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就是纯粹看他们不顺眼

作品:《大唐:开局爆捶李泰,气炸李世民

    【来自李世民的怨气值+999】


    逆子!


    怎么可以把心里话说出来?


    况且以那崔氏之能,怎么可能奈何不了你!


    更别提其余四姓,刚刚已经隐隐形成了守望相助之势!


    五姓联手,就算是朕都如临大敌。


    还奈你何?


    这话朕都不敢说!


    极致的寂静之后,迅速爆发了强烈的议论。


    “是啊,就算是太子做的,又能奈他何?”


    “那关内道的大旱,长安的瘟疫,这些足以的震荡国家的天灾,太子覆手可解决,大唐缺了太子能行?”


    “而且昨日之事听戴胄说,是那行凶的贼人自己一刀一刀的捅了崔清明,百姓都能作证,就算太子自己”


    其中不乏勇者对李承乾展开口诛笔伐。


    “陛下尚且遵礼守法,何况太子?”


    “殿下既为储君,一言一行当注意影响,如此藐视朝堂,非储君所为!”


    “请殿下谨言慎行!”


    “殿下公然承认自己行凶,又如此言行跋扈,置唐律于何处!”


    “陛下,臣认为应惩太子之过!”


    ……


    魏征出列,皱眉道:“殿下既然此事既有定论,何必全部揽到自己身上,恐遭小人非议!”


    这些事,如果李承乾不承认,也顶多就是怀疑一下,毕竟任何事都要讲证据。


    但太子竟然当着文武百官亲口承认,这还需要找证据吗!


    就算流程上依然无法确认太子的责任,那舆论上也会对他造成极大的影响。


    文人在意名节,魏征亦如此。


    他不理解太子明明还有斡旋的余地,为何直接自暴自弃。


    听到魏征的话,百官中有人嘲讽道:“魏大人,难道你这个时候不应该借此怒斥一下殿下的行径吗?”


    李世民听到这人的话,心中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不过表面依然不露声色。


    魏征转过头道:“四件事都有足够的理由来证明合情合理,本官为何怒斥太子,倒是你,当庭引诱本官攻讦储君,居心何在?!”


    魏征的话让很多人微微心惊。


    倒不是因为魏征与他人拌嘴怒骂,这些事在朝堂再正常不过了。


    他们震惊的是,魏征竟然公然包庇太子!


    那崔杰或许死有余辜。


    但那崔仁只是质疑李承乾的医术,就被他以展示之名,用之前的病腿踢的奄奄一息。


    虽然后面仵作没有查到任何与李承乾有关的证据,但崔仁的死与他有直接关系肯定没跑的了。


    这不是包庇是什么?


    这可是连陛下都敢喷的忠臣,竟然在这件事上包庇一直不被看好的太子!


    难道魏征已经掌握了什么决定性的内幕?


    很多中立的官员陷入了沉思。


    再观察观察,朝堂诡谲,一步错步步错,局势不明暂不站队……


    魏征站不住脚的说辞,竟然让很多原本跃跃欲试的官员保持了观望的态度。


    崔敦礼眉目愤怒,不满道:“殿下莫非以为一国储君就可以肆意的胡作非为吗!崔氏的四名官员至今死的不明不白!”


    李承乾道:“不明不白?崔杰对百姓施虐,崔仁朝堂之上公然挑衅储君的残肢,崔志高自己发毒誓被雷劈,崔清明则是狗咬狗被自己雇佣的杀手反噬,这些不是很明白吗?”


    【来自崔敦礼的怨气值+222】


    崔敦礼面色难看。


    他竟然如此堂而皇之的说了出来!


    难道他就不怕崔氏的报复吗!


    而且我问的是他们具体怎么死因为什么死吗?


    我问的是你为什么杀他们!


    见李承乾直来直往去的话 ,崔敦礼压着怒气道:“既然太子如此爽快,那下官有一事不明,不知太子殿下可否解惑一二?”


    李承乾淡淡道:“讲。”


    文武百官见状,吩咐竖起耳朵仔细听。


    一般话说到这个份上,就要展开一扬辩论了。


    这种事在朝堂很常见。


    辩赢了,就有理,即使是诡辩。


    所以很多官员没事的时候都热衷于苦研辩论之道。


    见李承乾接招,崔敦礼嘴角勾起了一丝笑容。


    他或许口才不如李承乾。


    但这是在朝堂之上,自己口才不好还有其他的崔氏族人。


    而李承乾有谁?


    他舅舅长孙无忌?还是刚刚那个偏袒他的魏征?


    这才几个人,崔氏是他们的十数倍!


    十数人对三人,优势在我!


    崔敦礼质问道:“殿下,下官不明,枉死的四名崔氏官员到底与殿下有哪些利益纠纷,使殿下不惜痛下杀手?”


    闻言,李世民眉头紧皱,表情不悦。


    崔敦礼的话说不上高明。


    但一句话就给崔氏的那四个官员定性为枉死,并且还赋予了利益纠纷的动机。


    不管李承乾解释哪一项,都等于默认了其他。


    而且一旁还有很多崔氏的官员一脸跃跃欲试。


    看样子就算李承乾全部否认了崔敦礼的指控,也会陷入其他人的百般质问。


    这种高密度的质问,李承乾必然应接不暇。


    一旦百密一疏,崔氏就会群起而攻之!


    而那些和崔氏交好的官员,绝不会放弃这个讨好崔氏的机会。


    沽名钓誉的官员也会绞尽脑汁找一个刁钻的角度来质问李承乾,好在史书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李世民眼神阴沉。


    崔氏简直无法无天了,竟然当着朕的面对付太子?


    好好好!


    李世民气的在心里连说了三个好字。


    崔氏的如此行径,让他心里原本遵循的平衡政策,悄然的发生了些许改变。


    而他完全没有注意到,这些改变完全都是因为李承乾。


    魏征怒道:“崔敦礼,你竟然在言辞中给预设陷阱对付储君,你这是臣子所为吗!”


    崔敦礼并没有在意魏征的话,但笑道:“魏大人,若是殿下觉得下官所言不实,大可以议论一二,魏大人为何如此怒气冲冲,是在遮掩什么吗?”


    “你!本官光明磊落,无需遮掩什么事!”


    魏征气结,被气的不想说话。


    所有的官员都在等李承乾的回话。


    如果有好的思路,他们不介意展示一二。


    李承乾环顾四周,看了一眼文武百官,淡淡道:“没有什么利益纠纷,就是纯粹看他们不顺眼。”