叹。
苏禅修为平平,甚至加入西方教也不过万年,却在对于道、佛真意感悟极深的同时,还能敏锐的捕捉人、阐二教教义的“矛盾”之处,心智简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